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打造文学高地

4月3日,第十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在“中国荷花名镇”桥头镇正式启动,从即日起面向社会征集参评作品,并将在今年6月的东莞桥头荷花节期间举办颁奖典礼。


东莞荷花文学奖由东莞日报社、桥头镇人民政府、东莞市作家协会联合主办。荷花文学奖立足东莞,以“追求卓越、宁缺毋滥”为原则,每两年举行一届,本届共设有8个奖项,自2007年首届东莞荷花文学奖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九届,已成为东莞市一项重要的常设性文学品牌赛事,是东莞本土的知名特色文化品牌。

彰显东莞城市精神

“荷花文学奖”的参评条件无户籍限制,只要年度内在东莞生活或工作连续2年以上的作者(非东莞户籍作者提交最近两年在东莞的社保缴费清单)均可参加评选。这充分彰显了东莞“海纳百川,厚德务实”的城市精神,受到了本地、新莞人作家的尊重、热捧及向往,吸引了一批文学爱好者移居东莞、潜心创作。

文学生态百花齐放

本届沿袭上届奖项设置,共设有年度长篇小说奖、年度中篇小说奖、年度短篇小说奖(含小小说)、年度诗歌奖、年度散文奖、年度报告文学奖、年度文学评论奖、年度突出贡献奖,每个奖项只有一个获奖名额,体现了文学选拔“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参评范围为2023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期间在省级以上文学期刊发表或具有大陆正规出版社出版的文学作品,每个作者只限申报一个奖项,体现了荷花文学奖的传承精神和文学的严肃性。

参评要求简洁明了,文学服务一以贯之。申报要求参评作品须在5月2日前递交至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办公室地址:东莞市可园北路东莞市作家协会办公室,联系人:谢莲秀。联系电话:22221598 。邮箱:3956278972@qq.com 。组委会咨询电话:83349489,联系人:刘帆。

延续权威评审机制

“荷花文学奖”向来因其公正权威的评委会及追求“追求卓越、宁缺毋滥”的评奖原则,确保了奖项的含金量并受到国内文学界的尊崇。本届评奖,组委会邀请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担任顾问,组委会将延续聘请国内文学界有影响的作家、理论家、评论家和文学组织工作者担任终评委,终评委必须是担任过茅盾文学奖或鲁迅文学奖的评委,以确保奖项的权威性。同时为确保评委评审工作的独立性,还对评奖过程公开,邀请公证员和新闻媒体进行全程监督,评委现场发表意见、记名投票,保证评奖的公正性与公信力。

荷花文学奖是东莞文学的晴雨表,更是展现东莞文学生态的平台与途径,从荷花文学奖历年获奖作品可以窥探出,东莞文学创作正不断经历着突破与嬗变。越来越多作者潜沉历史深处,大大扩展了作品的纵深感与历史内涵,将他人命运、历史印痕与自我个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呈现出新的探索与创造。经多方努力,东莞文学发展路径宽阔又明亮。

东莞文学未来可期

荷花文学奖不仅挖掘文学新人,更以此为平台助力文学新人在全国文坛面前亮相,使外界对东莞作家有了准确的考量。王十月的《国家订单》获第二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后,又成功摘取了第五届鲁奖桂冠,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小琼两次荣获荷花文学奖,后获得人民文学新浪潮奖、庄重文文学奖等大奖,现为《作品》杂志社副总编;塞壬两度获《人民文学》年度散文奖、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新人奖、冰心散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等;曾明了获得广东省鲁迅文艺奖;柳冬妩不仅完成了国家级课题,还获得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团中央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首届广东省青年文学奖等;刘帆获得全国小小说领域最高奖——小小说金麻雀奖。这些优秀作家以荷花文学奖为起点,继而进军国内文坛,从荷花文学奖中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逐渐成长为国内文学界的中流砥柱,“东莞创作”成绩引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 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辽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春燕曾评价说: “荷花文学奖令我惊讶,没想到地方性奖项的作品写出了全国的水准、非常优秀的程度,因为好多作品,它以写地方但又超越地方性文学写作的一个价值,通过评奖,我发现东莞文学不可小觑,未来可期。 ”

图文:桥头镇作家协会

编辑:郑凯峻

编审:香雅怡

出品:桥头镇融媒体中心

新闻回顾

01

02

03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