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这座坟守护好!”

“不但我要把这座坟守护好,今后,我的儿子、孙子也要把这座坟守护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1930年的一天,当时四川省栗子寨雷家的民房院子里,女主人雷刘氏对着院子里的红军战士们,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没见过他,但我们听着他的故事长大,从小就把这座红军坟当成自家祖坟,里面埋着的是我们的亲人。”2025年4月2日,站在重庆市丰都县栗子乡双石磙村雷家老宅菜地里的红军墓碑前,雷刘氏曾孙雷龙周说道。

雷刘氏当年的一句承诺,变成了雷家雷打不动的家训传承,九十五载时光荏苒,红军的坟茔从未断人照看。


老宅后院 有一座红军坟

“纸钱有吗?”清明节前夕,雷龙周骑着三轮车去到了村里的小卖部。

“有的,有的。”小卖部大姐热情招呼,“又要去给红军上坟吗?”

说着话,大姐从小卖部的仓库里拿出了纸钱、香烛和鞭炮来,雷龙周一样选了些,放到了三轮车车斗里。“对头,清明了的嘛。”

雷龙周一路骑着三轮车来到了村里雷家的老宅,走到了老宅背后菜地里的一块青石墓碑前,用手和随身带着的镰刀,开始清理坟前的杂草。


坟墓处于半山腰的位置,正对着雷家老宅,背后是高矮不一的山丘,左侧望过去可以俯瞰到错落的民居。青石墓碑的正中间写着“二路红军李占成同志”。

清理干净杂草,烧好了香烛和纸钱后,雷龙周恭恭敬敬地鞠躬,并跪在地上磕头。

“听我爷爷讲,当时啊,红军战士就是从这条路进山剿匪,回来的时候有个人是被抬着回来的……”站起身来的雷龙周指着老宅前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说道。

一句承诺 一家人世代守护

根据雷龙周的讲述和《丰都县志》记载,1930年5月,四川二路红军在栗子寨进山剿匪,年仅23岁的红军战士李占成,不幸牺牲于此。

李占成牺牲后,时任四川二路红军政治部主任的周晓冬想将他就地安葬,却难寻棺木,这时提供房屋让部队煮饭的雷家女主人雷刘氏主动找到周晓冬说:“我楼上有口棺木,是留着我今后用的,现在送给这个兄弟。我家只有一点菜园地,就把他埋到我家菜园地吧。”


周晓冬知道栗子寨穷人家的土地都少而金贵,把战友埋葬后,就给雷刘氏5块大洋作为酬谢,却被雷刘氏婉言谢绝了:“红军进山剿匪是为我们老百姓牺牲了,我们为他做点事是应该的。”

周晓冬非常感动,临走前嘱托雷刘氏把坟看好,如有红军亲人来寻,便让其迁走。

面对红军的嘱托,雷刘氏一口答应,并说道“首长,你放心,我一定会把这座坟守护好。不但我要把这座坟守护好,今后我的儿子、孙子也要把这座坟守护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四川二路红军撤离后,每逢过年,雷家人都会去李占成烈士的坟头插上坟飘,培上新土。在栗子寨还未解放时,因担心遭到破坏,雷家人不敢在坟前立碑,只能简单堆个坟头,悄悄守护着这座红军坟。

雷刘氏临终前把后人叫到床边嘱托说:“你们以后要记得守好红军战士的坟墓,他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你们一定要记着。”

此后,每逢春节和清明,雷家老小都要到坟前祭扫,定下了“必须有一个人守着红军坟”的家规,直到现在。


红军精神 成了一家人的传承

雷刘氏去世后,最初由雷福国夫妻俩接过守墓的重任。再后来,这份责任交予了雷其胜夫妻,直至传承给了雷龙周。

据栗子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为更好地将烈士精神传承下去,并方便更多的市民前来祭拜,2003年,栗子乡政府决定将红军李占成烈士的坟墓迁往白沙嘴烈士墓园,当时雷其胜夫妻俩知道后说什么也不同意将坟迁走。

经过乡政府工作人员反复做思想工作,雷其胜夫妻最后才同意迁坟。不过,烈士的遗骸虽然迁走了,但雷家人仍保留着墓碑和坟头,每逢春节、清明都要到自家的“红军坟”前祭拜。


“我们家五兄弟从小听着红军的故事长大,全部都想报名参军,大哥、二哥和我如愿进入部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三哥和四哥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入伍。”雷龙周说,成为军人后,他对自己家族祖祖辈辈守护的这座红军坟,有了更多不一样的感情,这里面埋葬的不只是曾祖母的嘱托,更是自己的前辈,在艰苦岁月中为心中理想而牺牲的战友。

雷龙周的儿子、孙子都是从小听他讲红军的故事长大,他给他们讲了无数遍这座红军坟的故事,也讲了无数遍今天美好生活的由来。

雷龙周说,他现在年纪大了,等他“走了”,红军坟便要交给儿子照看,孙子也曾跟他保证,每一年的春节都一定会来到坟前祭拜红军。


“而且这座红军坟的故事,孙子已经能够完全讲述清楚了。”雷龙周骄傲地说,每年春节的时候,家里十几口人都会来到坟前,他会让孙子来讲述,带大家一起重温当年的故事。

在雷龙周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孙子们深刻理解了这份传承的重量,他们愿意接过这份责任,让红军精神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永不止息。

“当年跟红军的承诺,不论到了什么时候,都会在我们家中一代代传承下去!”雷龙周说道。

上游新闻记者 宋剑 周本帅 视频编辑 邹孟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