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东鸣西应·光影诗行——孙家珮油画作品展”在上海胡问遂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以“江南水乡·欧洲水城”为主题,汇集了孙家珮创作的数十幅经典油画作品。
孙家珮1958年生于上海,1993年毕业于日本武藏野美术学院油画系。其作品曾获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奖、文部大臣奖、国际美术联展大奖等多项殊荣,先后在上海美术馆、日本中央美术馆、法国巴黎皇家画廊、美国纽约埃莉诺阿画廊等全球重要艺术机构展出。
他的绘画风格根植于西方古典与现代绘画的学院派体系,以扎实的写实功底著称。其作品精准把控光影层次与空间透视,善用柔和中性色为基调,局部施以明快色彩形成视觉焦点,整体和谐中凸显细节张力。其薄敷技法突破同期中国油画常见的厚重堆塑风格,通过单层油彩的透明叠加,呈现出琥珀般的温润质感,使画面兼具细腻的刻画与诗意的氛围营造。
展览现场
步入展厅,油画柔和的色彩在眼前展开,水乡情致与胡问遂艺术馆的古典建筑风格相得益彰。正如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张立行评价:“孙家珮笔下所呈现的江南水乡和欧洲城镇,如梦似幻,空灵通透,仿佛笼罩着童话般朦胧的光晕,超越了现实的场景。”艺术家不仅对描绘的对象做了理想化的艺术处理,更投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和生命体验,力求让观众在体验视觉美感的同时与艺术家的人生底蕴形成共鸣。
展览现场
静静流淌的小河、晨雾中若隐若现的小船、阳光透过老墙洒落的斑驳光影……童年于常熟外婆家的生活记忆是孙家珮艺术创作最珍贵的源泉。在创作中,他执着探寻“写实中的诗意”:一方面,力求精准捕捉江南水乡特有的自然神韵与人文肌理;另一方面,通过让个人的情感体验与记忆交织,创造出一种“心象风景”。
画布上流淌的不仅是水流,更是时光的痕迹与情感的沉淀。这种对“失落风景”的描绘,实则是艺术家对故土文化的深情追忆与理想投射,亦构成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
桥畔光韵 65.2×50.0cm 布面油画
除了描绘苏州水乡,孙家珮还以敏锐的观察力与高超的技艺,记录了威尼斯、布鲁日、阿姆斯特丹等欧洲水乡的美景。威尼斯斑驳的石墙、蜿蜒的运河与东方美学的神韵在他的笔下达成交融,每幅作品皆成为跨越文明的视觉对话。
尤为可贵的是,他通过画面精妙呈现苏州与威尼斯两座水城截然不同的“气息”:江南的氤氲湿润与威尼斯的明快通透,经由细腻的笔触处理与空间调度,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
休日午后 45.5×53.0cm 布面油画
对孙家珮而言,水乡早已超越了地理概念的范畴。水乡的宁静不是孤寂或冷清,而应传递温暖与慰藉。他的画中少有人物,正是为了邀请每一位观者走进画面,用各自的人生故事来填补留白,从而与画面产生深层次的对话。
河畔暖秋 91.0×65.2cm 布面油画
“这些作品不仅是我艺术探索的呈现,更是一份诚挚的邀约——邀请您走进我的水乡记忆,或许,也能在其中遇见属于您自己的那一份感动。”孙家珮说。
原标题:《东西水乡,一画共情:孙家珮油画展启幕》
栏目主编:王娜 文字编辑:冯久庭
来源:作者:何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