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前夕,大理州云龙县团结乡岩埠茶厂的100多亩茶园内,几十位茶农在翠绿的茶园间忙碌采摘“明前茶”。明前茶,因采摘于清明节前而得名,芽叶细嫩饱满、茶香清雅回甘,由于产量稀少、品质上乘、价格昂贵,被誉为春茶中的“黄金芽”,成为茶客竞相追捧的“春日限定”。
手指翻飞间,一片片嫩绿的茶芽被轻轻摘下装入小竹篓,茶香飘荡在云雾缭绕间,与采茶姑娘的说笑声融为一体,勾勒出一幅春日采茶的动人画卷。
据岩埠茶厂负责人王赵莲介绍,“每年3月中旬到4月4日以前是明前茶的最佳采摘期。明前茶采的都是一叶一芽,叶子比较嫩,采摘的时候必须摘,不能掐。我们100多亩的茶园,每年明前茶的鲜叶产量也就700斤左右,加工出来的干茶在200斤左右。”
云龙县团结乡岩埠茶厂位于团结村恩接祖,茶厂始建于2017年,经过8年发展,目前茶厂不仅管理着自有的100多亩生态茶园,还辐射带动周边50多户群众发展1000多亩茶园,形成集中加工、统一销售的产业链条,茶厂生产的“聂苏露”高山绿茶深受消费者青睐,2024年茶厂产量9吨、产值140万元,2025年预计产量可达10吨、产值可达160万元,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
“我家种了20多亩茶园,今年明前茶已经采了一个星期了。过去村民种茶规模小,销路也不稳定,现在茶厂统一收购鲜叶,大家只管种好茶、采好茶就行了。”村民字朝光笑着说道。
除了收购周边茶农的鲜叶带动他们发“茶财”外,茶厂每年还给周边群众提供近2000个固定务工和季节性务工岗位,每年发放务工人员工资20多万元,为周边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就业路。
“明前茶每天采出来的量不多,每个工人最多能采8到10斤左右。但是待遇比较好,每天给我们100块。而且明前茶采完以后就接着采春茶,之后就夏茶、秋茶,采茶结束后,还可以施肥、修剪茶叶,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村民杨菊艳一边利索地采着嫩绿的茶芽,一边给记者算起了她的务工账。
近年来,团结乡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将茶产业作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点,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给子孙后代留下了“绿色银行”,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彝乡大地徐徐展开……
“茶叶产业是团结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总面积超过1.2万亩,大小加工厂有8家,产量200吨,产值2600万元。下一步,团结乡将全面推进有机茶园建设,加快开发系列茶叶产品,分步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让团结茶绿叶子变成金叶子、银叶子,真正实现产业增值、企业增效、群众增收,切实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团结乡乡长杨德帅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