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雨季来临,野生菌类进入生长旺季。针对云浮市近年来频发的误食野生植物中毒事件,云浮市疾控中心昨日(1日)发布《野生植物中毒防控指南》,呼吁市民坚持“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的“三不原则”,切实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现状】误食中毒事件呈上升趋势
数据显示,云浮市近年因误食钩吻、毒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呈现多发态势,多数事件因群众自行采挖煲汤、煮凉茶所致。市疾控中心专家指出,钩吻(俗称“断肠草”)全株含有剧毒生物碱,其根系常与五指毛桃、金银花等可食用植物共生,外形难以分辨。同时,毒蘑菇种类繁多,部分无毒品种在沾染毒素后也可能导致中毒。近两年,已报告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其中白毒伞、大青褶伞等剧毒品种占比超过六成。
【危害】剧毒植物难辨真伪
云浮市疾控中心公卫食品科负责人黄钦海介绍,钩吻全株含有剧毒钩吻碱,其根系常与五指毛桃、金银花等可食用植物共生,外形极为相似。更令人担忧的是,毒蘑菇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毒蘑菇超过400种,其中白毒伞、大青褶伞等剧毒品种致死率高达60%以上。
左:断肠草(钩吻)右:金银花
断肠草的叶片两面手感光滑,像有一层蜡。金银花的叶面毛茸茸的、没有光泽。
【现场】专家演示辨别要点
云浮市疾控中心宣教科科长叶雄军指着一株植物向记者介绍:“这株植物本身无毒,但其根系常与断肠草缠绕共生。”通过放大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根须上附着疑似含有钩吻碱的断肠草根茎。“这些有毒成分在晒干、剁碎过程中极易混入,普通市民根本无法辨别。”叶雄军强调。
五指毛桃的根表面一般是红棕色栓皮,成长条状,纤维性强,能成片撕下。有特殊的香味,味微甘。
黑老虎的茎摸起来可粗糙了,且质地坚实,有横向裂痕。鸡血藤砍断后有黑棕色或黄棕色分泌物,切断面有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型半圆形环。
断肠草老茎:1.木部浅棕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密布细孔眼,外皮为软木栓皮。可块片状剥离;没有香味,味辛、苦
断肠草嫩茎:1.具细纵纹,2.皮黄棕色,木部黄色,有时髓中空。
【防控】三级防御体系筑牢安全屏障
针对当前防控形势,云浮市疾控中心创新提出三级防御体系:
一级预防:源头管控,严格执行“三不原则”;
二级预防:科学认知,建立“四看一闻”辨别法(看生长环境、看菌盖菌褶、看颜色变化、看分泌物变化、闻气味);
三级预防:应急救治,掌握“三早”原则(早发现、早催吐、早就医)。
【救治】分秒必争的黄金4小时
黄钦海特别强调:“毒蘑菇中毒有4—6小时的潜伏期,但钩吻中毒可能在30分钟内发作。”他建议,一旦发生中毒,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拨打120急救电话;
2.对清醒者实施催吐(每次饮用300ml温水后刺激舌根);
3.保留剩余食物及呕吐物样本;
4.共同进食者无论是否发病均需就医。
【呼吁】构建社会共治格局
市疾控中心呼吁:
•餐饮单位要严把食材采购关;
•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野生植物交易监管;
•市民发现违规交易可拨打12315举报;
•医疗机构要建立中毒救治绿色通道。
“野生不等于安全,传统经验不可靠。”黄钦海最后提醒,“我们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野生植物,切莫让‘尝鲜’变成‘尝险’。”
【记者】梁振 余志咏
【编辑】李彤 彭玉静 秦小青 区云波
【校对】郑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