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记者从清华大学日前召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获悉,清华大学专门制定了《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中央文件关于职称评审“单列指标、单设标准、单独评审”的要求,并在聘任标准中更加重视教学和教学研究。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介绍,为更好落实中央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要求,落实“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导向,学校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人事制度改革,专门制定《管理办法》。
据悉,《管理办法》明确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系列,单独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在职称晋升、人才引进中加大对教学投入、教学实效和教学研究成果的考察,提高思政课教学实绩的评聘权重,激励和帮助教师努力成为潜心育人的思政课“大先生”。《管理办法》同时提出,将建立教学评价预警机制和帮扶机制,实行教师退出机制。
在思政课教师长聘职务的聘任标准上,《管理办法》提出长聘副教授的4个标准:第一,教育教学层面,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水平教学素养;思政课教学效果优秀,在教学与科研结合方面取得重要成绩,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有重要创新;第二,学术影响力层面,学术贡献和学术影响力名列前茅;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外同行和权威机构的较高认可,学术成果可以服务国家或地方公共政策实践,并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第三,公共服务层面,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各项服务工作,并在服务工作中表现出热诚和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第四,代表性成就和创新能力层面,展现优秀的教学水平,或展现显著的学术影响力,或得到权威机构的较高认可,或得到国家层面的较高认可。
根据《管理办法》,清华大学还成立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选优配齐高水平教师队伍,统筹用好各方面师资力量,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评价体系。委员会人数一般不少于11人,由职务委员和非职务委员组成,其职责是审议思政课教师长聘职务评审标准,评议认定思政课教师长聘职务推荐人选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指导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授委员会工作,研究讨论思政课教师长聘职务评审工作其他重要事项。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力量。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4年,全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从3.7万人增至11.7万人,高校辅导员从14.2万人增至27.9万人。记者梳理发现,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各地各校近年来多有探索。如聚焦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天津市2020年在全国率先打造量化评估检验平台,2022年该市进一步完善该制度,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名,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及时分流,年度评价排名后10%的待岗培训,连续两年排名后10%转岗退出,形成警示督促效应。又如武汉理工大学拓宽选用视野范围。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基础上,鼓励校内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学科的优秀教师、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优秀专职辅导员和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等转任专职思政课教师,并给予学术适应期等政策支持,明确一定期限内不占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级岗位职数。
来源丨光明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