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北京报道


2025年年初,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多重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土地市场呈现升温的态势。

近日,中指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尽管整体销售规模仍有所下滑,但市场信心正逐步恢复,土地市场也迎来积极变化。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有关报告中了解到,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重点城市新房销售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修复态势,二手房成交实现明显增长,市场“止跌回稳”取得一定成效。随着各项政策落实将加快,预计短期核心城市成交量有望继续修复,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市场有望率先“止跌回稳”。

销售额降幅收窄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1—3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显示,2025年1—3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8101亿元,同比下降9.8%。3月单月,TOP100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10.6%,降幅较前两个月有所收窄。此外,销售总额超百亿元的房企数量达到17家,虽然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但仍有不少房企在市场中表现出色。

从各阵营房企销售额来看,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98.1亿元,较上年下降7.2%;TOP11—3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00.6亿元,较上年下降12.4%;TOP31—50房企销售均值为47.4亿元,较上年下降11.0%;TOP51—10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23.2亿元,同比下降12.5%。尽管各阵营房企销售额均有所下降,但降幅较之前有所收窄,显示出市场正在逐步回暖。

热销项目方面,房企通过打造“好房子”,实现项目快速去化。当前热销项目多数集中于一二线热点城市及核心区域,这些区域政策优化力度不断加大,市场活跃度较高。例如,广州市全面取消限购,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对限购、限贷政策进行了多轮优化放松,核心二线城市限购、限贷政策也全面放开。政策利好之下,加之近两年多个城市推出了一批地理位置优越、配套完善的优质地块,房企在拿地后尽快推动项目开盘入市,抓住政策机遇期快速去化。

土地市场升温

另一方面,土地市场迎来了积极变化。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1—3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显示,2025年1—3月,TOP100企业拿地总额2895.8亿元,同比增长30.6%,增幅较上月扩大3.9个百分点。开年以来,核心城市优质地块竞拍热度较高,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两成多。

从新增货值来看,绿城中国、华润置地和中海地产位列前三。其中,绿城中国以504亿元新增货值占据榜单第一,华润置地以456亿元新增货值位列第二,中海地产新增货值规模为393亿元,位列第三。TOP10企业2025年1—3月新增货值总额3254.2亿元,占TOP100企业的39%,新增货值门槛为28亿元。

土拍热度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核心城市土拍情绪升高。2025年一季度,杭州、上海住宅用地平均溢价率分别达43.3%、29.0%,成都平均溢价率超20%,北京、杭州、成都等地成交楼面价创新高。而南京、天津、长沙、郑州、沈阳等城市仅个别优质地块房企举牌意愿较高,整体土地市场低温情绪未改。

上海、杭州土地市场升温尤为明显。一季度,上海共计成交14宗宅地,10宗溢价,5宗溢价率超30%;杭州出让32宗地中有28宗溢价成交,多宗地块溢价率超40%,有4宗溢价率超70%。其中,3月25日,滨江西兴单元BJ030102-25地块成交楼面价72915元/平方米,刷新杭州地价单价最高纪录;3月28日,杭州地价单价最高纪录再次被刷新,西湖蒋村文新单元XH030203-01(3)地块成交楼面价88029元/平方米,溢价率115.39%。

北京、成都等地在优质地块带动下,多宗地块高溢价出让,而非核心区多为底价成交。例如,北京一季度共出让11宗宅地,海淀东朱房2宗地、树村及朝阳三间房组团地块均溢价成交,且成交总价均在70亿元以上;成都出让32宗宅地,14宗溢价,有8宗溢价率超30%。

中指研究院指出,核心城市优质地块土拍升温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房企对核心城市新房市场销售回稳的看好,补仓意愿较高;二是各地政府加大优质地块的供应力度,一季度各地推出了不少位于城市核心区、配套成熟的地块。从热点地块拿地房企来看,仍以央国企为主,但也有部分民营房企在热点地块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