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咖啡里的云
声明: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抄袭必究!
《大明宫词》是一部闪耀着陌生的奇异的光芒,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历史的戏。
它选择了爱情和权力这两个人性中最永恒最重要的矛盾冲突来演绎历史。
编导把它放在一个巍峨强大的帝国、华丽庄严的宫廷之上来描写——生杀予夺、上下其手,报复嫉恨、阴森恐怖,宿命乖戾。
种种惊心动魄的争斗都在不动声色中戴着白手套在做,冷酷在诗情画意中微笑。
一直以来,《大明宫词》给了我一个关于大唐的最华丽的梦,但不得不承认,它实在又太悲哀。
气势恢弘又不失唯美的背景静静诉说大明宫中的沉浮与命运;华美飘逸的服饰纵情想象当时的浪漫与奢侈;精致如诗的对白倾心演绎古老的故事。
伴随着苍老、悠远年迈的太平的旁白,始终荡漾在大明宫中的痛苦、惆怅、恐惧、寂寞,也渐渐随时间一同逝去。
在这里,骄傲的皇嗣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有他自己的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轨迹,然而都得服从一个阴郁的共同命运——权力。
有些人反抗,就产生了悲剧,对于这些悲剧,皇族里是绝口不提的。
与生俱来的权力赋予他们辉煌和骄傲,但他们也必须付出代价。
无论他们是热爱权力还是痛恨权力,他们都是被困在牢笼里。
牢笼的无数根铁栅是由权力构成的,笼子的四壁尽是耳朵和眼睛,而他们却又在牢笼中为权力斗争,或愿意或不愿意。
李弘、李贤、李显、李旦,这些名字变成人们背后阴沉的猜测,他们的血在风中结痂,加重大明宫浓郁的色彩。
可是权力仍然需要血的滋润,阴谋不会落幕。
大明宫是权力的温床,宫中那把龙椅是权力极至的象征。
因权力而衍生的野心和欲望将恐惧连绵不断地笼罩在大明宫上空。
辉煌的背面是残酷,华丽的外表下是无常无情,激情过后边是绝望。
《大明宫词》里太多绝妙的角色,以至于李治这个角色被大多数人认为过于平庸甚至瞬间湮没在那些精彩绝伦的众多人群中。
但是,我觉得在《大明宫词》里,李治绝对值得花费笔墨,他被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动形象。
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就是一位没什么才能的皇帝。
李旦说“我的儒弱来自我有限的才能和我对自己才能的正确认识”,放在李治身上我倒更显得合适。
李治不想当皇帝,却登上了权力的中心,像被困在牢笼中的囚徒,拥有权力却无视权力。
他的血脉中流淌着中国式文人典型的犹疑与软弱,而他又并不全是一个昏庸的人,诡谲多变的宫廷政治,他皆是看在眼里,却独独选择了沉默。
反抗权力本身就会产生悲剧,而他又有一位如此强大的皇后,更加注定了他的人生悲剧。
李治把大权都与皇后分享,自己主动出局,做了个甩手皇帝。
他是一位回避权力的人,他耽于幻想,喜欢皮影戏,宫闱生活带给他的更多是烦恼,只有在皮影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不会像君臣关系一样复杂。
李治这种不顾现实、沉湎于幻想的气质也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们,比如太平和李显。
李治对武则天有着超出夫妻之间的依恋。
武则天更多的时候像是一个长者,在他的生活和政务中遇到任何困难时,给予他最值得信靠的帮助。
因此,当群臣们发觉武后大权独揽的端倪而劝皇上废后时,李治始终是犹豫的。
也因此葬送了身边那些忠于李姓王朝的大臣们,类似的还有武后不动声色地除掉了那个无脑骄纵的魏国夫人贺兰,李治晚年最宠幸的女人。
李治明知是谁所为却无动于衷。
他深知自己没有惩罚武则天的资格,江山是她治理的,她的角色早已不只是一位妻子,而是行使皇权的代理人。
