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八):高洋2
(6)为政举措 ①政治 a.整顿吏治
高洋建立北齐之后,便开始改革官制。当时地方上的官吏太多,人浮于事,又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于是他采纳一些大臣的建议,削去州、郡建制。这样,全国的官吏一下子就减少了几万人,贪污腐化现象大大减少,农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很多。高洋还看出看出自北魏末年以来政府官员不发工资的弊端(不发工资,这些官吏自然变着法子从平民中盘剥),开始执行严格的工资发放制度,混乱的吏治局面因此彻底改观,北齐出现“刑政尚新,吏皆奉法”的气象。为了遏制官场跑官之风,高洋极具创造性地下令在官府上备上一根木棒——凡有跑官要官者,不问青红皂白,一概乱棒打死再说。北齐书评价:(高洋)素以严断临下,加之默识强记,百僚战栗,不敢为非,文武近臣,朝不谋夕。
b.修改法律
文宣帝一朝,北齐开始了《北齐律》的修建,以及《魏书》的完成。前者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其后一千多年的东亚刑法,而后者则是二十五史之一的千古名著,给予后人一个正统北方鲜卑王朝的历史角度。同时也是这个时期,经过高洋亲自主导的一系列吏政和法政重要改革。
c.用人行政
文宣帝一生都坚决奉行的兴学校、劝农事、求贤才、修刑律、正礼仪等治国手段,无数人才在这一时期井喷出来。天保十年(559年),他任用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文臣武士,这些人他既能从旧有勋贵的后人之中提拔,也能从看仓库的小吏等寒士中不拘一格降人才而用之。在这群人才的铺助下,一时间,东国之兴盛,威行华夏,震撼北荒。朝政上,高洋在位期间虽然自己奢侈,但始终反对贪污,对于贪污的大臣(如高德政)处理严酷。高洋所拣选的大臣们一般都清正廉洁,对国家治理非常好。
②军事 a.军事建制
在军事上,则仍以鲜卑族部为依托,优选健勇鲜卑人,组织“宿卫军”,号称“百保鲜卑”,再选勇敢汉人扩充戍边队伍,号称“勇士”。军事上的重组和刷新,使新创立的北齐王朝,成为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
b.军事行动
在高洋初登帝位时,西魏宇文泰,乘高澄新死,高洋年轻,且北齐初创,立国未稳之机,举大兵侵齐。身为新帝的高洋,身着戎服,亲自阅兵,慨然应战,军容甚为严整。宇文泰闻此,遂不战而退,叹道:“高欢不死矣。”然而,心存大志的高洋却没有歇着,而是以先小后大、先弱后强的基本方略,频频出动大军,南征北伐,开疆拓土。
高洋在连年北讨,出击柔然、突厥、契丹、山胡、茹茹等,频频告捷之时,对南朝之梁国征战,也大多获胜,北齐之南境拓至淮河之南,濒长江而止。连年的征战,南北边境的扩拓,使北齐在高洋为帝的阶段,国力达到鼎盛。疆域扩大到今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内蒙古一部及苏北、皖北的广大平原地区,人口达300万户、2000万口。土地之广,人口之众,军队之强,粮储之多,成为当时南北三个割据国家中最强大的一个。
c.修建长城
