新书悦读汇
读书正当时
爱阅读 沐书香 悦成长
《攸关时间:论理论与方法》一书着重探讨时间、事件与因果性问题。社会科学研究对于时间性的关注有悠久的传统,本书继承和开拓了这一传统,每篇章节均将相关问题置于社会科学的分析实例中进行考察。全书阐明了社会分析理论关于原因与事件、行动者与互动、时间与意义的关键假设。阿伯特将自己的理论称为“过程论”。对这个看待社会世界处于恒久变化中的理论体系而言,首先是明确时间的结构:过去如何影响现在?大和小的关系是什么?延续和交叠如何理论化?其次是探讨时间性如何在当代经验社会学的线性模型下、历史叙事中、个案研究里体现或被忽略。通过一系列实例,阿伯特在本书中建立了一套融贯的看待社会时间的观点。
绝大多数知识社会学家都研究知识生产和权力关系网络之间的关系,而不关心知识演进本身的规律,安德鲁·阿伯特以其独特的研究取径,将学科分析和数理形式模型方法结合起来,富有学术原创力。《学科的混沌》全书的核心内容与章节排布类似巴洛克音乐,前五章构成了一个紧凑精致的主题,第六、七章则是野心更大的变奏。作者在处理跨学科和建构主义时尤其精妙,发人深省。
作者介绍
安德鲁·阿伯特(Andrew Abbott,1948— ),当代最富声望的社会学家之一,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杰出讲席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研究领域涵盖行业和职业研究、历史社会学、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曾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和社会学系主任、《美国社会学刊》和《工作与职业》主编,并曾任社会科学历史学会会长。
名家推荐
当下的分析社会科学技术看似安全无害,其实并非如此。它们隐含着对社会生活和社会过程极其强烈的假设,而这些假设往往未得到充分的揭示。在《攸关时间》中,安德鲁·阿伯特通过对叙事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剖析了这些深层假设。这部发人深省的论文集指出,传统的分析技术并非无懈可击,而是有其局限性,有时有可能引发危害。
——查尔斯·拉金(Charles Ragin)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社会学与政治学讲席教授
自古尔德纳的《社会学即将到来的危机》以来,我还没有读到过比《学科的混沌》更好的关于社会学的著作。这本书文笔优美,内容引人入胜,观点大胆且发人深省,其原创性甚至超出了自身理论的预期。这本书不仅将对社会理论产生深远影响,还将塑造科学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的发展。
——保罗·迪马乔(Paul DiMaggio)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
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系高级研究员
4月8日,我们将邀请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副教授周忆粟、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李钧鹏与我们一同领略阿伯特过程社会学的魅力。
活动安排
一、活动主题
“阿伯特过程社会学的魅力”
二、举办时间、地点
2025年4月8日
16:30—17:30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官方视频号
三、参与嘉宾
周忆粟,现任澳门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政策副教授,社会学系礼任副教授,教育博士项目课程主任。他先后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长期从事教育政策和比较教育的研究。周教授多年来一直分析大型国际教育数据库如PISA,TIMSS,近年来转向高等教育研究。此外,他也积极参与澳大的各项管理工作,曾担任大学教务委员会成员(2014—2020),大学图书馆委员会成员(2013—2020),教育学院执行委员会成员(2020—2024),并撰写多份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李钧鹏,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Reviews主编,国际社会学会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学会理事暨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知识社会学、历史社会学和文化社会学。获国际社会学会第六届全球青年社会学家奖。
期待您的参与,
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