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场每天来来往往的,有刚出校门的孩子,也有耄耋老人,生死真的不分年龄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昨天,也就是4月3日,网上一篇《黄泉路上无老幼》的帖子火了。

发帖人说自己这辈子去过三次火葬场,第一次是1991年送父亲走的最后一程,第二次是2019年送别妈妈,第三次是在前年,2022年送别自己的爱人。你想想,这得是多大的打击啊。



有帖子里还讲了殡仪馆里的场景,人来人往,大家送亲人去火化,本以为会哭天喊地,结果却异常平静,甚至有些轻松。很多人三五成群小声说着话,排着队,不争不吵,看着亲人被推进火炉,骨灰被捣碎装盒,然后抱着盒子离开,就像完成了一件心愿似的。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去年我送老李家奶奶最后一程时的情景。那天下着小雨,殡仪馆门口停了好几辆车,进进出出的人脸上都带着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不是撕心裂肺的悲痛,倒像是一种释然。

【网友们都说了啥?有人哭了,有人醒悟了】

这帖子一出来,网友们都坐不住了。

有个网友说他去送朋友同学父母的时候,看到一群年轻人围着一张遗像,是个女孩子,那些人也就二十出头,有的在哭,看起来特别震撼。

你说这才多大啊,二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花一样的年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还有位网友直接说:"我女儿6岁5个月白血病化疗期间,感染去世了。"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却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六岁多的孩子啊,还没上小学呢,这得多大的打击。



有人看得开一些:"过好每一天,不要太为难自己,憋屈久了,容易生病。加上当下食品安全大隐患,经济萧条,生活太难了。还是要多多善待自己。"

【这事儿得好好捋一捋,背后有道理】

你看啊,火葬场这地方,平时谁愿意去想啊,但它却是我们每个人最后要去的地方,躲不掉的。

第一个值得想的是,为啥火葬场的人看起来不那么伤心,反而挺平静?我琢磨着,可能是因为亲人生病那段时间已经哭够了。

我邻居老王的妈妈去年走的时候,家里人在医院守了一个月,天天以泪洗面,到最后反而没什么眼泪了。

火化那天,大家都挺平静的,好像只是在完成一个仪式。老王后来跟我说:"最难熬的不是最后一刻,是看着她一天天熬过去的那段日子。"



再一个让人想不通的是,为啥火葬场会有这么多年轻人?想想也是,现在生活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环境污染也多,得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小区一个30出头的小伙子,平时看着挺壮实的,说癌症晚期就晚期了,前后不到半年就走了,留下老婆孩子。你说这叫什么事啊?

还有就是,大家想想,咱们平时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生气发火,跟别人斤斤计较,值得吗?人生苦短,今天好好的,明天可能就进火葬场了,何必呢?



【想想真后怕!生命无常,珍惜当下】

其实啊,仔细琢磨这事儿,我觉得火葬场这个地方之所以这么让人难以面对,是因为它太真实了。在那里,你会看到所有人的最终归宿,不管你是富豪还是穷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最后都是一盒骨灰。

想起我们小区有个退休老教师,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来锻炼,从不间断。

人家八十多了,身体倍儿棒,见人就说:"要珍惜每一天啊!"人家是过来人,懂得生命可贵。

你看现在年轻人,熬夜、喝酒、抽烟、暴饮暴食,把身体当成什么了?

我侄子前段时间还跟我说:"阿姨,我们这代人,与其养生到八十岁,不如活得精彩点。"我当时就说他:"你去火葬场看看那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多活几十年?"

说到底,生死由不得我们选择,但怎么活是可以选择的。上个月我去体检,医生说我血压高,让我少吃盐。

以前我可能不当回事,现在想想,为了多活几年陪陪孙子,少吃点盐又算什么呢?

总的来说,这帖子提醒我们:人这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重要的是过得有意义。别等到站在火葬场门口才明白什么是重要的。珍惜身边人,善待自己,其他的都是浮云。

你怎么看这事?有没有去过火葬场?有什么感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