北修长城,也是北齐高洋时代的一大特色。为了防止南北两线受压的态势,高洋在北讨时,常防南梁觊觎;南伐时,担心北胡偷袭。所以从天保二年(551年)开始修筑黄栌岭至社干戍段长城200余公里。天保六年(555年)又东起幽州夏口(今居庸关),西至恒州(今山西左云)的长城450余公里。天保七年(556年)又将几段长城连接起来,完成从西河总秦戍直通渤海的万里长城。据不完全统计,在高洋时期共修筑长城1500余公里,每5公里设一戍所,逢险要关隘设置州、镇。最后在天保八年(557年),又于长城内筑重城,西起库格拔、东至坞纥戍,总长200余公里。
③经济
北齐的农业、盐铁业、瓷器制造业都相当发达,是同陈朝、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富庶的,可谓中国历史上少见年轻有为之君。可是他从天保六年后,开始放荡起来,最后一年,不理朝政,由太子监国,自己或者禅修闭关,或者沉湎于酒色之中,他在都城邺(今河北临漳)修筑三台宫殿,十分豪华,动用了三十万民夫,简直是奢侈至极。
高洋却十分注重生态发展,比如:“诏限仲冬一月燎野,不得他时行火,损昆虫草木。” “夏四月庚午,诏诸取虾蟹蚬蛤之类,悉令停断,唯听捕鱼。乙酉,诏公私鹰鹞俱亦禁绝”等。高洋在位后期,虽然饮酒作乐,在大事上不迷糊,经常大赦天下,如遇到灾害,就会减免受灾地区税务等。
④思想
以敬儒兴学而言,高洋虽自认鲜卑人,但他还是注意用儒学教训子孙,如《北齐书》卷四四《儒林传·序》就说:“及天保、大宁、武平之朝,亦引进名儒,授皇太子诸王经术。”验诸同书卷五《废帝纪》:“初诏国子博士李宝鼎傅之,宝鼎卒,复诏国子博士邢峙侍讲。”按,李宝鼎即李铉,同书卷四四《李铉传》:“李铉,字宝鼎……废帝之在东宫,显祖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同卷《邢峙传》:“天保初,郡举孝廉,授四门博士,迁国子助教,以经入授皇太子。峙方正纯厚,有儒者之风。……显祖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纩,拜国子博士。”又史载,天保七年高洋下诏“令校定群书,供皇太子。”其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学者及礼学官于宫宴会,令以经义相质,亲自临听。”天保八年,高洋还曾下敕,令张景仁授太原王高绍德书。凡此,均可证高洋对于儒学之重视。
高洋之敬儒兴学,还可以从重视史学等方面得到说明。天保二年,高洋下诏撰写北魏历史,命魏收专司其事,并向他保证:“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魏史修成以后,有些人因为书中对其先世有所贬抑,对魏收群起而攻之,在命魏收于尚书省和“诸家子孙共加讨论”之后,高洋拒绝了他们惩办魏收的建议,并且还以“谤史之罪处罚了卢斐、卢思道、李庶、王松年等人,这些人“各被鞭配甲坊,或因以致死”。
(7)轶事典故 ①快刀斩乱麻
其父高欢任东魏丞相时,他想测试几个儿子的智力,给每个儿子发上一堆乱麻,让他们尽快理清,大儿子一根根慢慢抽,越抽越乱,小儿子将乱麻分成两半然后再分开。只有高洋拿出快刀,几刀砍下去再理出一缕缕短麻来受到高欢的夸奖。
②测字算运
废魏建齐后,高洋要给自己创建的王朝起个吉利的新年号,有人提议名叫天保,让老天爷保佑北齐万年万年万万年吧。众人齐声叫好。高洋却说道,好是好,可这“天保”两字拆开来不就是“一大人只十”吗,谁知高洋却哈哈大笑说,没事,没事,这是天意,不怪你们。我有十年皇帝做就不错了。
