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有梦

小阁春寒梦远郊,纸窗红日燕归巢。

晓来风定花无影,时有新香度竹梢。

诗开篇 “小阁春寒梦远郊”,点明地点为 “小阁”,季节是春,氛围却带着丝丝寒意。在这略显清冷的阁中,诗人酣然入梦,梦魂飘向了远方的郊野。一个 “远” 字,既拓展了空间的辽阔感,也暗示出诗人内心对外面世界的向往,那郊野或许是自由、生机与美好的象征,与春寒料峭、相对局促的小阁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好奇诗人在梦中的郊野将会有怎样的奇遇。

次句 “纸窗红日燕归巢”,场景从梦境自然切换回现实的小阁。清晨,阳光透过纸窗洒进屋内,带来丝丝暖意,驱散了春寒。而此时,归巢的燕子更添了一份生活气息。“红日” 与 “春寒” 相互映照,暗示时间推移,也在冷暖色调的转换中,展现出一种自然的更迭。燕子归巢这一意象,不仅描绘出春日的活力与生机,更隐含着一种归属感和宁静感,仿佛在告诉读者,无论梦境多么遥远,最终还是会回归到这个虽小却温馨的现实空间。



后两句 “晓来风定花无影,时有新香度竹梢” 堪称全诗的精妙之笔。清晨风停,按理说花朵应该在地上投下清晰的影子,可诗人却道 “花无影”,这一独特的描写给画面增添了几分朦胧美,让人不禁联想,或许是繁花过于繁茂,相互交错,光影斑驳,难以分辨出单朵花的影子;又或许是诗人仍沉浸在似梦非梦的恍惚状态中,眼中之景皆染上了梦幻色彩。

就在这如梦如幻的氛围里,“时有新香度竹梢”,微风轻拂,新鲜的花香越过竹梢悠悠飘来。“新香” 既点明了春天百花盛开、香气馥郁的季节特点,又给人以清新之感,仿佛带来了春的讯息和希望。“度” 字用得极为巧妙,将花香随风飘散的动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能嗅到那丝丝缕缕的芬芳,也感受到了诗人在静谧清晨中的悠然心境。

整首诗以梦为引,将现实与梦境交织,既有对春寒中梦境的追寻,又有回归现实后对春日美好景象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和对自然美的由衷赞美。



七绝·春游

柳外晴烟带远郊,数声幽鸟啄新巢。

闲来自扫东墙下,看尽梨花雪满梢。

首句 “柳外晴烟带远郊”,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柳外” 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柳树枝条摇曳生姿,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美。“晴烟” 二字堪称神来之笔,春日暖阳照耀下,雾气缭绕,轻柔缥缈,给整个场景蒙上了一层朦胧而梦幻的面纱,如烟似霭,与远处的郊野相连,营造出一种悠远、开阔的空间感。一个 “带” 字,巧妙地将近处的柳林与远方的郊野串联起来,使画面富有层次感与连贯性,也暗示了诗人的目光随着晴烟延伸至远方,心中满是对郊野春景的向往与期待。

次句 “数声幽鸟啄新巢”,从视觉描写转向听觉描写,为画面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在这宁静的春日里,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原来是幽鸟在忙着啄泥筑新巢。“数声” 体现出鸟鸣声的疏落有致,打破了周遭的寂静,却又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啄新巢” 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们在春日里忙碌着开启新一年的生活,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活力,也为整个春游场景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欢快的氛围。



后两句 “闲来自扫东墙下,看尽梨花雪满梢”,镜头从广阔的郊野拉回到诗人自身。“闲来自扫” 描绘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神态,在这美好的春日里,诗人闲来无事,亲自打扫东墙下的庭院。这一行为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闲适时光的珍视。

清扫完毕,诗人抬头仰望,眼前是满树盛开的梨花,如雪般洁白,缀满枝头。“看尽” 二字,尽显诗人对梨花的痴迷与陶醉,他静静伫立,欣赏着这一树繁花,仿佛时间都为之静止。梨花如雪,不仅描绘出花朵的洁白无瑕、繁茂胜雪的姿态,更营造出一种素雅、纯净的氛围,与春日的清新气息相得益彰,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安宁,在这繁花盛开的春日里,寻得了一份心灵的慰藉与宁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