就像武则天对太平说的,寒冷的夜晚,武后还在辛苦地批改着奏章,而高宗却在和自己的爱妃以及他的继女寻欢作乐。
如果没有武则天的勤政,李治几十年的江山也未必能坐稳。
李治也并非完全不反抗,但他的反抗是无声的,消极的。
因此他的悲剧仿佛被稀释了浓度,来势也没那么汹涌,甚至还得到了一时的安宁。
可是,他仍然是痛苦的。
在面对一场场血淋淋的政治斗争和令人寒心的骨肉相残后,李治还是选择了原谅一切。
哀莫大于心死。
最精彩是武后废贤一幕。
李治兀自潜心于皮影戏的山水青苍之中,轻描淡写间化解了武后一轮又一轮的诘问。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说的便正是这番境界。
李治波澜不惊应答如流,又无不流露出一种独醒的悲怆,一句“你是让我shi子还是休妻”,聪慧如武后,亦是被驳至哑口无言。
与武后的强势不同,李治深谙强极则辱的道理,用毕生书写了一个弃字,名缰利锁,该放则放,英雄美女的沉重,当弃则弃。
正如李治自己临死时对太平所说的:
人这一辈子要经历好多好多的不如意,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无一例外,其中有自己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别人铸就的,自己一无所知。比如说父亲,我从来没想当皇上,是先帝的选择,于是,就有了以后许许多多的不如意,关键在于你怎么对待它们,是原谅还是不原谅。有的人一辈子都靠原谅生活,比如我,就没什么出息,但内心快乐。有的人一辈子都靠不原谅生活,会很有出息,内心却不安宁。你面临同样的问题,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李治是有血有肉的,看的清朝堂和后宫,在被赋予的不如意的人生中选择漠视权力。
但李治对太平的爱是深沉的,“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提前告诫了女儿的命运。
李治的性情过于淡泊,过于宽厚,为了自己想要的平静生活,为了心中的安宁,他选择逃避。
他在朝堂上无心,一思索国事就头痛,把奏折交给妻子,自己一心一意地跟心爱的人玩皮影。
也是因为他无视权力,所以他只能在武则天面前“懦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疼爱的儿子一个一个走远、宠爱的女人一个一个莫名离开,再也回不到他身边。
这样的人生,或许是少了些九霄放歌的慷慨激昂、缺了些弹指间叱咤朝野的帝王霸气,但至少在生命的弥留之际,他获得了最大程度上的幸福。
昔日顾盼间尚有几分狡黠的小女儿太平已嫁作人妇,云淡风轻,岁月静好,人生的最后一刻能有她相伴,已是上天最大的眷顾。
那些埋藏在李治宿命深处的记忆如皮影戏般一幕一幕地重放,直到她蓬松的黑发涨满他的眼帘,直到他看不见道路山川,直到眼前终只是漆黑一片。
最终,李治死于大明宫一片潮湿的天色之中,死于对大唐山河不出已愿的漠视之中,生命最后一刻陪伴他的是他爱念的女儿和皮影。
李治那同疾病相伴的一生是伤感而困苦的,直到那一刻才让人看到他最后的纯真的欢乐。
名利、江山、爱情,所有的一切皆随一代帝王消散而逝划上了句号。
浮光掠影褪去之后,重现眼前的竟仍是,最初的芳草碧云天。
原谅,这是李治对世间全部智慧的总结。
他依靠这一品格赢来了一生相对平静祥和的心境,但最终也丧失了自家的山河。
看那一江春水,看那满树桃花,看那如黛青山,都见证着李唐代江山一步步改名换姓。
~未完待续~
(所有配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咖啡里的云
一直一直
在文字的陪伴中倾诉一颗不曾叛离的心
坚信成长才是女人最终的归宿
愿你能在我的文字里感受温暖和深情
极致的美好与忧伤,年少时看不懂,然岁月终让这些痛,磨钝成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