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大咖怒批:去北京看病,来回花了上千,
不到3分钟给我打发了!
这个问题既然被怒批、摆在了台面上公开讨论,那就好好说一说!
近日,自媒体网红博主“牡丹”发文表示:“我去北京某三甲医院心内科看病,不到3分钟就给我打发走了,医生说不让我耽误他的时间,后面还有患者等着呢。我问心率保持在多少比较好,他也没回答我。”
“坐火车去北京,加上住宿,来回花了1000元,还有昂贵的挂号费,不到3分钟就得出去!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网上问诊呢,花100元就能一问一答聊两天的时间,医生看的明白,病人问的清楚,用药也对症……”
这个问题不说则已,在网络平台一经讲述,立刻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强烈共鸣。
随后,身份认证为河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的一名教师,则通过亲身经历具体讲述了“患者看病最多只能在诊室待3分钟”这个严酷又普遍的事实。
他在文章中如此表示:
我们国内的患者想跟医生多交流一会都完全不可能,因为医生们会有种种的理由让你快点出去。诸如,今天看了100多个号,后面还有患者等着呢,你快出去吧;我不想跟你过多解释,这是医学专业问题,不要再烦我们了,我们很心累;我一天要重复回答这个问题几十遍,我不想再啰嗦。
总之,你别想待在诊室超过3分钟,这就是中国诊疗的3分钟限定,一切都太急太燥,所有人的不耐烦都表现在脸上,医生也不愿和患者有过多的交流。这是悲哀的,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病情感到焦虑、不安,想要得到医生更多的回答和肯定,这是非常合理的,可是我们的医生做不到这一点,医生只想患者赶快出去,因为后面还有一个接着一个的患者。
随后,他举了自己的例子:“2023年,我的父亲因脑血管动脉瘤需要去上海看病,我们挂了上海头部三甲医院的特需门诊,花了800元,除去看病的费用,交通费和食宿费也花了两三千。我有很多问题,想着等见到了专家可以详细地交流一番,可结果令我失望,从我们走进诊室到出去,全程不到2两分钟,医生看了片子只说可以手术,让我们等病床,然后便不愿再跟我们废话,我心里想的那些问题通通没有问出来,专家根本不给我这个机会。作为病人,满脑子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反而让我更加不安……”
笔者看到两位博主的经历后,也在深思,为什么医生就不愿跟患者多说两句话呢?为什么就不愿多回答一些患者很在意的问题呢?
对于这个问题,南京一名副主任医师如此回答:“首先是病人太多,如果沟通时间太长,后面的患者还要不要看病了?其次,患者问的问题都毫无意义,甚至根本不知如何回答,就算以专业的口吻回答了,他们也听不懂。曾经一个患者问我,血压总是高到170,还能活几年?这种问题毫无意义,我选择不回答,也不会跟他多说一些废话。”
是的,医生说的没错,医院排给医生的病号太多了,如果沟通时间太长,后面的患者就没有看病的时间了;另外,如果像唠家常一样,患者的每个问题都解答一遍,医生会很心累。
可是,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又不一样了。患者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千里迢迢来看病,结果3分钟时间不到就打发走了,他关心的问题在医生看来都十分幼稚、没有意义,医生也选择不回答,那么,这样一来,患者的诉求医生根本就没有解决,患者就会感觉自己被敷衍了。
就以患者的那个问题为例:我血压总是高到170,还能活几年?在医生看来这种问题没有意义,懒得多费口舌,可是在患者眼里,这个问题却非常重要呀,这代表他对自己的疾病感到悲观,如果医生不能加以解释,还认为这个问题很幼稚,不愿多费口舌,那么,医生的义务其实根本没有尽到位。
线上问诊有更多的沟通时间和机会
副主任医师:患者看病习惯未来可能更倾向于线上
随着这个话题的持续爆火,3月23日,自媒体大咖“牡丹”再次发文。
她表示:“因为北京这家三甲心内科患者量大,医生时间很紧张,没有时间回答我的很多问题,只看了电脑上我的病例,就认为术后恢复正常了,就很快让我离开诊室。”
“我后来在问诊网站上挂了一个相同医院心内科的医生,花了80元,一问一答可以问诊两天。接诊的冯医生把我吃的口服药调整好后,血压也正常了,应该怎么运动生活、要注意哪些事项,通过网上问诊也都告知了。”
“去医院看病真不如网上问诊!在网上,花的钱少,医生也更耐心,冯医生把我身体上的疾病、还有对疾病的各种焦虑问题,都一一解答了。这两天的时间,只要我去咨询问题,冯医生就在网上耐心又细致地及时解答,总之感觉非常值!”
