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和军

1972年生,师从刘宝纯先生、王友谊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印社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王羲之书法院副院长,山东书法院研究员,泰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泰山书法院副院长。河北美术学院、北京人文大学特聘书法导师,服装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导师。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一等奖。第二、三、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五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出版多部个人专著。


袁安碑原石

《袁安碑》东汉篆书碑刻。全称《汉司徒袁安碑》。东汉·永元四年(92)立。碑石已残,每行末一字及碑额均已损佚,现存碑石高1.39米,宽0.73米,文共十行,满行存十五字,有穿在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现藏河南省博物馆。


袁安碑拓片(陆和九释跋)

原石出土地不详,明万历间(1573~1619)被人移置河南偃师县辛村(城南三十里)村东牛王庙用作供案。因字在下面,无人知为碑刻。1929年初,庙改为辛村小学。次年夏,一小孩仰卧石案下乘凉,发现石上刻有字迹,村人任继斌遂以拓本行世。近时有翻刻本。有影印本行世。


袁安碑拓片(完颜衡永题签条)

内容主要记载袁安的生平,与《后汉书·袁安传》基本相同,但较简约无赞颂铭辞。碑上有圆形碑穿在第五、六行之间,正当碑中,为汉碑之所仅见。由于该碑发现较晚,字口锋颖如新,书法浑厚古茂,雄朴多姿,线条纤细婉转,体态遒劲流畅,飘逸圆融中尽显端庄方正,是汉代篆书的典型代表。现代书家费声骞评《袁安碑》:“此碑笔画瘦劲,纤而能厚,结体宽博,运笔圆匀,碑字清晰,可供学篆取法善本。”


袁安碑拓片(安召不坏本)

汉代传世篆书碑刻为数甚少,著名的除《少室神道阙铭》、《开母庙石阙铭》和《祀三公山碑》之外,便是这两块碑了。《袁安碑》为近世所出篆书碑之最完整者,字字锋颖如新,界格完好可见。二碑篆书屑小篆,上承秦小篆,下启唐代篆书的时代过渡特点,它既体现了汉代浩然大气的时代艺术精神,又开启盛唐及后代书法之风范,《袁安碑》体势宽博,用笔圆转浑厚,开汉代小篆的新风。其线条婉转流畅、体态浑厚质朴,是汉代碑刻尤其是篆书碑刻中最工稳秀美的代表。笔画较《泰山刻石》为细瘦,骨力劲拔而有弹性。运笔圆匀,所存之字笔画皆极清晰,为学篆者取法善本,是一件极为罕见的用篆书写就的汉代墓碑。


袁安碑拓片(郭玉堂手拓本)

马衡评价此书体与敞碑如出一手,而结构宽博,笔画较瘦。启功评价其字形并不写得滚圆,而把它微微加方,便增加了稳重的效果。这种写法,其实自秦代的刻石,即已透露出来,后来若干篆书的好作品,都具有这种特点。


冯超然《袁安卧雪图》


左:东汉《袁安碑》原拓 右:通临东汉《袁安碑》


通临东汉《袁安碑》

篆书中堂

倪和军书法创作作品


读书下笔联


叶昌炽撰语


风骨笔意联


九日龙山饮


寄邱员外


芙蓉楼送辛渐


游山西村


袁安碑拓片(郭玉堂手拓本)


袁安碑拓片


袁安碑拓片


袁安碑拓片


袁安碑拓片


袁安碑拓片


袁安碑拓片


袁安碑朱拓(中国嘉德)


袁安碑朱拓


《袁安碑》原碑 现存河南博物院

原石局部放大版




















高清大图






























袁安碑-哈佛大学藏本














原石墨拓高清对照























袁安碑拓本对比



主 编

猪大人

出 品

黔艺空间

来 源

艺术综合

通 讯

微信 : QYqianyikongjian QQ : 3100720399

支 持

雅昌艺术网 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网易新闻 搜狐新闻

腾讯新闻 阿里文娱 360浏览器 UC浏览器 惠头条 书艺时空

黔艺空间依托中国美术学院开放美育艺术专业及人才资源优势,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艺术名家工作室、艺术教育、高校艺术交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艺术园区运营、专题性展览、书画图文装帧设计、艺术评论、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黔艺空间艺术平台运营内容主要为网络线上媒体宣传与推广,包括艺考动态、艺术家宣传与推广、高校艺术交流、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为广大艺术家提供高品质服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