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30年代,我军反“围剿”斗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个16岁的红军连长,却因为犯错而被团长下令枪决。
千钧一发之际,政委路过刑场,将他救了下来,也救下了一个未来的王牌军长,年轻的小连长原本还有些气盛,性格十分倔强,经过这件事,也学会了审视自己的行为。
救人的政委可不知道,眼前的小伙子未来会成长为怎样的战士,他只是凭着一腔爱才之心,把人要到了自己的身边担任警卫员。
在革命征程中,小战士逐渐成长和成熟,终于独当一面,愈战愈勇,在各大战场上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战绩。
16岁的战士能够担任连长,已是十分优秀,为何还会被处决?他又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人民军队中的王牌将领的?
生死淬炼,快速成长
从12岁参军时开始,少年邓岳便一往无前,不知畏惧,从不后退,意气风发,热血沸腾,挥斥方遒,是他一贯的风格。
图片来源网络
他从来没有想到,一心一意干革命的自己,竟然会在4年之后,被绑上红军的刑场。
这一年,他只有16岁,却已经是军队中的连长,承担着反“围剿”的作战重任,从连长变成“犯人”,这人生际遇的转变,实在是来得太出人意料。
团长因为他而大发雷霆,痛斥他犯下大错,坚决要将他枪决,而年轻气盛的邓岳却不明白,自己明明也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还会受到这样的对待。
站在他的立场上,任务确实也算完成了。
这一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工农红军的围剿力度在不断增加,越来越频繁的战斗,给我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在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上级首长给邓岳交代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带着自己的连队快速行进到广水,拖住敌人的火力,为主力部队的转移拖延时间。
他和战友们承担着掩护的责任,所以必须尽可能限制敌人的行动,延长战斗时间,只要他们能多拖住一分钟,我军主力部队就多一分的安全。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邓岳才会下定死战的决心,战场之上,孰轻孰重,他自有衡量,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他都必须牢牢守在敌人的前方。
抱着这样的信念,身为连长的他带着战士们投入了战斗。
双方的交战过程十分激烈,邓岳给战友们下了死命令,敌人也是铆足了劲儿想要摆脱我军连队的纠缠。
当两支队伍都拼尽全力时,伤亡自然成了无法避免的事情,尤其是敌我双方的配置水平较为悬殊,想要完成任务,就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敌人的进攻的确十分猛烈,邓岳险些招架不住,虽然局势非常危险,压力也不容小觑,但邓岳还是顶下来了。
他必须顶下来,因为主力部队还在转移,如果他这里出了纰漏,主力部队会面临很多难以想象的意外,到时候,红军队伍可能会有更大的牺牲。
好在虽然年轻气盛,但他足够镇定,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都被他指挥的连队给挡了回去,不管怎样,敌人就是无法翻越以他为代表的高山。
当然,连队当中的减员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战士们死伤无数。
拼着一口气,邓岳战到了最后,可撤退时,原本整整齐齐的连队,变得稀稀拉拉,这代价实在是非常惨痛。
团长看到这样的情况,更是大发雷霆,战争年代,战士就是最宝贵的资源。虽然战争肯定无法避免流血牺牲,但每一个战士的倒下,都会令他感到心痛。
站在他的立场上,邓岳用如此惨烈的方式执行任务,就是做错了,就应该被军法处置。
所以,他命人把邓岳给绑了起来,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他枪决,杀一儆百。
