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南部有一座海拔不足的小山,名叫二龙山。当地人俗称“小山子”。

100米

  相传,很久以前,泗水里隐藏着一个修行千年的蜘蛛精,它每年在泗水里兴风作浪,搅得泗水横流,淹没周边的农田。老百姓深受其害。大禹想除掉它。可是能力不够,因此到了东海求救龙王,龙王的两个儿子听说此事后很生气,自告奋勇要跟大禹前来捉拿这个妖怪。两条小龙来到了泗水,劈波斩浪,一直追到蜘蛛精的老巢,和它大战7天7夜,除死了妖精。可这两条小龙也因伤势太重,再也无力返回东海。它们决定留在这里,永远看守这个蜘蛛精,防止他日后死灰复燃。年代久了,它们变成了两座山峰。蜘蛛精也变成了一个土丘。后来,这两座山上长满了松柏,每遇刮风一起一伏的,好像两条龙在游动,当地人都称它为“二龙山”。把蜘蛛精变的土丘,称为蜘蛛山(当地称朱山)。

  二龙山在90年代初,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被列为邳州市二龙山汉墓保护群。朱山也在90年代被建窑烧砖而遭到破坏。

  在距二龙山东约处,便是宋绮云的出生地——杲堂村。

1000米

八路镇最早为崔家集,因集主姓崔而得名。清康熙七年,邳州城陷,典籍淹没而无法追溯其起始年代。邳州城陷后,州治迁至洪福山南。此地交通发达,集北头有古邳至邳城,窑湾至土山,盐滩至时村,周花庄达代桥四条大路交汇,形成岔路口,因此得名八岔路。

清咸丰元年(1851年)刊刻的《邳州志》对八岔路已有记载。1980年后,简称八路。

八路境内的岠山,最早载于《禹贡》,称为峄阳山。东晋后称为葛峄山。据《大明一统志》载,葛峄山,俗名距山,以其与沂水相距,名为距山,后写作岠山沿用至今。山势东北西南走向,山高海拔,是徐州至连云港最高的一座山。

204米

八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二龙山和岠山出土的文物考证,八路镇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远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龙山文化和青莲岗文化,早在夏、商、周朝代,就有关于邳的记载。八路南距古下邳遗址4.5千米,岠山“葛仙洞”“葛仙井”至今尚存,传说是东晋葛洪修炼的地方;十里接官亭遗址,使人民联想到古代邳州为迎接巡抚、府、道官员,黄土古道上旌旗执扇高举,鸣锣开道的隆重场面;黄山黄石洞,传说是黄石公隐居之处。圯桥张良进履,黄石公授书在民间成为千古传奇。岠山姜太公的钓鱼台、王母娘娘足迹石、马蹄泉、薛礼征东锅矿石、龙泉庵、奶奶庙、乾隆行宫等颇具胜名,令人流连忘返。

八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西部山峦起伏,怪石嶙峋,东部一马平川,稻菽千顷,田园风光旖旎,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杲堂村位于八路镇政府东南2.5千米。村庄历史久远。1985年,台湾正中书局出版的《音、形、义大字典》载:杲姓,望出淮泗,元代有诗人杲元启”。杲堂村于明代初具规模。因村上有杲姓宗祠,故名杲家祠堂,简称杲堂村。数百年来,人口繁衍生息,继之有诸姓迁入。

杲堂村是邳睢铜抗日根据地,1938年,杲益斋初创成立青年抗日救国团,于此打响了邳县东南部抗日救国的第一枪,点燃起抗日烽火。1940年9月,邳南行署在八路成立。杲义斋任主任,是时国民党邳南行署和平移交到共产党手中,成为邳、睢、铜、灵地区中共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1942年4月,刘少奇在中共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给予高度评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