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阅读前,先点击上面的“关注”,感谢各位的支持,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并与您分享阅读的快乐!笔者后续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故事!
1925年11月,奉系将领郭松龄统帅麾下7万精锐在在滦州起兵反奉,郭松龄先是率部攻占山海关,夺取绥中、兴城,冲破连山防线,占领锦州,即将兵临奉天城下。
兵临城下
当时,身处奉天城内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彻底乱了方寸,他招呼大帅府的下属和随从收拾细软,准备向日本站(南满铁路租界)逃跑 ,除此以外,他还命人在大帅府外堆满了木柴以及10余车的汽油,一旦情况紧急,就放火烧掉奉天的大帅府。
除了以上几个事宜,奉军为与郭军区别,士兵都发了一块黄布围在脖子上,奉天城内的民众看到后,不由地调侃道:奉军黄到脖子上了。”意谓垮台在即。
奉系军阀的核心成员王永江也并不看好奉军能够挡的住郭部的攻势,因而在与张作霖交流协商后,将奉天城内的各法团负责人召集到一起,交代郭部进城后的移交事宜。
然而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握有7万精锐,距离奉天城近在咫尺的郭部竟在新民县巨流河一役中突然崩盘,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则就此迎来了转机,开始由守为攻,全面扭转了败局,郭松龄夫妇则在兵败被俘后,被双双枪杀于辽中县老达房后。
郭松龄夫妇
那么为何已经兵临城下的郭松龄为何会突然在在新民县巨流河一役中全线崩盘呢?仅仅只是所谓的运气不好吗?如果我们回顾历史,便会发现郭部突然崩盘,运气只是其中很小的因素,还有多方面因素,是郭部突然崩盘,最终失败的原因。
第一,郭部后勤军需补给不足,从郭松龄在滦州起兵反奉开始,郭部的后勤军需补给始终都不够充足,郭部在攻占山海关时,带来的武器弹药,以及服装等配备物品数量有限,根本无法维持一场长达数月的相持战和攻坚战。
等到郭部来到新民县巨流河后,又正值寒冬,特别寒冷,郭部的冬服不够,有些士兵穿的极其单薄,怨声载道,十分影响军心和士气。
因此前期还能够摧枯拉朽的郭部受寒冷、缺粮、缺弹药的困扰无法再发起一场像样的正面攻势,只能够与奉军对峙,相持,而就在双方对峙,相持,展开拉锯战时,张作霖的拜巴弟兄吴俊升率领麾下的骑兵突袭了郭部在白旗堡的弹药库,使得郭部仅有的弹药全部付之一炬,无法再与奉军进行对垒作战。
第二,郭松龄起兵反奉的伊始,打的口号是,“老帅下野,少帅上台,坚决拥护张少帅,然后改革东北三省”,因此,郭松龄举兵反奉刚开始,许多军官和下属都是愿意跟着郭松龄走的,但是等到郭松龄攻下锦州后,郭松龄便不奉行这刚开始的口号了,想要打入奉天城后,由他来主持军政,这就使得当初跟随他的军官和下属们开始意识到郭松龄这是要取代奉张,心中便不在愿意跟着郭松龄走,使得郭松龄的军心开始逐渐动摇,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
郭松龄
第三,郭松龄没有后援,始终都是孤军奋战,终难维持长久,郭松龄在滦州骑兵反奉之前,曾与李景林,冯玉祥二人联系合作,一同反奉,但是,当郭松龄起兵后,李景林却与冯玉祥二人为了争夺地盘,背刺了郭松龄,使得郭部成了孤军,没有后援。
郭松龄遭遇李景林,冯玉祥二人的背刺后,曾派人去联系过吴俊升,但吴俊升与张作霖那是拜过把子的弟兄,又岂能与郭松龄一道做背逆张作霖的事情,因此他不仅拒绝了郭松龄,还派骑兵对郭部展开了突袭。
奉系陆军第三师师长阚朝玺心怀贰志,他见郭松龄举兵反奉,想要分一杯羹,便派人秘密联系郭松龄,但郭松龄根本瞧不上他,使得阚朝玺碰了一鼻子灰,最终没有出兵相援郭部。
第四,郭松龄刚愎自用,一个人考虑,策划终难完美,有欠周祥之处自然难免,郭松龄是一个有军事才能的军事将领,但他却并不是一个雄才和谋略的统帅,他得势时自然尊大,很少听从下属的建议和检验,一意孤行的去做事,导致他最终众叛亲离舍军队而出逃,为追兵所擒杀。
第五,日军的介入,使得局面彻底发生变化,郭松龄反奉初期,日军曾派人联系郭松龄,承诺只要郭松龄承认日本在东北的权益和谋求,便会出兵相助郭松龄取代奉张,但是郭松龄却不愿出卖东北三省的权益,严词拒绝了日本人,使得日本人最终选择帮助张作霖,开始出兵干涉这场战争。
第六,在新民县巨流河一役中,奉军由少帅张学良亲自坐镇,张学良率部在巨流河构筑防御工事,稳扎稳打的同时,张学良派人向郭部散发传单,加紧策反工作,使得郭部的军官和士兵开始纷纷投诚。
张学良
除此以外,郭部的炮兵指挥官邹作华“突然将所部炮兵旅撤回,并停止向前线供应子弹,使得郭部的步兵失去了火力掩护,迟迟不敢前进了。
当时,郭部的各部队也相继出现了油印的反战传单,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是自家人,不能给他们当炮灰相互残杀,吃老张家的饭,不打老张家人的人。”
这张“老张家人不打老张家”的传单极大地涣散了郭的军心,使得郭部军心涣散,士无斗志,无法再战,郭松龄夫妇见局面突变,大势已去,便只能够接受这兵败的结局。
第七,郭松龄坏了规矩,枪杀了自己的同僚,奉系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使得奉系内部的将领们空前的团结,要求与郭松龄血战到底,而郭松龄由于枪杀姜登选一事,显示了他度量狭隘,使得他不得人心,虽然说他的部下跟随他反奉,但对于他枪杀同僚之举,也是忿忿不平,因此在巨流河一役上,郭部的大多数军官和士兵开始逐渐倒向奉张一方,使得郭松龄输掉了这场战争,也丢掉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