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四院及麻醉住培专业基地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是浙江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省级综合性三甲医院,第三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地处浙中义乌,于2014年10月开业。在2022年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77名,国考连续四年A+,排名全国前5%。经教育部批准,依托医院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现已开启“三院一体”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医学中心新征程。
医院现有员工2678人,拥有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5人,省级人才24人;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求是特聘教授、长聘教授12人,“百人计划”研究员17人、特聘(副)研究员34人,博士后累计127人。
医院主院区占地面积189.3亩,现辖福田、廿三里两个医共体院区。医院开放床位1228张,2023年门急诊人次225.38万,出院人次8.12万。医院形成了肺癌中心、急诊创伤中心、外科中心、心脏中心、生殖医学中心、脑科中心、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多个特色学科,医疗技术区域领先。医院先后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国家VTE防治中心、国家心衰中心、国家房颤中心、国家示范性卒中防治中心、国家高血压达标中心和区域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认证。入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库5个。
医院严格落实“两个同等对待”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在我院就业的结业学员,享受“两个同等对待”政策,面向社会招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培训对象培训合格当年在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在招聘、派遣、落户等方面,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同等对待;对经住培合格的本科学历临床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医院环境:
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
(生殖中心与临床技能中心)
夜间的浙大四院
医院小花园
医院阅读书吧和星巴克
“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
浙大四院麻醉-疼痛科是金华市一类重点学科,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麻醉超声可视化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麻醉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临床药物试验(GCP)备案基地,浙大“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教学基地,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有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快速康复团队,急危重症抢救团队,心脏大血管团队等技术。2024年麻醉科麻醉及无痛诊疗量达5.8万余例,实力雄厚,危重疑难临床麻醉、心脏大血管临床麻醉、复杂疑难疼痛患者诊疗技术、围术期经食道超声监测等各项临床技术均处于浙中领先水平。
我们诚挚邀请您加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大家庭,在这里收获技能、收获知识、收获友谊、收获希望!
麻醉专业基地特色问答
1、浙大四院麻醉专业基地的培训教学资源怎么样?
麻醉硬件:麻醉疼痛科拥有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开放27个不同级别手术间(其中2个产科手术间),6个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手术间、无痛前列腺超声穿刺手术间、无痛膀胱镜检查手术间、无痛电休克治疗手术间、无痛TEE手术间、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手术中心、DSA手术间。
患者数量及种类:2024年麻醉量2.8万余台,手术室外无痛麻醉3万余例,医院手术种类丰富,小儿麻醉、体外循环手术麻醉、口腔外科麻醉等各亚专科完备,麻醉患者从新生儿至百岁老人全年龄段覆盖。目前已构建区域危重疑难临床麻醉中心、心脏大血管麻醉中心及快速康复(ERAS)中心,开展了多项危重疑难手术麻醉,医院肺移植中心正在筹备中。
教学资源:麻醉科拥有丰富的学习机会,麻醉学教研组为规培医师构建了丰富开放的学习平台,除了常规开展的小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以及模拟教学,科室还有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主要为最新指南解读、病例讨论、不良事件回报分析、科研读书会等。科室每年至少组织2场科内技能比武,包括病例演讲比赛、神经阻滞比赛、纤支镜寻宝比赛、征文比赛、麻醉知识竞赛等。麻醉科每年举办1-2次国家级或省级学习班,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扩展住院医师的视野。
2、针对住培学员的培训体系是怎么样的
麻醉专业基地教学体系完备,不仅内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还包括实习生管理、进修生管理、毕业后继续教育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内容,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每部分内容均有两名以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麻醉专业基地采用导师制管理,实行二对一带教制度。每位住培医师均有一名指定高年资主治及以上医师为主带教,另外还有一名次带教,主带教、次带教全面负责其临床、科研指导,及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同时为每一位规培医师建立独立个人学习档案,用于学习管理,实现工作、生活、学习、精神等全面的参与和关心。规培学员在科内工作时,享受跟科内住院医师同等的接班待遇;医院和科室每年会根据相应考评制度分别评选出年度优秀住培学员。
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要求,设置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讲课、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仿真模拟教学、麻醉计划点评、翻转课堂、读书报告、科研培训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提高住培医师临床思维思辨能力。
3、麻醉专业基地的师资水平如何?
麻醉专业基地目前高级住培师资10人,省级住培师资14人,师资带教能力及教学水平在浙中西地区位于前列。多名带教老师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著名医学院校进修学习,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
麻醉专业基地主任徐建红,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主任,疼痛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麻醉协会舒适化医疗分会副主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常委,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手相连 点亮生命”心肺复苏全国委员会常委及浙江省办事处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心胸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及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委,曾担任浙江大学麻醉学位点秘书,浙江大学蓝田学园班主任。从事麻醉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2021年获得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浙江大学第一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并获评2022年度浙大医德医风奖(浙大好医生),拥有丰富的麻醉教学和管理经验。
4.规培期间的待遇如何?
