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月的风裹挟着潮湿的泥土气息漫过山野,天地间便浸润在一种诗意的朦胧里。细密的雨丝如织女遗落的银线,串起远山浅黛、梨花素白,也串起千年诗卷里深浅不一的墨痕。
清明,它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的传统日子,坟茔前飘散的纸灰与茶盏里沉浮的碧螺春,无一不弥漫着慎终追远的氛围,彷佛都在讲述着中国人血脉里对生死的独特诠释。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或出门赏春踏青。
今日我们便分享十二首经典的清明诗词,让我们穿过杏花春雨,领略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堪称是最经典的清明诗词,几乎是家喻户晓。
清明时节,细雨如丝,为这特殊的日子里,营造出一种朦胧哀伤的氛围,也使得路上的行人都仿佛被哀愁忧伤所笼罩。
杜牧感到愁苦烦闷,于是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牧童伸出手指,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整首诗短短二十八个字生动地描绘出清明时节的独特氛围,即便过了千年,依然能在诗中,听见那个唐朝行人在青石板路上踩出的空响,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氛围。
《清明》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这天既没有赏花,也没有饮酒,这样的日子有点兴味索然,就像一个清苦的野僧。昨天向邻居讨要了新火,在清晨的窗前,用这新火点亮读书灯,继续读书。
在古代,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要禁火,清明这天再重新生火,称为 “新火”。
王禹偁在清明时节的平淡生活,却展现出一种清苦却清贫自守的风骨。
《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正是梨花盛开的季节,微风拂过枝头,纷纷扬扬飘落的梨花,是这个时节最独特的景色。人们纷纷出城踏青寻春,享受这份美好。到了傍晚游玩的人们渐渐散去,夕阳下只有万株杨柳在微风中摇曳,成了流莺的栖息之所。
"半出城"三字写尽国人对清明时节的喜爱,白天的万人空巷和日暮时与万株杨柳间流莺的清啼,这种热闹与空寂的转换,暗合清明节气既祭奠逝者又迎接新生的双重意蕴。
《春思》
陆龟蒙
江南酒熟清明天,高高绿旆当风悬。
谁家无事少年子,满面落花犹醉眠。
江南酒肆的绿旗在清明风里招展,醉酒少年满面落花的场景,恰似一幅水墨小品。诗人用"谁家无事"、酒香与落花在少年酣眠的闲笔,勾勒出盛世里青春的慵懒与张扬。
陆龟蒙通过描绘江南清明时节的酒肆和少年的醉态,展现出江南清明时节的热闹与闲适。
【5】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乌鸦和喜鹊在昏暗的乔木上啼叫,不知是谁家在哭泣。开篇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阴森哀伤的节日氛围。
微风吹过旷野,纸钱飞舞,一座座古墓旁春草已经变绿,生死的对比,更增添了哀伤的氛围。
棠梨花和白杨树相互映衬,这里到处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死去的人在地下听不到亲人的哭声,在萧萧的暮雨中,人们怀着哀伤的心情离去。
白居易通过对清明寒食祭扫场景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和对逝去亲人的思念,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亲情的珍贵。
【6】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每逢节日倍思亲,寒食冷餐加重了诗人的病体,却让故园炊烟在记忆中愈发清晰。杏粥榆羹的细节,是乡愁最具体的味觉载体。尾联"唯恨乖亲燕"的慨叹,将个人命运置于时代离乱的大背景中,使私人化的思念升华为乱世文人的集体乡愁。
这首诗通过心情变化,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能团聚的遗憾。这种日常细节中的深情,最能引发当代游子的共鸣。
【7】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送别陈秀才回乡省墓,风尘仆仆的陈秀才满身心酸,在战乱之后回到家乡,暗示了战乱的残酷。梨花雨落,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在这战乱之后,又有几家的子孙能够来到坟前祭扫呢?
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乱后回乡省墓的情景,反映了战争给人们亲人离散、生死不明的悲痛之事。
【8】
《清明日对酒》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前来南北山头的墓地祭扫,烧纸钱的纸灰像白蝴蝶一样飞舞,人们的泪水仿佛染红了红杜鹃,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悲痛之情。傍晚时分,狐狸在墓地中安睡,而祭扫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笑,生与死、哀伤与欢乐形成鲜明的对比。
对此诗人感慨人生就应该及时行乐,活着才能好好喝酒,好好吃饭,死去万事空,再也无法享受美酒。
这首诗不是颓废的享乐主义,而是勘破生死后的生命礼赞。
【9】
《点绛唇・时霎清明》
吴文英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清明时节诗人带着花在到处游玩,赏花看景,感受美好的春天。看见燕子再次归来,而往事却如东流的水一去不复返。征衫中还留存着一缕旧寒,泪水打湿了风帘中的柳絮。
诗人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景物描写,勾起了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10】
《朝中措・清明时节雨声哗》
张炎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张炎通过对清明时节的环境描写和自身感受的表达,抒发了一种无家可归的漂泊感和孤独感。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