他毫不留情,坚决要求把惩罚执行到位。
就在枪决的那一天,一位首长从刑场外面经过,恰好看到了里面的情况。
他是个爱才之人,不忍心看到手底下的战士就这样被处决掉,所以赶紧上前,想要把被五花大绑的邓岳给救下来。
负责执行命令的战士们非常为难,因为处决邓岳是团长的交代,谁也不敢擅自违背命令,见到首长,完全在他们的意料之外。
这位首长名叫詹才芳,同样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红军将领。
黄麻起义中,就有他的身影,曾经在木兰山一带,他带着战士们打游击,多次遇险,也多次化险为夷,他的战斗经验,斗争智慧,都是在一次次的实战当中锻炼出来的。
詹才芳
担任红四军12师的师政委时,他参加了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等战役,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指挥优势和政治工作优势,在军中赫赫有名。
他的级别在团长之上,所以说的话很有分量,他想要给邓岳解绑,想要把人带走,谁也不敢阻拦。
当然,他也不打算为难这些战士,所以告诉他们,报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有什么问题,他来担着,不让大家受累。
就这样,邓岳从濒临死亡的连长,变成了詹才芳身边的警卫员。
在这位思想更成熟、战略战术更卓越的首长身边工作,他才明白自己的很多想法和做法有多么幼稚。
对敌作战,勇猛冲锋固然没有错,但张弛有度往往会更加高明,除了硬碰硬之外,要想取得胜利,其实还有很多办法。
詹才芳(左三)
他亲眼看着詹才芳筹谋工作,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心中更觉自己浅薄,他虚心学习,抓住每一个机会提升自己,逐渐完成了蜕变。
还记得参军之前,他过了很长时间的苦日子,父母相继离世,弟弟妹妹也因为生病而离开了他。一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成为了孤家寡人。
可是现在,在军营当中,他有了生死与共的战友,有了值得学习的老师和前辈,有了崇高的理想,便觉得每一天都充实,每一次成长都值得期待。
长征勇士,老道将军
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以及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红军不得不开启长征,邓岳也在队伍当中,紧紧跟随着首长行动。
许多难关,他都一一闯了过来,可过草地的时候,他的身体却出现了问题,不仅得了疟疾,腿上的伤也在隐隐作痛。
病痛让他的行动变得极为艰难,有时候走完一段并不算长的路程,他会累得喘粗气,身体带来的负担,让他举步维艰。
上级见他如此,有些心疼,便给他开了个绿灯,让他暂时脱离队伍,隐藏自己的身份,去附近找个地方暂时休养一番,等到身体恢复了,他再找机会返回大部队。
不仅如此,上级还非常贴心,给了他10块大洋,让他安安心心地休整,在那个年代,10块大洋是一笔不菲的数目。
听到上级的建议,邓岳确实非常感动,但还是坚定地拒绝了,他的脾气还是像从前那样倔强,既然参加了长征,他就绝对不可能当逃兵,就算身体抱恙,也不能成为自己的借口。
“我不会走的,组织上在哪里,我就会待在哪里,我会更加努力,绝对不给大家拖后腿,不给组织上添麻烦。”
图片来源网络
宁愿忍受病痛的折磨,邓岳也要一直坚持下去,身为一名合格的军人,他从起点出发,一定要按时到达终点。
首长了解他的脾气,也知道劝不动他,只得作罢。
说起来,我国的开国大将之一——陈赓,和詹才芳一样,都是邓岳的恩人。
有一天他骑马行进时,看到一名战士倒在路边,浑身都在抽搐,情况有些严重,便赶紧翻身下马,想要把人扶到马背上顺顺气。
其实这个时候,陈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不乐观,他的腿上有伤,走起路来钻心的疼,虽然他铁骨铮铮,可以扛住伤痛,但那份不适的感觉到底还是不能忽视。
他认为,这名战士比自己更加在马背上休息,因此等战士醒过来,想把马还给自己时,他坚决不同意。
这个被陈赓救下来的战士,就是邓岳。
他自然不可能心安理得地待在马背上,看着首长在地面上艰难行走,所以果断地下马,不管陈赓大将怎么说,都不肯再上去。