高洋不但知道自己在位几年,甚至连何年何月何日要寿终正寝也晓得。有一年,高洋带着美若天仙的皇后李祖娥上泰山,在岱庙的天贶殿向老道问卦。高洋问,你看我有多少年的天子位可坐?老道不暇思索地说,三十。高洋面露喜色地对皇后说,你看,老道也说我只有十年的时间了。皇后不解道,老道不是说三十吗?高洋解释道,这三十是指十年十月十日,三个十加起来不就是三十吗。后来,高洋果然在天保(559年)十年十月得了暴病,食不能下咽,饿了三天,就在十日这一天病逝。
③百日预言
侯景在梁朝作乱失败后,将传国玉玺交给侍中赵思贤让他转交自己的属下,赵思贤见侯景东山再起无望,便将玉玺送给新主子北齐南兖州刺史郭元振作为投靠的见面礼,郭元振又上交顶头上司辛术,几经周转玉玺终于落到了高洋的手中。一日,高洋问众大臣,你们说说看,为何侯景已经得到了传世玉玺结果还是保不住天子的宝座?诸臣无言以答。高洋破解道,侯景曾对他的部下说过,你们要知道我侯姓的人字旁不是作人看,要作人主看。不错,侯景确实是当上了天子,可他忘了不能光看侯姓还要同名字景连在一起看,侯景两字拆开来就是“小人百日天子”。所以他的天子宝座屁股还没坐热就滚下台了。我算了一下,他以辛未年十一月十九日攻破建康,篡位成功,到壬申年三月十九日兵败,总共是一百二十日。而侯景在三月一日便离宫前往姑孰,刚好在宫殿只住了满百日。众臣听了无不钦佩高洋的神机妙算。
④醉酒疯魔
高洋在金銮殿上设有一口锅和一把锯,每逢喝醉了酒,必须杀人才能快乐。而他从早到晚都在喝醉,所以他必须从早到晚不停地杀人。高洋的侄女乐安公主(高澄之女)嫁给了尚书右仆射崔暹的儿子。一次公主回宫,高洋问及公主的生活,公主回答说:“一家人都极尊重我,只有婆婆不怎么喜欢我。”恰好当时崔暹因病去世,高洋直接跑到崔暹家中,问崔暹的妻子李氏是否想念故去的丈夫。李氏回答说:“结发夫妻,哪会不想念呢。”高洋听了之后,默不作声地抽出佩刀,说:“既然想念,何不一起去陪他。”说完便一刀砍下李氏的头,扔到墙外。
高洋非常宠爱一位歌妓出身的薛贵嫔,又跟她的姊姊私通。有一天,到她姊姊家吃酒,姊姊仗着高洋的宠爱,求高洋让她的父亲当上司徒,高洋大怒,说:“司徒是朝中的重要官职,哪是你想求便能求到的?”说完便亲自动手用锯子将她锯死。之后,高洋又怀疑薛氏跟高岳之前不清白,便用毒酒毒死了高岳,接着又砍下薛氏的头,把血淋淋的人头藏到怀里参加宴会,在宴会高潮时掏出来抛到桌子上,全席大惊失色。高洋又把她的尸体肢解,用腿骨做一个琵琶,一面弹一面唱:“佳人难再得。”出葬时,高洋跟随在后面,蓬头垢面,大声哭号。
⑤鞭打岳母
高洋的女人,只有一个没有受到他的欺侮,那就是皇后李氏。李氏是汉人,才色俱美,高洋为太原公时娶她为妻,当上皇帝后立她为皇后,高洋对后妃虽喜怒无常,厌烦了就杀掉,但对李氏却以礼相待;至于对李氏的母亲和姐姐,他就另眼相看了。一次酒后,高洋闯进岳母家中,见岳母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发起无名之火。他从随从手里拿过弓箭,一箭射中岳母的脸,并对流血如注的岳母说:“我打过母后,还没有打过你,这不公平,我还要打你一顿才好。”于是又命令手下抽了岳母一百马鞭才罢休。
⑥觊觎姨姐
李皇后的姐姐是魏亲王元昂的妻子,长得美艳。高洋对她垂涎,于是借口到元昂家饮酒,酒后装疯,同李姐调情。元昂和李姐不受辱,面呈不快之色,高洋虽怒火中烧,却无从下手。为了得到李姐,高洋想将她纳入宫中当三昭仪,但又怕她留恋丈夫,便心生一计,找个借口,召元昂进宫,用乱箭射死。李姐设置灵堂,祭奠元昂,高洋假装前往祭祀。就在元昂灵前把李姐奸污了。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