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近年来,安徽以先行探路者之姿在全国率先推进综治中心建设,历经起步探索、全面铺开、瓶颈突破、提质增效四个阶段,成为全国最早实现省市县三级综治中心机构化、实体化的省份,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年磨剑,锋芒自现。安徽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质量发展,各级综治中心正稳步迈上规范化建设轨道,实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将中心打造为基层治理“主阵地”、社情民意“汇集地”和群众解忧“终点站”。

一门进出解纠纷

前不久,齐某因邻里菜地置换纠纷,来到无为市综治中心“讨个说法”。在中心“老管工作室”调解员管文生与镇村干部等联手下,当天就促成齐某与邻居和解。对于如此高效解纷,管文生已经习以为常。

这份自信源自中心的强大支撑。在占地4800平方米的无为市综治中心,统筹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住建、人社等部门派员常驻,其他重点部门(单位)轮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链条。

在“六尺巷”典故起源地桐城市,依托市镇村三级贯通的综治中心,如今已横向联通各部门、纵向打通各层级。市级综治中心组织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的12个主管部门和8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入驻,镇级综治中心参照市级模式推动,全面设置“六尺巷调解室”,充分运用六尺巷调解法,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按照“集中办公+协同联动”形式,霍山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引的要求,进行建设并于今年投入使用,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19个办事窗口派驻人员入驻或轮驻,“有矛盾纠纷就到县综治中心”逐渐成为当地群众的首选。

“我们运用县融媒体中心广泛刊播县综治中心建成的消息,引导当地群众到这里来解决问题。现在人民群众有需求就到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政务事项,有矛盾纠纷就到综治中心化解,逐渐已经成为常态。”霍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综治中心主任贺新建说。

秉承“实战导向、实体运行、实效为先”理念,安徽建立健全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与一体化运作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推动综治中心“高效+闭环”式运行管理,着力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

“综治中心变‘多部门’为‘一中心’,让群众的各类诉求在这里都有窗口接待,都能找到解决途径,释放‘一站式’解纷的最大效能。”安徽省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相关负责人说。

建强机制促实战

如何真正实现各部门综合联动、治在一线?各地综治中心在实践中找到答案。

巢湖市综治中心建立“问题发现、研判分流、协同处置、督办反馈”全链条机制,推行“首接负责制”,实行“1天交办、3天初核、7天反馈”工作制度,同时强化点对点风险防控,将重大矛盾事项归口推送市信访维稳专班,确保矛盾隐患接得住、办得快、解得实。

淮南市田家庵区制定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流程规范,实行简单矛盾现场处理、复杂矛盾中心组织联调、疑难矛盾分管领导包案化解的递进式化解模式;铜陵市义安区建立矛盾纠纷摸排化解“八个不漏”常态化机制,做到基层村(居)每周一排查、乡镇(办)每月一排查、区本级每季度全面排查。

霍山县通过“一套组织架构”统筹协调、“一个综合大厅”服务群众、“一个系统平台”处置反馈、“一套制度机制”议事管事等开展集约治理、集成服务,实现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平安联创,初步实现了综治中心“资源整合、运转顺畅、机制健全”和群众事项办理“只进一门、只跑一地”的目标。

安徽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发现、定期会商研判等工作机制,将更多力量投入到引导端和疏导端。各地基层综治中心组织党员干部、村(社区)干部、民警、辅警、网格员、调解员、楼栋长等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做到全覆盖、无盲区。

去年,全省刑事案件、诈骗案件、涉黑涉恶“十类案件”、传统侵财案件、可防性案件、道路交通事故亡人数均大幅下降,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呈现“六降”态势,人民群众平安质感更加充盈。

一网尽收快处置

地处安徽东部的天长市,被江苏高邮、仪征等五县市区环抱,发生跨省接边矛盾“谁来调”?

答案是扫一扫“皖‘枫’苏畅”小程序即可。

天长市综治中心依托“皖‘枫’苏畅”跨省接边调解信息平台,群众发生矛盾可以扫码上传,接边地区发现纠纷主动上报,综治中心线上调度接边联调工作室调解员和跨省联调志愿服务队,按“调解最有利”原则就近调解跨省纠纷。

“小程序延伸了综治中心化解矛盾的触角,从矛盾上报、分流到化解全部可视化、全程‘云监督’。”天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国敏说。

科技赋能,矛盾纠纷“一网尽收”。安徽省级综治中心研究制定矛盾纠纷分类及数据规范地方标准,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省级平台,推动实现公检法司信访等10余家省直部门综治业务数据关联,定期汇总分析全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数据,通报情况,调度工作,压实责任。

蚌埠市固镇县综治中心建成纵横联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业务信息系统,为县直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基层站所、调委会等开设线上账号720余个,通过线上高效流转、闭环管理,推动线下秒级响应、联动化解,有效缩短调解周期。在南陵县,全县221名专职网格员都统一通过手机登录网格平台,发现矛盾纠纷随时随地录入,由各级综治中心进行流转分派,并建立矛盾纠纷“半小时签收、24小时联系、48小时见面、15个工作日内化解”的工作流程,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先、处置在小。

综治中心矛盾化解“终点站”作用日益显著。近些年来,全省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逐年上升,群众对矛盾纠纷化解满意度实现两年连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