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现状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当前我国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到2030年,7岁及以上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
二、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危害
1. 代谢异常疾病:肥胖儿童青少年在儿童青春期即有可能合并血糖、血压、血脂等代谢异常疾病。且如果不积极干预,成年期发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等慢性疾病的风险会明显增高。
2. 心血管系统受损:肥胖可能导致动脉内膜脂肪堆积和纤维斑块形成,甚至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就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还会增加成年期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早发风险。
3. 呼吸系统问题:肥胖可能会使儿童青少年出现打鼾症状,严重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4. 肝脏疾病: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5. 骨骼和关节问题:肥胖会增加下肢关节的负担,导致关节疼痛、骨关节炎、对齐不良甚至骨折。
6. 生殖系统发育受影响:肥胖女童更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男童更容易出现阴茎、睾丸发育不良等疾病,甚至影响成年后的生育能力。
7. 心理障碍:肥胖儿童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问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等行为问题。
三、超重与肥胖的诊断标准
年龄≥2岁的儿童使用体质指数(bodymass index,BMI)来诊断,BMI=体重(kg)/身高²(m²)。
2~5岁儿童可参考“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体块指数的生长曲线”中制定的中国2~5岁儿童超重和肥胖的BMI参考界值点。
6~18岁儿童可参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6~18岁学龄儿童筛查超重与肥胖的性别年龄别BMI参考界值点。
四、科学防控儿童青少年的肥胖
1. 膳食调整:
控制总能量:肥胖儿童需在正常饮食基础上减少20%热量摄入,采用小份多餐、定时定量原则,避免暴饮暴食。
优化食物结构:增加鱼类、蔬菜、豆类及全谷物比例,减少精制米面,选择清蒸、炖煮等低脂烹饪方式。
减少零食与含糖饮料:避免高盐、高糖零食,提倡饮用白水或无糖饮品。
2. 运动与作息管理
每日运动计划:学龄儿童需保证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跳绳、跑步),每周增加2~3次抗阻训练(如深蹲、跳远)。
充足睡眠:建议儿童晚8:30至早6:00睡眠,促进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夜间进食。
3. 家庭—学校—社会联动
家庭示范作用:家长需以身作则,营造健康饮食氛围,避免“以胖为荣”的传统观念。
学校健康教育:孩子和家长可以参加科普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提升健康意识,
政策支持: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强调多方合作,构建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
五、长期监测与科学干预
定期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肥胖儿童建议每周监测晨起空腹体重,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
肥胖问题不仅是审美挑战,更是健康危机。通过科学食养、规律运动、家庭与社会协同干预,儿童青少年可告别“负重前行”,拥抱健康未来。正如唐代以丰腴为美,现代社会的健康标准应回归本质——在体重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让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
审核:娜姐
主编:敏儿
编辑:蕾蕾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东升社区医院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