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赶得上中国吗?

印度已经彻底没机会了,如果当初他们打赢了中印战争,尼赫鲁掌握了军队,在国内获得绝对的威望,那现在的印度即便超越不了中国,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从他们输掉中印战争开始,印度的上限就被锁死了。



你要搞清楚,印度和中国从根上就有差别,咱们是流血斗争,印度是和平建国,没有流过血,开国领袖尼赫鲁的威望不够。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开国领袖威望不够是非常致命的,尤其是印度这样的大国,因为国内的买办、大地主等旧势力依旧存在。种姓,土地,男女不平等,宗教矛盾,阶级分化,这些社会弊病没有扫除,这些历史包袱都需要开国领袖用自身的威望来完成改革。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后人就很难再完成了。



尼赫鲁不是不知道他的历史责任,他也在推进土地改革,其实但凡一个国家要进行社会改革,首先要搞得就是土地改革,这一点尼赫鲁没有做错。可问题是印度是和平建国,没有清除掉地主阶级,甚至执政党代表的还是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他们怎么可能同意尼赫鲁的土地改革,毕竟谁会革自己的命呢?



尼赫鲁土改第一步,就是废除柴明达尔等中间人制度。英国殖民时期,为了管理方便,就把大片土地分给柴明达尔等中间人,这些人把90%的土地税交给英国,剩余的10%留给自己。而柴明达尔等中间人为了利益,随意提高租金,压迫佃农,印度政府废除了柴明达尔等中间人,让农民直接向政府交税。

第二步就是回购土地,规定地主只能持有一定数量的土地,多出来的土地由政府出钱购买。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在执行的时候,提高土地收购价格,印度政府负担沉重;而土改的征地标准也太模糊,大地主们把农田改成临时果园和牧场,也能规避征地,导致印度征到的土地非常有限,1985年调查数据显示,1.3%的富农,拥有14%的耕地,而50%的贫农,只有1%的耕地,还有大量的农民成为佃农,温饱都成问题。



土改没有成功的后果就是,没有土地、没有财富的农民,既无法提高农业产量,也没有成为消费群体,工业、农业发展都受到了拖累。



不仅如此,印度国内印度教和穆斯林、高种姓和低种姓,地主和农民,北方人和泰米尔人的利益越来越无法统一,尼赫鲁的改革又引起了多方的反对,严重威胁到了他的统治,尼赫鲁急需一场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顺便利用这场战争来加强自身威望,只是他选错了对象,他选择了中国。



尼赫鲁没想到的是,他错估了中国,他原以为中国不敢出兵,可中国不仅出兵了,还赢得非常漂亮,而这也基本宣告着尼赫鲁政治生涯的终结。

印度输掉这场战争之后,再也没人有足够的威望去推动土改了,而土地革命不彻底,又锁死了印度发展的上限。



从资源角度来看,土改不彻底导致土地资源被浪费,印度耕地面积1.5亿公顷,人均0.11公顷,而中国耕地面积只有1.276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9公顷,比印度还低。但是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 7.06亿吨,而印度3.32亿吨,不到中国的一半。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93公斤,印度181.9公斤,而要知道,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是400公斤,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印度人陷入饥荒。

从社会角度来看,大量农民被束缚在土地,贫困又导致他们无法成为消费人口,贫困还导致大量的印度人接收不到良好的教育,印度的免费教育就是个笑话,毕竟印度文盲率高达35.1%,是世界上文盲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红利无法转化为人才红利。。

据统计,印度农民人口超过70%,全国有34.7%的人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79.9%的人不足2美元。这些农民无法离开土地,使得印度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而贫困又导致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消费,印度就形不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没办法用市场换技术。再加上这些年印度投资还有一个“印度赚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雅名,也导致印度工业化举步维艰。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全民教育更是让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而且大多还都是理工科人才,光是这些,都够印度追赶一阵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