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
先来关注新京报特派记者从缅甸发回的报道。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已将物资搬运到曼德勒临时安置点,并与当地志愿者们共同搭建帐篷,助力安置。
阅读全文>>>
刘付昌的女儿刘芸(化名)被杀害后,遗体一直存放在殡仪馆里。凶手被执行死刑后,刘付昌打算让女儿入土为安,却被告知遗体保存费高达数十万元。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刑案发生后被害人遗体长期存放导致的高额费用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难题。
为了让女儿尽早入土为安,这一年来刘付昌夫妇多次从老家聊城赶往济南。新京报记者韩福涛 摄
“之前一直以为案子还没结,办案还需要遗体,就没想火化的事。”刘付昌说,当初女儿遇害后,警方通知殡仪馆直接运走了遗体,由法医对死因进行了鉴定,在这之后警方没有通知他们火化遗体,他们也一直以为不能火化遗体。
“如果警方通知我们处理遗体我们不处理,那费用肯定我们出,可是警方都没通知。”刘付昌说,目前殡仪馆除了要收取巨额遗体存放费用,还需要警方出具的死亡证明或者是殡葬证,才能把遗体交还给家属。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类似事件并非孤例。在山东另一地,被害者家属也遇到了相同的困境,为了处理刑案中被害家人的遗体,他们也面临十五万元的遗体保存费用。
某地一位一线民警告诉记者,类似事情实际执行起来确有难处,警方担心凶手翻供,在案件未彻底结束前,一般会要求保留尸体证据。北京富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殷清利告诉记者,尽管遗体处理相关规定相对比较明确,但实际上,遗体存放费用纠纷并非个案,“这类故意杀人案件中只要凶手没有执行死刑,办案机关也担心案件再出现波折,他们也不敢贸然向家属下达遗体处理文书,这就导致后期会出现费用纠纷。”
目前,这类牵涉刑事的非正常死亡案件中,被害人的遗体保存费用究竟由谁来承担,亟待进一步明确。阅读全文>>>
今年清明期间,代祭扫服务悄然升温。面对这一新兴事物,在理解与包容看待的同时,也需对相关乱象予以及时规范。
资料图:北京太子峪陵园,有免费鲜花提供。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代祭扫兴起,有其深刻时代背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愈发频繁,“异乡人”成为普遍社会现象,这也让集体祭祖的传统习俗难以维系。代祭扫同云祭祀、数字遗产等新兴形态一样,借助技术手段延续人们对逝者的情感,给无法返乡的游子提供了情感出口,即便身处异地,也能表达对先人的缅怀。
代祭扫服务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也能解决一些人的现实痛点。但无论如何,祭扫都是一件郑重其事的事情,而网上这些号称“专业代祭”的生意,显然不靠谱。相关机构及时出来打假,也很有必要。
实际上,近年来,北京等多地都有推广公益性质的代祭扫服务,且大多为免费。比如,今年清明节前,北京市民政局就明确,不方便到现场扫墓的市民,可通过多个官方渠道预约申请公墓免费代祭扫服务,可免费提供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服务。
清明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香烛是否由自己亲手点燃,而在于内心那份对逝者的思念是否始终炽热。面对代祭这一新兴事物,在理解与包容看待的同时,对那些打擦边球、虚假宣传甚至欺诈消费者的不良商家,监管部门应予以严处,多方共同发力,方能守护好清明祭扫所承载的真挚情感与文化内涵。阅读全文>>>
特朗普关税令市场信心面临崩塌,关税不确定性将重塑全球经济秩序,美国可能跌入“高物价低增长”陷阱。
当地时间2025年4月4日,美国纽约,交易员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图/IC photo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政府4月2日宣布新的“对等”关税政策后,美国股市剧烈震荡。纽约股市三大股指继4月3日大幅下跌后,4月4日再次暴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进入熊市。
特朗普宣布的广泛关税政策,引发的不确定性,不仅引起了市场恐慌,更在全球供应链和贸易关系方面,激起巨大波澜。目前,连锁反应也已经出现,包括盟友反制等。
人们对经济衰退的担忧亦在加剧,通胀预期也导致市场对“滞胀”风险的焦虑升温。美国此次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从而推高通胀。供应链中断和贸易伙伴的报复性措施,可能进一步拖累美国的经济增长。
当前情形,令不少人不得不将2025年与1930年相对比。而特朗普关税政策,则被比作当时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案》,人们担心前者也可能引发全球贸易萎缩。
特朗普关税政策,已成为美股最大“黑天鹅”,其本质是“经济民族主义”与“全球化”的终极碰撞。短期看,市场还将在政策博弈与经济数据中震荡。长期看,若贸易战等升级,全球形成“制度性对抗”,那么上世纪30年代的危机会否“重演”也就很难说了。阅读全文>>>
尹锡悦正式下台,靴子终于落地。一场政治风波,不仅让尹锡悦从高处跌落再难翻身,也让韩国面临着更加动荡的政治社会局势。
当地时间2025年4月4日晚,韩国民众在首尔地铁市厅站附近举行集会,庆祝尹锡悦弹劾案通过。图/IC photo
三年前的这个时候,尹锡悦刚刚从“政治素人”变身为韩国当选总统,等待入主青瓦台的他一时风头无两。三年后的现在,尹锡悦成为继2017年朴槿惠后韩国历史上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与此同时还面临着一系列刑事指控,不仅政治前途提前终结,未来个人命运也堪忧。
“紧急戒严事件”123天后,韩国宪法法院于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宣布通过尹锡悦弹劾案。据央视新闻报道,8名宪法法院法官一致认为,尹锡悦严重违反了宪法和法律,由此正式罢免其总统职务。根据韩国法律规定,总统被弹劾下台后,韩国须在60天内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也就意味着,韩国最晚需要在6月上旬举行大选。有观点认为,大选日可能定在6月3日。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选,外界认为在野党占优势的格局基本不会改变。上海市朝鲜半岛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这次大选基本格局已定,在野党占优的大势估计很难逆转。詹德斌指出,在野党当中,李在明的支持基础无疑是最牢固的。
专家分析指出,未来两个月内韩国的政治对立和社会撕裂将进一步加剧,甚至不排除出现暴力事件的可能,而韩国社会矛盾短时间内很难弥合。阅读全文>>>
编辑 贾聪聪
设计 刘晓斐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