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首青藏高原“雅拉索”,飘忽在祥和的广场上,就像闹钟一般,准时叫醒睡梦中的打工人。面对活力满满、精神充沛的老年人,周围的居民却只能无奈的默默承受。
近日,重庆八中的老师们正为学校的教育环境感到焦头烂额。原本安静祥和的校园环境,竟成了大爷大妈们载歌载舞的失乐园。面对毫不理会的大爷大妈,老师们简直都快被气晕了。
无奈,学校只能请来了重庆630的节目组,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能改善当前孩子们的学校环境。
老师们称,学校背后的小龙坎广场从早到晚都是歌舞升平,各种高音喇叭发出此起彼伏的噪声不断。一名退休的老教师说,几乎每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40,广场的噪音就没间断过,这让他们苦不堪言。
贾老师是一名在教的高中老师,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止噪音,他将家里的窗子都安装了三层玻璃,但声音的穿透力实在太强,根本无济于事。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为了照顾孩子,她租下了一间老式教师宿舍。周日上午是学生唯一的休息时间,本来妈妈想为了让孩子多睡会,但一到早上8点屋后的噪音就会吵醒孩子。家长称,几乎每天都有老年人在楼下跳舞、拍手、唱歌。
记者在现场随即用分贝仪检测,基本上都在60分贝以上。为了了解详情,记者前往了小龙坎广场进行实地调查。好家伙,一个小小的公园,里面居然有唱歌、跳舞、朗诵。
跳舞的还控制的比较好,唯独唱歌的老年人将音响喇叭开的特别大。当记者问道为什么要将声音开得很大时,几个老人却以耳朵背为由,相互推诿。
采访中,周边的市民都纷纷提出意见,他们说广场上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光是喇叭都有十几处,真是让人不堪其扰。对于目前这种情况,他们已向多个部门反映了。但几年下来,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制造噪声的队伍也是越来越多,声音也是越来越大。
居民们说,已经有很多地方出台了噪声管控和活动时间管控的相关办法,来解决广场和公园的噪音问题。广大群众也希望当地城管和街道管理部门能拿出一个切实可靠的方案,既能保证这些老年人有活动的时间和场地,又不会给周边居民带来影响。
对此,网友们也感同身受,纷纷议论:
“这些老年人就应该回归岗位上班,他们中气十足,比年轻人的精神都好,太适合上班了”
“老辈子70岁像打了鸡血一样,我20几岁像打了鸡瘟一样”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这些扰民的老年人停发退休金,城市立马就会变得和谐”
“给那些声音大的打招呼,再不听就把退休金给断了”
记者采访的同时,沙区城市管理执法队也设置了执法点,他们表示控制噪音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他们将把居民们的诉求都统一收集,逐级汇报。但目前一时半会还解决不了,可能要等多个部门进行协商后才能给出意见。
其实,全国到处都存在这种问题,老年人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出晚归,不是上班而是为了玩。他们真的是将老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可怜了周围被噪声困扰的人。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不影响老年人业余生活的同时又能控制噪声。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