之后的路程中,他紧紧抓着马尾巴,在战马的帮助下一点点积蓄力气,最后成功走出了草地。
闯过这道难关之后,他又是一条好汉,大概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之后的战斗中,邓岳面临过很多险境,但是都成功存活了下来。
解放战争中,他更是打出了威名,打出了气魄。身为久经沙场的师长,他经常带领战士们执行夜间作战任务,机动速度数一数二,像一道疾风卷起漫天黄沙。
毛主席还评价他为勇敢而明智的英雄,对他给予高度肯定,他指挥的队伍,在主席和一众领导人心中更是堪称王牌。
第四野战军的名声响亮,邓岳绝对贡献了一份力量,他的暴风雨部队,更是让所到之处都受到清洗,变得愈发澄澈。
首战告捷,战斗打响
解放战争胜利之后,邓岳又积极响应中央军委的命令,奔赴朝鲜展开战斗。
1950年10月,他率领解放军40军118师快速行军,跨过鸭绿江,秘密来到了朝鲜,与侵略者展开生死对决。
19日当天,邓岳和彭老总见面,商讨接下来的战略规划。
彭德怀
对于志愿军来说,马上即将进行的战斗,是我军入朝作战的开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它的结果直接关系着我军的士气,也会影响我军和敌军双方的心态。
第一战的意义十分重大,必须从长计议,也必须谨慎行事,118师的责任重大,邓岳作为师长,自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他是老将,经历过无数险象环生的战场,最不惧怕的就是压力,而且他始终相信战士们的能力,只要部署得当,这第一枪,他们一定会放得响亮。
彭总要求他全力以赴,不必给自己留下任何的警卫力量,只有前线打了胜仗,彭老总才会有绝对的安全,只要邓岳守得住,后方就不成问题。
10月25日,118师各部战士严阵以待,分别在两水洞设下了伏击圈,尤其是354团,更是密切地观察着敌人的动向。
两水洞是个值得纪念的地方,因为抗美援朝的第一枪,就是在这里打响的,随着枪声的响起,首战也拉开了序幕。
敌人正在公路上行进,我军参谋长一声令下,所有火炮都对准公路发射,一时之间烟尘满天,硝烟的味道更是充斥着每一个人的鼻腔。
听到枪声的时候,邓岳正在吃饭,战斗打响,他也没有心情再继续吃饭,马上丢下碗筷,登上后山高地,观察前方公路的交火情况。
按照事先的部署,邓岳有条不紊地发布命令,把主攻、增援、包抄等力量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听到他平稳的声音,身边人也都仿佛吃下了定心丸。
此时的他再也不是16岁的那个毛头小子,也不会再犯过去那样的错误,对于眼前的一切,他做到了成竹在胸,战局的变化,战术的调整,最合适的作战方法,他也都及时作出反应。
118师的伏击圈就像一个口袋,前方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后方部队及时把口袋牢牢绑住,保证我们的口袋不会被敌人破开裂缝。
下午三点左右,两水洞的战斗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缴获了相当可观的战利品,其中就包括12门火炮。
118师的出色表现,让我军在奔赴朝鲜之后完成了惊艳的亮相,我们打赢了第一仗,志愿军战士们士气大涨,彭老总更是相当欣慰。
作为指挥者,邓岳也交出了一份让领导非常满意的答卷。
118师是40军中的精锐力量,40军又是志愿军队伍当中的王牌部队,而在1951年担任副军长的邓岳,自然也就成为了王牌军长。
詹才芳当年从刑场上救下来的战士,一步步成长为了志愿军的中坚将领。
结语:
16岁的邓岳不懂得策略,只懂得硬碰硬,所以付出了代价,也收获了教训,枪决一事,以及詹才芳的拯救,让他快速成长,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邓岳不仅率领118师打响了第一枪,还带领40军打出了志愿军的风采。
参考文献:
《麻城籍开国少将邓岳的戎马人生:从“红小鬼”到开国少将》
中国网 中国湖北
《【红色麻城】勇敢而明智的王牌军军长——邓岳少将》
麻城市委宣传部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邓岳将军与英雄的40军118师》
祖国网
《詹才芳》
中国共产党员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