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昨天呢,胖胖写了一篇文章,说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过快而不求稳,事故频发,营销过度,智驾系统被吹上天,导致有些消费者误判安全性,最后酿成悲剧。

文章里,胖胖可没说这次事故完全是车企的责任。

但车企在宣传上有没有存在一丝误导、整个新能源行业有没有发展太快、品牌有没有饭圈化,这些都是问题。

结果呢?评论区炸了。

某些品牌粉丝一拥而上,甚至私信谩骂,甚至有人在评论区恶毒诅咒受害者家属,毫无人性。

三个年轻女孩,在车内活活被烧死。

就算是普通人,听到这种事,最基本的反应应该是痛心、惋惜。

人命关天,这是基于人道主义的同理心,对吧?

可现在网上有一批人,根本不关心事故本身,也不讨论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而是直接启动“维护品牌”模式,甚至对死者和家属冷嘲热讽。

这到底是怎么一种心态?

胖胖捋了一下,无非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品牌宗教信仰化,粉丝饭圈化。

有些人被营销洗脑太深了,把品牌当成信仰。

某些新能源车的粉丝,跟饭圈没两样。

只要有人质疑,就当成“黑品牌”“收了竞品的钱”,然后一群人冲上来围攻。

最可怕的是,有些极端粉丝已经毫无人性,居然攻击受害者家属,说什么“不会开车怪谁?”“买新能源车就要承担风险”,甚至“车企也是受害者”。

人命关天的事情,难道不该反思?

胖胖不针对新能源车,我针对的是,整个行业的安全隐患被美化、被掩盖,消费者被当成实验的“小白鼠”,而他们自己却不自知!

而这么多次的事故频发,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过去两年,新能源车事故一搜一大堆,起火、刹车失灵、辅助驾驶失控。

这次事故:

车辆高速行驶,辅助驾驶检测到障碍物后突然退出,让驾驶员接管。可人在高速上,反应时间有多少?电动车的制动系统不能更智能点吗?

车辆起火后,车门打不开,三名女孩被困其中,无法逃生。车企有没有考虑过碰撞后的应急设计?

如果不回答这些问题,那这次事故就没有带来任何的反思!

那很多网友扒出来这企业家不该把辅助驾驶当成智能驾驶,但在汽车发布会有没有着重提到端到端的智能驾驶?这里一些混淆的词语会不会存在误解?

我们都知道,像其他一些无良新能源车企宣传时,就喜欢狂吹“自动驾驶”,可消费者真的清楚“辅助驾驶”和“全自动驾驶”的区别吗?是不是被误导了?

这些问题,不该讨论?难道没有讨论的余地和空间?

车企到底有没有责任?

很多粉丝说:车企没责任,驾驶员自己没反应过来,活该。

这话听着就让人后背发凉。

首先,胖胖从没说车企要负全部责任。

但至少,它在宣传上有没有误导?

有些车企,嘴上说“辅助驾驶≠自动驾驶”,可营销时又极力用个各种术语暗示它多么“智能”,有没有让消费者误以为这是全自动驾驶?

等真出了事,才发现它根本不可靠。

这里面难道没有存在一丁点的营销误导?

咱们再扯扯,车圈饭圈化,到底害了谁?

不得不说,这几年新能源车企的营销方式,越来越像娱乐圈。

车企高管变“网红CEO”,直播短视频、发微博、讲情怀,坐拥数千万粉丝,让用户对品牌产生“信仰”。

而粉丝把品牌,把老总当成偶像,容不得批评,会出现一种什么情况?

你批评车企,粉丝冲你;

你质疑技术,粉丝骂你;

就算车出事故了,粉丝还能骂受害者。

包括像其他一些更为无耻的车企,一出事故,不是第一时间反思,而是第一时间删帖、控评、起诉质疑者。

问题是,你能控评、删帖、起诉,你能让车祸不发生吗?

胖胖不是针对新能源车,更不是反对新能源发展。恰恰相反,我支持新能源,但前提是你得把技术做好,把安全性放第一,而不是只顾着营销、割韭菜。

如果因为一篇文章,觉得我在“黑”你喜欢的品牌,张口闭口取关,谩骂,胖胖还是无所谓的态度,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但胖胖要说一点是,如果一个品牌,连讨论空间都不允许,连批评都接受不了,只能听粉丝的彩虹屁,那完全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想想还是挺可怕的。

车企不是偶像,消费者买的是产品,不是信仰。

车企的责任,是保证用户安全,而不是培养一批极端粉丝帮它洗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