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后,中央就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的司令,带着部队去朝鲜支援作战,这才有了之后的胜利,从而给国家打造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让中国能够迅猛发展,才有如今的结果。不过在最初毛主席选择志愿军司令的时候,彭老总并不是第一人选,他当时考虑了粟裕与林彪,毕竟这两个人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可是非常出色的,在指挥大兵团作战上,他们的能力出色,经验丰富,如果让他们领导志愿军去朝鲜,一定会有很好的收获。



只不过当时出于一些原因,这两位将领并没有上任,后来还是彭德怀力挽狂澜,带着志愿军去朝鲜作战的,这也就看出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彭德怀舍生取义,无私奉献值得所有人学习。不过就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过质疑,要知道彭德怀同刘伯承的军事实力相当,为啥毛主席没有考虑刘伯承来当这个元帅呢?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而且就刘帅的情况,很多人也察觉到一个问题,就是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刘帅基本上很少出现在重要战役的核心的指挥岗位上,这同红军还有抗日战争的时候可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这也是根据当时情况考量的。



要说刘伯承的能力估计没有人会质疑,毕竟他是正规军校出身,又去过苏联留学,怎么说他的军事素养也是比较高的。如果从彭德怀,粟裕,林彪还有徐向前等人中比较单兵作战的话,刘伯承绝对是佼佼者。

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刘伯承是中野的指挥官,他负责挺进大别山任务的时候,可是完成的相当出色,尤其是在人生地不熟,还是在敌人的后方,怎么说都是危险重重的,然而却没有困住刘伯承,不仅给敌人出其不意的打击,也减轻了其他战区的压力,可以说非常成功。



另外在各个时期刘伯承指挥的战斗,都能够被称为是经典战役,甚至美国的西点军校还将其作为重点进行研究,而且刘伯承在战场总能够抓住敌人的七寸去打,可以说用最少的兵力打击更多的敌人,从而减少了我军的损失,这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连在解放战争的时候,刘伯承也曾多次创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斗,从而让敌人的有生力量不断被消耗,所以刘伯承独到的指挥眼光以及对战术的运用是很多将领比不上的。另外刘伯承同苏联有联系,还在伏龙芝军校深造过,所以让他担任志愿军司令的话也是非常合适的。毕竟当时苏联可是非常支持我国的,如果指挥者与苏联熟悉,这就更好的开展工作。



可是有这么多的好处,毛主席却没有用刘伯承,这也就让人不得不疑惑,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考虑呢?其实在当时刘伯承还是二野的指挥官,他并没有发生职务变动,这也就让一些人觉得,刘伯承一直负责中原战区,同四野部队接触比较少,而这场援助朝鲜的部队基本上都是来自四野的,如此一来,刘伯承就不好统一指挥四野作战了。

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因为彭德怀之前一直是西野的指挥,同四野也没有什么接触,可是他却能够指挥部队作战,所以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而毛主席没有考虑刘伯承,其实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刘伯承的身体,朝鲜是比较寒冷的,刘伯承身体不好害怕他吃不消。



另外就是刘伯承还有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那就是要创办军校,毕竟这是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怎么说也是比较重要的。而且中国的军事强大了,就没有人敢轻易招惹中国了,所以这件事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而刘伯承也是负责这个任务的最佳人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