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年来,“饭圈”文化引发的问题频发,粉丝疯狂“追星”的行为扰乱了公共场所秩序,侵害了其他旅客的正当权益,也为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针对粉丝在登机口聚集追拍、进入隔离区后追逐逗留拍照等扰序行为,首都机场公安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依法打击多名违法行为人。今年以来分局已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同时在上级公安机关部署下,分局建立“文娱机构-文旅部门-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持续加强对“粉丝追星”乱象的整治。
首都机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像一柄锋利的手术刀,划开了粉丝经济时代的荒诞表皮,当第31名违法者被行政处罚时,这场以“爱”之名的集体癔症该醒醒了。
明星行迹为何被粉丝轻易知晓?据悉,明星行程信息在暗网以标价形式热销,这可见个人隐私信息早已被攻陷,航空客服信息被倒卖,才会让所谓接机成为可能。而这种非法倒卖与非法获利,一种产业化运作正在侵蚀社会秩序的根基。
当然,也不排除机场追星的狂热表象下,隐藏着精心设计的商业剧本,明星团队通过雇佣“职业粉丝”接机制造话题,以此提高自己的曝光度。粉丝站通过众筹购买机票完成“刷关”表演,退票损失计入应援成本。这种剧场化追星正在异化为数据造假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经纪公司、数据平台、应援组织构成了利益共同体。
将接机行为拆解为站位、跟拍、尖叫等标准化动作,按效果支付报酬。这种将公共空间剧场化的操作,使得每个登机口都成为精心编排的真人秀片场。所谓的“顶流”不过是资本操纵的数据泡沫。这种扭曲的价值导向,这种虚假繁荣正在损害机场的公共秩序,并毒害文化生态。
2019年一次粉丝接机,上海虹桥机场的自动扶梯玻璃被粉丝挤碎;2023年4月在首都机场有6名粉丝打算“刷关”(即粉丝购买与明星相近时间的机票,过安检达到“追星”目的后,再退票的行为)追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机场的公共秩序,损害普遍旅客的合法权益。
机场追星乱象的本质,是私人欲望与公共理性的激烈碰撞。当粉丝将登机口当作应援战场,当经纪公司把公共空间视为流量牧场,必须要这种失序的狂欢付出贷价,对31名粉丝行政处罚,是合理合法的作为,而从源头上打击非法获取和倒卖个人信息,更为重要,行业协会有必要要求明星加强自律,亮明“拒绝接送机”的态度。唯有让数据黑产失去生存土壤,令流量造假无处遁形,才能使公共空间回归其服务大众的本质属性。
真正的偶像光芒,从不以灼伤公共秩序为代价;健康的文化生态,必能在理性与秩序的土壤中绽放。首都机场公安对31名粉丝行政处罚,是一场破壁之战,作为普通人,并不是这场秩序保卫战的旁观者,每个公民都是公共空间的守护者,每次克制的驻足都是对文明底线的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