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江苏各地纷纷加强移风易俗宣传,通过建设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堂”、开展评比活动等方式,“瘦身”旧习俗,减轻“人情债”,传递弘扬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

2号上午一早,在镇江扬中市三茅街道中桥社区会议室,一场红白理事会议正在召开。围绕社区清明祭扫宣传,以及丧葬宴请和礼金标准,村民们纷纷发表各自看法:“建议通过社区大喇叭、网格微信群、党小组活动发放清明祭扫倡议书。作为一个群众我来讲的话,白事方面,应该移风易俗,厚养轻葬。”



红白理事会成员韦晓红告诉记者,该社区积极发挥乡贤“五老”在倡导移风易俗中的带动作用,抵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首先我们第一时间提供白事管家帮扶服务,给予困难家庭不等的经济慰问,网格内实现了72小时治丧,大大减少了人力和财力的压力。其次,对遵守规定的家庭,给予文明家庭的积分奖励。”



依托红白理事会,各地纷纷打造专门场所,推动固定地点办事,统一标准,减少浪费和攀比。徐州市睢宁县睢城街道朱楼社区打造社区“新风堂”,面积约300平方米,餐具桌椅齐备,并免费向居民开放使用。朱楼社区党总支书记贾坤川介绍,以前搭棚子在谁家搭,好像都有不同的声音出来。考虑到这种情况之后,就在馨园小区内部设了一个“新风堂”,为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婚丧嫁娶集中办的地方。



同时,专人负责监管“新风堂”的使用和红白事操办,引导居民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居民朱学习赞不绝口:“统一在这个地方办红白喜事作为宴席场地,事上开支就减少了,降低了成本。都来这里办席,没有什么虚荣心在一起攀比,这个大家也都很认可的。”

朱楼社区“新风堂”建成近2年,累计筹办红白喜事35场、300多桌,为人情“减负”资金近10万元。



江苏各地还通过开展评比活动、文艺表演等多种方式,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上午十点,淮安市涟水县保滩街道周集村,工作人员和文艺宣传队来到村民高尚友家中,祝贺他们家获评本月的“移风易俗”文明户。村民高尚友:“我们这个农村很多面貌都发生了新的改变,而且风俗也有大的变化。比如红白喜丧事现在大操大办的人很少,都是比较简单化,我们也积极参与。”



周集村党总支书记周林会表示,该村成立了两支文艺宣传队,宣传移风易俗的相关知识:“我们还运用积分制村规民约,对遵守移风易俗相关规定的农户进行积分奖励,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 徐仁飞、徐州台、淮安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