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为社会主义金融事业闯新路”的使命应运而生,经历了33年的拼搏、进步、整理、再出发,2025年浦发银行以全新的姿态“整装归来”。

这一次“数智化”成为题眼,“机制”成为抓手,五条“新赛道”打开前瞻发展空间,而“对公”业务的王牌归来,业绩的踏实转型,一份高质量的业绩答卷就此“浮出水面”。

最新发布的年报显示,2024年浦发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2.5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达到23.31%,位居已公布年报的大中型银行的最前列。

同期,浦发银行的资产质量“清单”里,拨备覆盖率上升至过去 9 年来最高值;不良贷款率达到该行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不良贷款余额连续5年下降;各科资产质量指标表现良好。

显然,这一次浦发走的是与以往不同的发展“新路”:

这条路要能适应科技迭代的新时代,能应对金融业利率下行的巨大挑战,能承接住浦发银行辉煌的历史,也能打开未来发展的空间。

以此观察,浦发银行的2024年报,讯息和价值的含量远胜以往。


“数智化”成为题眼

浦发银行近年最大的变化,来自“数智化”战略的坚定实施。


按照董事长张为忠在年报业绩说明会上的总结,浦发银行过往持续强化的“五数”建设:即数字基建、数字产品、数字运营、数字风控和数字生态,推动了公司“五大赛道”业务的战略突破和金融服务水平的高层级跃升。

这里尤其鲜明的是两点,一是,浦发银行推动的是“数智化”战略,即强调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结合,突出了智能化的数字运营体系和智能的风控体系建设,这一点对浦发的各类业务包括对公和零售业务形成了良好的赋能。

二是,浦发银行的“数智化建设”,在业内率先突出了数字化运营和数字生态建设,后者把“数字化”从工具层面提升到资产运营和生态的层面,显然是“棋高一着”。


“机制”成为抓手

金融机构变革,机制永远“先行”。浦发银行的业绩“丰收”,和过去一年中,集团内业务机制的突破和探索高度相关。

业绩说明会上,浦发高管层提到了两个细节:

一是围绕对公业务里的核心客户服务,集团内部设置了服务“专班”,打破部门壁垒、打通线上线下,围绕客户的需求,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服务和产品供给,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二是围绕五大赛道设置专班,实体化运行,且设置了专门的考核分配机制,真正让专班“专的下去”也“转的动”,实质性推升了五大赛道业务的快速发展。

什么样的机制会锻造什么样的队伍,最终推动什么样的业绩落实。浦发银行的机制改革其实是整个体系不断迭代升级的缩影。


对公业务“王者归来”

“业务王牌”对公业务在去年明显发力,成为浦发银行诸项业务的亮点。

对公贷款业务方面,浦发银行去年末对公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达到3.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3503.31 亿元,实现了11.11%的较高增速。对公贷款总额的总量占比也上升到65%,公司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提升明显。

对公存款业务方面,2024年母公司对公存款余额达到3.54万亿元。通过推出多元存款产品,创新上线新产品“省心存”等,不断提升对客户的综合化、灵活化服务能力。

客户经营方面,截至去年末,浦发银行的公司客户数达到 236.85万户,较上年末增加 13.01 万户。报告期内实现对公业务营业净收入 610.81 亿元,表现良好。

2024年,浦发银行还积极构建总分行战略客户客群经营新体系,围绕“总部优势、大国重器、交通强国、尖端科技、工业基础、国计民生、数字经济”七大重点产业布局,充分挖掘总分行战略客户价值。报告期末,浦发总行的战略客户人民币对公存款余额 8862 亿元,对公贷款(含商票)余额达到 7726亿元。


交叉赋能 全面突破

作为战略突破点和营收增长点,“五大赛道”全面激活浦发对公基因,发挥协同联动优势,锻造差异化核心竞争力,为公司业务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浦发银行的新发展中,也格外强调风控和资产质量的把控,这体现了公司新一轮发展中“稳健”、“兼顾”的特点。

行长谢伟在年报中透露,浦发在2024年以风险偏好为统领,合理调整细分行业布局,前端校准信贷投放方向,强化风险工具箱应用,打造“精细化”“全流程”“重应用”的风险预警体系;

另外,加大多方式、多渠道、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现金清收金额创历史新高。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余额连续 5 年下降,不良贷款率为近 10 年来最低水平;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拨备覆盖率持续上升,达过去 9 年来最高值;资产质量前瞻性指标表现良好。

为了回报投资者,浦发银行董事会也拟定了较丰厚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是,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红利4.1元人民币(含税)。总计120亿的现金分红总额,令浦发的现金派发比例达到30.16%,以4月1日收盘价计,浦发银行的年股息率达到4%一线。


今日事,明日史。浦发银行显然正在书写新一轮业务上升的“史实”。

在这轮周期中,浦发大概率将实现数智化战略和业务策略的良好互动;实现营收增长和资产质量的平衡;更将实现社会责任、经营责任和股东责任的同步共振。

这条新的发展之路下一步将如何演绎,还值得持续关注。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