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明日清明,不论多忙,牢记:1坟不上,2人不去,3物不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北京时间4月4日20时49分将迎来清明节气。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生机盎然之象,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仲春和暮春的交替。



当然,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清的习俗。

每年清明的前一天,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叫做“寒食节”,它曾是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从寒食节的习俗来看,在这一天人们要禁烟火、只吃冷食。不过,有些地方习惯在清明前一天上坟扫墓、烧纸钱,与寒食节的习俗相矛盾。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

总之,清明节时人们通过摆供献花、焚香叩拜、烧纸添土等方式,扫墓祭祖、缅怀故人、寄托哀思。

清明节到了,老辈人提醒不论多忙,也要牢记:1坟不上,2人不去,3物不烧!都是指什么呢?下面来具体看一下!



一、“1坟不上”

这里说的“1坟不上”指的是“一代不祭三代坟”,是民间的一种习俗或者说是老规矩。意思是说,以自己为一代,能够上父母辈和爷爷奶奶辈的坟,但不能再往上一代的坟。如果想上,也要有长辈陪同。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致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怕你上错了,毕竟三代以上的坟通常和父母的不在一起,不经常上怕你找不到。所以,最好要有老辈人陪同你一起去。

还有一个原因是,人的“血亲关系”在三代以内是为紧密的,彼此之间相互熟悉、情深意重。但三代以上,情感就没那么重了,有些人连这些故去人的名字可能都不记得了。所以,在老辈人的观念中有“一代不祭三代坟”的说法。

当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比较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祭祀活动往往是家族性的集体活动,就不会有“一代不祭三代坟”的顾虑。反而通过祭祀,会使家族成员齐聚一堂,增强家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总之,具体去不去上坟还是要因地因人而异,不是绝对的!



二、“2人不去”

老话说“七十不上坟,八十不扫墓。” 说的是过了七十岁的人不要再去上坟了,过了八十岁连扫墓都不要去了。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上坟是感恩和怀念祖先和逝去亲人的日子,为啥不让老人去呢?他们对故去的亲人也是有血缘关系和深厚感情的。

其实,民间还有类似的俗语,比如“七十不上坟,八十不烧纸”、“七十不上坟,八十不吊孝”、“五十不抬棺,六十不下田,七十不上坟,八十不出门”等。

那么,为啥去不得呢?

我们知道上坟可不是只摆祭品和烧纸钱,还要清理坟周边的杂草、挖排水沟、添土以及整修。

这一套流程下来,有的年轻人都感觉吃不消,何况是对于七十七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更是一件困难的事。并且,坟地通常是在山里,路又不平坦,长途跋涉易发生意外,偏远地区又难以及时救治。因此,不让年龄大的老人去也是有道理的。



另外,受阴阳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墓地阴气重,而老年人的阳气衰弱,易受“阴气侵扰”,影响健康。并且,也是避免老人触景生情,过度悲伤损害身体。

尤其是那些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家里更应该劝着点,腿脚已经不利索了,并且,清明时节前后通常会有降雨或者寒潮天气,万一受到寒气侵袭,这么大年龄的人可受不了。好不容易挨过了寒冷的冬天,再倒在春天里,这就让人难以释怀了。

总之,不让这两个年段的人去上坟扫墓,主要是出于安全方面考虑的。当然,也要因地因人而异,有些公墓道路平坦,又不需要清理杂草和添土,而且老人体质又好的话,也是可以考虑去的。

三、“3不烧”

十字路口四方连,东南西北路亨通。各种亡人此地过,领取纸钱也轻松。做人不可得罪人,四方路人都要敬。东南西北都敬到,没有凶灾过平生。”这句话,描写了人们在路口烧纸钱祭典逝去的亲人。

不论是清明节,还是其它的祭祀日子,人们都习惯在路口或者坟地烧纸钱来祭典亡者。不过,有些地方的人会在楼道里烧纸钱就有些让人接受不了了,万一引发火灾,楼里这么多人那就太危险了。



听身边的老人们说,上坟有“三不烧”,都是指什么呢?下面笼统地来看一下,作为参考!

1、不烧照片

有些人比较怀念故去的亲人,就想把家人和自己照片拿到坟地去烧掉。因为,他们相信这样做,就能传递给那边的人。

人有信仰,无可厚非,但是烧在世人的照片是一件让人非常忌讳的事,可不能去烧。

2、不烧衣物

有些老人认为,逝者在那边受“倒悬”之苦,并且,会比较冷。于是,他们就想烧点衣物,让逝去的亲人在那边不那么冷。

但是,我们在上坟扫墓的时候不要烧真实的衣物。并且,这种烧衣物御寒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可取。



3、不烧二纸

在民间有“上坟不烧二纸”的说法,这里说的“二纸”不是指两种类型的纸,而是指一家人不能分开祭拜,如你烧你的,我烧我的。

按理说,一家人都会在这一天一起去上坟扫墓,如果各去各的,显然是这家人出现了不和睦的情况。

清明节到了,您那边有哪些习俗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