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始华

田鼠化为鹌

虹始见

北京时间4月4日20点48分

将迎来清明节气

入眼皆是春意,心中尽是相思

清明

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五个节气

也是二十四节气中

唯一一个传统节日


正所谓: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清明祭祖、缅怀先烈不仅是一种平静而深沉的仪式,更是每一位炎黄子孙追溯精神根源、寻根问祖的重要时刻。


养生有道

疏肝解郁,踏青寻春,笃定前行

清明是一个承载情感的节日,千百年来,人们在这一天既慎终追远、思古怀今,又近自然、珍重生命,死亡与再生、悲伤与欢庆交织在一起,祭扫成为对逝者的深情告慰,踏青则是生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死而生,方是清明”,由此形成了独特了养生文化。清明养生,重在调整情绪,疏肝解郁,畅达情志,既不要暴躁,也不可过悲、易怒。

踏青寻春

推荐项目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节亦称踏青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给人以力量,点燃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推荐大家在风和日丽、桃红柳绿中踏青寻春,不负时光,珍惜当下,心怀感恩,笃定前行。


饮食有节

顺时而食,慎选食材,养生茶饮助健康

清明节紧随寒食节之后,有禁火吃冷食的传统。禁火的习俗意在防止春风劲吹时引发火灾,而冷食的摄入则应适度,因为过量食用冷食可能会抑制阳气的生长。因此,在清明时节,我们应秉承“顺时而食”的原则,优先选择应季的蔬菜,并适当搭配红枣、枸杞、豆制品等益血养肝的食物,同时要谨慎食用所谓的“发物”。在中医理论中,“发物”指的是那些可能引发风邪、生痰、助长毒素、煽动内火、助长邪气的食物。在春末夏初,气温逐渐升高,人体阳气趋于外发,气血运行较为波动,此时食用“发物”易诱发旧疾或过敏性疾病。

三花行气茶

推荐饮食

茉莉花10g、菊花10g、玫瑰花10g、枸杞10g,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效:行气解郁、清肝明目、安神养颜。


起居有常

放风筝,调肝养阳,享受美好四月天

最美人间四月天,清明时节,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中医理论认为,春季五行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生发,偏好绿色。在清明时节,我们应当“动”而避“静”,多参与户外活动,以助于肝气的调和与阳气的升发。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以利于肝气的恢复与充实。此时节气温波动较大,忽冷忽热,而寒气最易侵袭肝阳,因此春季不宜过早减衣。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地逐步换下冬装。

放风筝

推荐项目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旺盛,阳气蒸腾上升,人体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着重养护阳气。放飞风筝不仅能畅快心胸、愉悦性情,还能促进肝气的疏泄,助长阳气的升发。肝脏开窍于目,肝气越是充沛,双目便越是清澈明亮。


锻炼有术

开弓射箭,调和气血,强身健体

清明三月节,运主少阴二气,时配手太阳小肠寒水。根据这一特点,春分锻炼特别推荐明代署名铁峰居士所撰的《保生心鉴》中的清明节气坐功导引法。

开弓射箭式

清明导引

动作详解:每日1-5点丑寅时,盘腿坐正,做左右拉弓动作,充分打开胸腔,左右各做56次,叩齿36次。吐纳,漱咽3次。可以治疗腰肾、肠胃虚邪积滞,嗌病,颈疼不可回顾及肩臂、腰软诸痛。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时节天气潮湿,湿气重,容易有“湿邪”,外湿表现为身体沉重、疼痛,尤其是关节伸缩不顺,引发腰背病或关节痛;内湿则表现为脾胃不佳,尤其是本身脾胃就不好的人,口淡、食欲下降,胸腹感到很闷,容易发生拉肚子、功能性胃肠炎发作的情况。因此需要提防湿气致病。因此,去除湿邪,维护身心健康,向大家推荐一组穴位按压方法:

曲池穴

位置: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

方法:适度拍打降肺火祛湿毒


阴陵泉

位置:小腿内侧胫骨拐弯处

方法:掌根推按利水湿


丰隆穴

位置: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中点

方法:拇指点按10分钟化痰浊


光明穴

位置:外踝尖直上5寸

方法:手指点按10分钟缓解视疲劳


清明正值肝旺脾弱期,饮食宜减酸增甘,每日辰时(7-9点)喝碗红枣小米粥最佳。若出现晨起口苦、眼睛干涩,可按压光明穴配合热水泡脚效果更佳

这个春天

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学会珍惜

在草木萌动间收获健康

记住这份节气养生锦囊

让传统智慧温暖每一个平凡日子

▌本文供稿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防治老年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视频制作: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图片来源: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大家中医APP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