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MING FESTIVAL

春风化雨,润泽清明长卷


清明,与春日同行,思念与希望同在。

为弘扬清明传统文化,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弘扬新时代文明新风。4月2日上午,由都江堰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都江堰市委宣传部(都江堰市文明办)、都江堰市民政局主办的“移风易俗浸万家·文明新风润心田”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在玉垒山广场正式拉开序幕。活动通过清明主题微班会、有奖竞答、现场倡议等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殡葬习俗向绿色、节俭、文明方向转型,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市殡葬行业协会会员代表,公墓(公益性殡葬安置点)、文明实践所(站)负责人及市民代表300余人参会。

活动中, 来自都江堰市顶 新新建小学的 师生们带来微班会 《我们的节日-清明》 ,通过走访民俗专家、网上研学,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清明节的来源,生动还原了插柳、放风筝、扫墓等民俗,诗词《清明》营造出慎终追远的浓厚氛围,缅怀率众建堰的李冰等先贤,更让追思古人(先人)祭扫的情绪达到高潮。



随后,市民政局节地殡葬推介官向市民推介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新型殡葬方式,并开展殡葬直补政策宣传;市文明办负责人宣读了《文明殡葬倡议书》,市殡葬协会相关负责人宣读了《殡葬行业自治书》。


▲推介生态节地殡葬


▲宣读《文明殡葬倡议书》


▲宣读《殡葬行业自治书》

活动现场,市民政局和殡葬协会热心设置了咨询展位,除了最新便民服务政策推介外,经营性公墓捐赠的生态安葬格位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的目光,“现在我们都江堰有4家公墓机构捐赠的生态安葬格位,选择节地葬不仅可减免绝大部分费用,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住绿水青山。”市民蒋先生在了解政策后表示将更新观念,支持生态安葬。据悉,都江堰市目前已建成生态安葬示范点4处,本次公墓机构捐赠的生态安葬格位118个。



▲市民积极参与互动

在分会场,青城山镇、玉堂街道、龙池镇、灌口街道、天马镇打出文明殡葬“组合拳”,通过开展“清明诗会”“家风故事会”等活动,以诗文朗诵、家庭追思会替代焚纸烧香;试点推行社区集中祭奠点,配备香烛收纳箱和祈福墙,既保留情感寄托,又杜绝安全隐患,把移风易俗落到实处,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针对殡葬铺张浪费、焚烧祭祀污染环境等问题,通过社区讲座、流动宣传车、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展《殡葬管理条例》解读宣传;全市178个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就近开展文明殡葬宣传,发放倡议书4万余份,普及生态安葬、网络祭扫等新方式,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简办丧事、采用鲜花祭祀,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等行动,促进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青城山镇宿仙社区



▲龙池镇白沙社区


▲青城山镇味江社区



▲玉堂街道

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清明追思,并非只是一年一次的祭祀,而是一场生前孝敬厚养的延续,通过清明追思、文明祭扫,更多的是向社会弘扬“一盆洗脚水”“一碗长寿面”“一次温暖的拥抱”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孝道。“孝不能等,别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才觉得后悔,要珍惜亲人健在和相处的时光,要移风易俗,摒弃薄养厚葬陋习。”观众何女士在参加完活动后感慨道。


都江堰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此次系列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文明实践就是要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不断推陈出新,将文明实践走深走实;下一步将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殡葬领域惠民便民服务,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评选标准,推动文明新风从“宣传倡导”转向“实践养成”,推广“礼葬”文化,让文明殡葬成为彰显城市温度的民生工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我们将持续深化殡葬领域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紧盯群众对‘身后事’的关切,让老百姓在办理丧事时能感受到更少的沉重与更多的温暖。”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