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连吃辣都戒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47岁的温先生(化名)在今年春节后刚刚顺利跨过一道人生的大槛,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曹明溶教授帮他操刀的肝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十分顺利。术后一个多月,他恢复得很好,恢复期的健康饮食和康复调理,连他多年老痛风都被赶走了,长期超标居高不下的尿酸指标都回落到了正常范围内。

曹明溶教授坦言,如果早两年,未必有把握能帮到他。温先生第一次发现肝癌的时候,就已经是个13厘米的巨大肿瘤。距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华南地区实施第一例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成功帮助患者将巨大肿瘤转化降期夺得了宝贵的时间,刚好两年。近几年来,这些微米级的“神奇小球”,随血液流动最终停留在肿瘤的毛细血管网末端,已经帮助数以千计的肝肿瘤患者走过了绝境逢生之旅。

两个男子的生死突围

2022年6月,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48岁生意人老陈(化名)因为手上有个伤口久治不愈到当地医院检查,意外发现肝脏右叶有一个7.3厘米的大肿瘤。曹明溶教授回忆说,那时见到患者皮肤泛黄,甲胎蛋白值达9000μg/L,门静脉出现癌栓。这种恶性程度极大的肿瘤,实施传统手术风险极高。

作为华南首例接受钇90树脂微球治疗的患者,老陈的治疗过程充满挑战。通过微创介入将数百万颗载有放射性同位素的微球精准注入肿瘤供血动脉,这些直径仅32微米的“微型核弹”迅速抵达战场,释放β射线以2.5毫米射程精准实施“细胞级爆破”,不伤及正常肝脏组织。

三个月后,陈伯的甲胎蛋白降至正常范围,肿瘤缩小至4厘米且活性消失。笔者到访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老陈刚刚完成最新一次的检查,增强CT显示肿瘤无复发迹象。钇90树脂微球改写了老陈的人生,让他顺利跨过“半百”:“我今年51岁,如果能活到一百岁,人生这才过半!往后一定要更精彩。”老陈感慨。



曹明溶教授正在为患者实施手术

2024年8月,47岁的温先生经历了相似的波折。在广州某企业担任高管的他,去医院做了一个一直想做的肺部CT,却意外发现肝右叶13厘米的巨大肿瘤——年初体检时肝脏超声还显示“无异常”。从身体健康到肝癌晚期,只用了8个月。进展实在是太快了,温先生唯有苦笑。辗转多家医院后判定肿瘤侵犯肝门区血管,手术切除可能性为零。正值事业高速发展期,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他突遭重大挫折,情绪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

转机最终出现在曹明溶教授的诊室。“放心吧,如果是两年前还不好说。现在不一样了,你这种情况治愈机会很大。”曹明溶教授鼓励他。曹明溶教授提到的“转机”就是钇90树脂微球。经过一系列的评估,温先生在10月份接受了SIRT治疗,肿瘤体积缩小到手术标准之内,体内活性病灶基本消失,癌栓坏死。2025年春节后,温先生顺利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以前我喜欢吃腌制品、吃辣的,工作一忙起来,就想吃重口味的。人真的是太奇怪了,绝处逢生之后想法变了,连口味都变了。我现在根本不会想吃以前那些东西。”想起治疗过程中,从曹明溶教授那里得到的鼓励和细心关照,温先生满心感激,也觉得珍惜健康的身体、好好生活便是最大的报答。

肝癌之困:早期追踪“隐匿杀手”的世纪难题

我国每年近39万新增肝癌患者中,70%确诊时已至中晚期。肝脏的“沉默”特性让早期诊断困难重重:即便肿瘤直径达5厘米,仍有大比例的患者无明显症状;超声检查存在膈肌遮挡、肠道气体干扰等盲区,小肿瘤漏检率极高。“更不要说很多人依然不重视体检早筛,生活细节上也不注意。就算是很重视健康的人,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早期肝癌。”

从20世纪80年代踏上从医之路,曹明溶教授一直战斗在肝癌防治的领域。四十年过去了,医学技术早已日新月异,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可同日而语。但肝癌的防治依然面临着重大挑战:乙肝病毒携带者超7500万;治疗手段滞后于肿瘤生物学复杂性;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技术可及性受限……除乙肝外,生活条件日益优渥,酒精、肥胖等危险因素在加速肝癌进程的过程中更加凸显。曹明溶说,广东地区湿热气候易致的粮食霉变,和盛行的饮酒文化,都是进一步推高肝癌风险的因素。



曹明溶教授和肝癌患者交流诊治方案

钇90疗法:改写“不可切除”定义的核能革命

虽然在临床中,曹明溶教授接触的大量病人都是晚期、病情复杂危重的患者,但在他看来,钇90疗法的价值远不仅是拯救晚期病人。

曹明溶教授说,在2022年正式进入中国的钇90树脂微球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对于打破肝癌防治困局至少有三个突围点。

首先是毫米级放疗的精准核打击:钇90释放的β射线能量比常规放疗粒子强1000倍,但射程仅2.5毫米,实现“肿瘤内部定点爆破”。半衰期64小时的特性,既保证足够治疗时间,又避免长期辐射残留。“近距离照射是放射治疗的灵魂,钇90疗法弥补了肝癌领域的放疗空白”

其次,目前虽然肝癌的防治手段十分多样,对于术后复发的干预却依然并不理想。钇90治疗在肝恶性肿瘤的适应人群非常广泛,目前包括但不限于,针对高复发风险的可切除人群,可应用新辅助治疗降低复发风险;中晚期患者可以用钇90进行缩瘤降期、增大余肝,争取根治性手术治愈或移植肝脏的机会;对于不愿意外科切除的患者,也能进行放射性肝段消融,达到等同根治性手术的治疗效果。

再者,免疫激活效应是另一层获益。与传统放疗不同,钇90树脂微球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释放肿瘤抗原,激活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显著延长生存期。为什么温先生那样的13厘米巨瘤仍可逆袭?就是因为β射线的“体积效应”:让高辐射剂量引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切断营养供应,同时激活细胞免疫应答。“温先生的肿瘤虽大,但边界清晰、供血单一,这正是钇90树脂微球的“最佳射程”。

双重救赎:普惠医疗带来健康更多可能性

我国医保对创新药械的支持正在打破患者求医的经济壁垒。温先生通过广州“穗岁康”,治疗费用得以报销72%。“多亏曹教授第一时间提醒,我才想起自己买过的这份保障真的要用上了。省下的这笔意外支出,又可以用于其他规划。”温先生说。

据悉,国内已经有40多个城市把钇90治疗技术纳入了“惠民保”的报销范围。这场“及时雨”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让这项技术在临床上有了更广泛应用的空间。

曹明溶教授说,钇90树脂微球治疗已在国际临床应用超过20年,获得一系列国际权威指南的推荐。这项技术在2021年9月被引入国内,标志着我国肝脏恶性肿瘤领域迎来了国际化精准介入治疗方案,国内最新指南也进行了权威推荐,印证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将推动钇90树脂微球在我国的普及率逐渐提高,为更多的肝癌患者带来福音。随着医保对创新药械的进一步支持,费用负担进一步减轻,钇90树脂微球的可及性更大,相信未来能惠及更广泛的患者。”

当技术创新与制度温暖共振,每一个绝处逢生的故事,都在诉说生命的坚韧与尊严。曹明溶教授感叹:“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突破,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