最后,牡丹很困惑,为什么坐火车去北京大医院来回奔波花了很多钱,反而3分钟就打发了?在问诊平台,同样是北京大医院的医生,花80块钱却能一直答疑解惑、不断看病!医院真的认真对待患者了吗?
困惑,困惑,不但博主有此疑问,很多网友也很疑惑。
河北一名网友表示:“问题是为什么去医院门诊看病,就诊时间短暂,3分钟都不到?同样的医生,在线询问就可以详细查看并解答!不是说医生很累吗?为什么到了线上平台问诊又那么详细了?”
毫无疑问,门诊(线下问诊)最大的问题就是病人太多,由此,病人最不满的就是医生和病人交流的时间太短。一般情况下,一个病人就两三分钟,病人往往还没搞明白什么情况,就结束了,所以就医体验特别差。
怪不得很多网友纷纷推崇线上问诊,线上看病的确有很大的优越性。
在线上,医生得以拥有充足的时间、足够的耐心以及宽裕的空间,能够对病情进行更为细致详尽的讲解。与此同时,患者也能享有更加充裕的沟通机会,充分表达自身的疑问和诉求。
此外,线上诊疗还配备有专职助理协助整理和完善前期医疗资料,在看诊时,医生能够迅速获取患者全面详实的病历信息,进而制定出更具权威性和周全性的治疗方案。
反之,在传统的线下门诊环境中,患者往往受限于个人认知,所携带的病历资料可能存在不足,这就会导致在实际就诊过程中,因资料缺失而无法顺利完成诊疗过程,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浙大二院一名副主任医师就认为:“我觉得线上看病的效果比线下要强很多,患者满意度也高。我个人认为,在二十年内,除了急诊,患者看病的习惯可能会向线上问诊大幅倾斜,因为患者可以和医生有更多的沟通,医生也没那么多压力。”
患者总吐槽医生看病不耐烦,咋办?
一天要看上百个病人太夸张
一省发文:半天限号30个,问诊6分钟以上!
患者的吐槽声音太大了,任何人都不能假装没听到、没看到。
目前来看,患者去医院看病,排队两小时,见了医生的面,问诊时间2分钟,没说几句就结束了,这很普遍。这是因为医生每天看病的患者数量巨大,一天看病人数远超百人,不得不长话短说,只拣重点来说。一定程度上,沟通程度确实不够,很多患者觉得自己没有被重视,就医过程不愉快、不痛快。
面对这个问题,很多省份已经采取了行动。
例如,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曾印发了《湖北省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十分重磅。
该《方案》第八项举措表示,开展“充分问诊”试点。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结合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号源量,为医患沟通预留充足时间。优先遴选一批医院作为试点单位,选择部分专科或专家,实行门诊限号管理,将每名专家在半个工作日的号源限制在30个左右,保证每名患者的沟通时间平均在6分钟以上,充分做好患者病情讲解、化验单解读、注意事项告知等工作。
对于专家半天限号30个左右,肯定是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医生肯定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但实施起来恐怕会有难度。
首先医生就这么多,并没有增加,高年资的医师更是屈指可数,患者的数量不会减少,且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冲着主任去的。笔者就一直在想,如果分级诊疗不能贯彻,患者依旧只盯着大三甲,在医院、医生无法增加的情况下,每个患者沟通时间平均6分钟以上,大概率很难实现。
因为半天限制在30个号源左右,势必会造成挂号紧张,多出来的患者在外面苦巴巴地等着,你说你作为医生,能只瞧着不去给他们看病吗?最后这些病人还是得看。
不管怎么说,湖北省此举十分具有实验意义,半天限号30个,每个患者问诊6分钟以上,听起来也确实能解决问诊不充分的问题,我们期待这个政策能取得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