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冬日的凛冽悄然褪去,春日的暖阳逐渐温润大地,清明节便在这般时节里,裹挟着一缕淡淡的哀思与绵绵的春雨,翩然而至。它宛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岁月长河中浅吟低唱,诉说着生者对逝者的追念、对先祖的感恩,以及那穿越时空的家族情感纽带。

记忆中的清明,总是与淅淅沥沥的小雨相伴。清晨,天刚蒙蒙亮,乡村的小路上便有了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身影。大人们手持镰刀、竹篮,神色庄重而肃穆,那是去往祖坟祭扫的必经之路。雨滴轻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似是在为这即将开启的缅怀仪式轻声伴奏。孩童们则好奇地跟在大人身后,眼中满是对未知的懵懂与新奇,偶尔被路旁盛开的野花吸引,停下脚步,却也不敢肆意玩耍,仿佛也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那股凝重气息。



抵达墓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周边长满杂草的坟头,坟头前面立着一块墓碑,它沉默地伫立着,像是守护着一段尘封的故事。大人们放下手中的工具,开始有条不紊地清理坟茔。他们小心翼翼地拔除杂草,用小铲子轻轻抚平坟头的泥土,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虔诚与敬意。孩子们则被要求帮忙擦拭墓碑上的灰尘,小小的手掌在冰冷的石碑上摩挲,感受着那粗糙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岁月的痕迹。待一切准备就绪,摆上供品——那是家中最寻常不过的糕点、水果,却也承载着满满的心意,还有那一炷清香袅袅的线香,在微风中摇曳,丝丝缕缕的香烟缭绕升腾,带着家人的思念飘向遥远的天际。

随着长辈一声低沉的“跪”,众人齐刷刷地在坟前跪下,静谧的墓地里顿时响起一片整齐划一的叩拜声。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唯有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澎湃。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先辈们的音容笑貌,那些久远的往事——祖辈们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长辈们围坐在一起讲述古老传说的画面、家族团聚时欢声笑语回荡在老屋的场景……如电影般一帧帧闪过。儿时不解生死离别之痛,此时却深深懂得,每一次清明的跪拜,都是一次生与死的交接,是后人从先辈手中接过家族传承的接力棒,肩负起延续血脉、铭记历史的责任。



祭祀过后,便是在墓旁添土,一铲一铲的新土覆于坟上,寓意着家族后继有人,香火不断。有时候孩子们会折下几根树枝,变成简易的花环,轻轻放到墓前,为这方土地增添一抹生机。此时,天空依旧阴霾沉沉,但大家心中却似有一股暖流涌动。这份暖,源自对家族根源的追溯,对亲情羁绊的珍视,更源于在这纷繁世间,知道自己有所来处,亦有所归依。

走出墓地,回首望去,那座坟茔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仿若先辈们并未走远,仍在默默庇佑着子孙后代。清明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打湿了衣衫,却洗不去心中的那份眷恋。沿着乡间小路缓缓归家,身旁的油菜花金黄灿烂,与这清冷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恰似生命在悲戚中孕育着希望,在缅怀里藏着前行的力量。



如今,身处繁华都市,虽无法再像儿时那般参与传统的祭扫全程,但每到清明,心中仍会涌起那份对先人的思念。或是在街头巷尾摆放一束鲜花,或是在网上点亮一支蜡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寄托哀思。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清明宛如一个温馨的驿站,提醒着忙碌的人们停下脚步,回望来时的路,不忘根本。它让我们知晓,无论走得多远,根永远在故土;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家族的记忆、先辈的精神,都将如同一颗颗璀璨星辰,镶嵌在历史的苍穹,熠熠生辉,照亮后人前行的方向。而我们,在这年复一年的清明轮回中,于料峭春寒里,赴一场与先人永不落幕的约会,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家族火种,向着未来,坚定迈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