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少车企还停留在L2级智能驾驶,零一汽车已跨过L4直击L5全无人驾驶。
在长沙湘江边的一次茶叙中,零一汽车创始人黄泽铧望着江面的货轮,萌生了一个颠覆行业的念头:“为什么重卡不能像智能手机一样彻底重构?”三年后,这家以“全球运输机器人第一品牌”为愿景的企业,凭借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和自研电驱系统,正掀起一场重卡行业的智能化革命。
面对“自动驾驶长尾难题”“数据闭环困境”等行业痛点,零一汽车给出的答案简单却锋利——“用大模型撕掉规则手册,让重卡自己学会思考”。
重构自动驾驶底层逻辑
传统自动驾驶依赖“感知-决策-控制”的模块化架构,需人工定义海量规则,开发成本高且泛化性差。零一汽车提出的“端到端大模型”架构,则以数据驱动实现全流程自主决策。
在接受方得网独家专访时,黄泽铧解释道:“大模型像人类司机一样,通过摄像头感知环境,结合交通规则和驾驶经验直接输出控制指令。它无需逐条编写代码,面对突发状况——无论是道路异物还是极端天气——都能自主决策,泛化能力是传统系统的千倍以上。”
这一技术已通过国际赛事验证实力。2024年,在CVPR国际自动驾驶挑战赛上,零一汽车的纯视觉方案斩获端到端组别亚军,成绩仅次于英伟达,超越多数配备激光雷达的对手。“我们的系统将视觉感知、规则理解与决策控制熔于一炉,融为一体,如同‘给重卡装上一个会自主进化的大脑’。”黄泽铧表示。
与传统自动驾驶公司“手工编写上百个规则模块”不同,零一的系统通过数据驱动自我迭代。“遇到飞机迫降高速公路、大规模车祸等复杂路况,大模型能像人类一样综合判断,而非依赖预设代码。”黄泽铧比喻道,“这就像让重卡‘读万卷书’——通过海量数据学习驾驶常识,再‘行万里路’适配碎片化场景。”这种能力让系统轻松跨越“长尾难题”——“人类无法穷尽所有规则,但数据可以教会机器理解世界”。
对于行业争议的“L4/L5分级”,黄泽铧直言,“未来只有‘有人’和‘无人’之分。”他预言,2025年将是无人重卡的“突破元年”,而零一的目标是“跳过渐进式路线,直接到L5级无人驾驶,实现完全无人化”。
以低TCO点燃场景化“星火”
技术突破之外,零一汽车的商业化策略同样务实:用极低的TCO(车辆全生命周期成本)推动商用化落地,从封闭场景点燃“星星之火”。
“重卡自动驾驶必须从封闭场景‘点火’。”黄泽铧的论断直击行业痛点——钢厂、港口、矿区等场景需求碎片化,传统方案因定制开发成本过高难以盈利。“一个钢厂买20台车,若每套系统都需程序员重新写代码,成本比雇司机高得多。”而零一的端到端技术“只需喂数据,无需改代码”,通过数据驱动快速适配不同场景。
这种灵活性正在打开商业突破口。零一无人重卡完全无需司机,年省30万元司机成本;车队调度人员亦可缩减70%。“无人重卡并非取代司机,而是创造新运力。”黄泽铧算了一笔账:以30台车规模计算,五年可节省600万元,“相当于白赚20台车的运力”。
更大的野心藏在2028年目标中——1万台无人重卡覆盖500个细分场景。“每个场景20台车即可形成数据闭环。”黄泽铧将这一战略比作“井冈山的火种”:陕西矿卡自学防侧翻算法、宁波港口车自创最优路径……“当500个场景的数据洪流汇入云端,这就是全球最大的重卡智能训练场。”
打造运输机器人第一品牌
“未来十年,重卡不再是车,而是会赚钱的机器人。” 在零一的蓝图中,电动化仅是起点,智能化才是终局——目标是成为“全球运输机器人第一品牌”。
“当别人还在讨论电池度数时,我们已改写了重卡的基因。”黄泽铧的自信源于零一的技术纵深:自研核心部件占比达68%,故障点从36个压缩至9个;下一代平台将搭载800V高压架构,充电效率提升40%。
面对国际竞争,零一同样野心勃勃。欧盟碳边境税、欧美车企的电动重卡布局,让黄泽铧嗅到全球化机遇:“2030年全球新能源重卡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万辆。核心技术掌控者,将主宰物流命脉。”据透露,零一下一代平台将兼容欧盟/北美碰撞标准,并计划“三年夯实技术底座,五年实现产品力全球领先”。
面对国际巨头的竞争,黄泽铧亮出底牌:“中国完善的产业链+自研技术,是零一的最大优势。”相较于奔驰、沃尔沃等企业动辄百亿欧元的投入,零一通过算法优化“用500万美元实现别家8000万美元的效果”。这种“极致性价比”逻辑已初见成效——零一惊蛰无人重卡售价较传统车溢价不到20%,但“省下的成本半年回本”。
“未来十年,运输行业将经历从‘工具’到‘服务’的质变。”黄泽铧描绘了一幅图景:无人重卡像“货运版滴滴”般自主接单、充电、维修,车队老板只需在手机端查看实时数据。“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发生的革命。零一的目标很明确——成为全球运输机器人第一品牌。”
从湘江畔的灵光乍现,到500个场景的“星星之火”,黄泽铧带领的零一汽车正以“端到端”技术重构重卡基因。正如他所言:“颠覆行业不需要‘渐进式妥协’。”或许用不了多久,公路上川流不息的重卡将自主思考、持续进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运输机器人”。
而这场变革的密码,早已写在零一汽车的底层代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