麻醉专业基地的规培学员的待遇丰厚,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中央财政补助20000元/年,浙江省财政补助10000元/年,紧缺专业补贴1200元/年;医院培训津贴:第一年500元/月,第二年1000元/月,第三年1500元/月;餐贴补助:550元/月;麻醉科科内绩效:根据《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科内补助绩效分配细则》发放麻醉科内绩效。
在享受这些待遇外,更可同等享受以下福利:
1)医院值班费、节假日加班费、周末加班手术费用;
2)社会人员发放工资和交纳五险一金,享受员工年度体检等福利;
3)年度优秀学员奖励;
4)其他:国家级学术活动、出国交流、AHA培训、工会活动、节日慰问等;
5)住培学员拥有平等留院的机会。
5、如何保障执业医师考试与结业考试的考核通过率
针对住培学员最关注的两考问题,浙大四院往年的通过率名列省内前茅。院级层面对两考重视度高,针对两考医院将组织不同学科授课老师进行专科培训,涵盖实用的理论考试准备与应试技巧,同时还有由两考执考考官组成的技能培训导师团队,提高技能水平。麻醉专业基地积极配合医院组织的两考培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内强化培训,组织临床思维训练、技能强化培训等内容,从而保障两考通过率。
6、人文环境和业余生活如何
(向上滑动启阅)
来自2023级规培医生的真实感受
关于科室:科室氛围向来都不是以个别人的和蔼体现,是每一位老师言行举止统合的结果,科室的内涵在于公平公正和尊重关怀,对待不同性质的规培医生秉承着一视同仁,不偏袒任何一名学员,给予每一个平等的机会,做到尊重学员的个性和差异,关怀学员的情感和心理,为每一步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构建和谐的科室氛围,做到尊重、倾听、分享、赞美、树立榜样。尊重为基础,用心去倾听,快乐常分享,善于和乐于赞美,老师和同学互为榜样,时常共享午间小水果、各地特产、美味零食,工作和生活的乐趣充满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麻醉手术部食堂自助餐
关于带教:师德的内涵贯穿于工作、生活、学习,包含着爱心和责任,关注同学们的的成长、健康及未来发展。教学中尽职尽责,工作中言传身教,生活里又和大家打成一片。
关于规培小伙伴:规培小伙伴是让烦恼减一半的最关键之处,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在这个城市共同造就一个像“家”的团体,人因食物而聚,生活不如意时,规培小伙伴总是治愈每一个疲惫的瞬间,也总是把情绪价值拉满,每逢佳节至,路途遥远不能回家的人,也总有人一起陪伴着。
我不想用众多华丽的辞藻,夸张的语句来拼凑你脑海对未来三年规培生活的展望,来吧,在灿烂而盛大的二十来岁,去一个有光亮、有温暖、有人性的地方,我们一起从不会到慢慢熟悉,从慢慢熟悉到熟练,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我们共同走到开满鲜花的大路上。
(向上滑动启阅)
来自2024级规培医生的真实感受
在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麻醉科,我度过了意义非凡的半年规培时光。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科室的人文环境如同春雨般细腻而温暖,悄然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成员的心田,成为医疗团队凝聚力与职业幸福感的坚实基石。
尊重与包容:科室的底色
尊重与包容是我们科室的鲜明底色。在这里,无论资历深浅、岗位高低,每个人的价值都得到充分认可。科室尊重每一位学员的个性与差异,给予平等的机会,让规培生与主任能够平等对话。病例讨论时,年轻医生被鼓励优先发言,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此外,科室设立的“金点子”奖,更是为每一位成员提供了建言献策的平台,让每个人都能为科室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支持与关爱:科室的厚度
对成长的支持,构成了科室的深厚底蕴。教学秘书老师为我们量身定制的成长手册,内容丰富而细致,不仅涵盖详尽的技能进阶表,还有每月的学习与生活沟通表,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员的工作与学习状态。每周一的教学查房、每周四的晨间小讲课,前辈们分享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与经验,更是对医学人文的深刻理解。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不仅学到了精湛的医术,更领悟到作为一名医生应有的人文关怀。
温暖与关怀:科室的温度
工作之余,科室组织的团建活动充满温暖与活力。春天踏青,我们见证万物复苏的生机;秋季爬山,我们领略自然的硕果累累。周末的羽毛球等体育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体魄,更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活动后的聚餐、美食分享会,办公桌上不经意出现的水果与酸奶,生日时来自全体同事的祝福,圣诞节主任精心准备的小礼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科室独有的温暖氛围,让高强度的工作不再单调,而是充满了温度与温情。
成长与传承:科室的使命
在这个监测仪闪烁的方寸之地,我逐渐领悟到,麻醉医生不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医疗温度的传递者。科室的人文之光,正照亮着我们年轻医师的成长之路,让我们在追求医术精进的同时,更加懂得如何用心去关怀每一位患者,用爱去温暖每一个生命。在这里,我看到了前辈们的坚守与传承,也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感谢浙四麻醉科给予我的这段宝贵经历,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收获了知识、温暖与力量。我将以科室为榜样,将这份人文关怀传递下去,努力成为一名既有医术又有温度的麻醉医生,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与温暖。
(向上滑动启阅)
从青涩到成长:浙四麻醉科的规培岁月
初遇:融入与破茧
2023年元旦,怀揣着忐忑与期待,我踏入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这座被誉为“全国最年轻三甲医院之一”的医学殿堂,以其朝气蓬勃的学术氛围和严谨高效的管理体系,为我揭开了规培生涯的序幕。初入陌生环境,手足无措在所难免,但科室“家文化”的浸润,让我逐渐卸下心防。从药品耗材的规范化管理到术后核查的细致流程,从晨交班病例汇报到疑难病例的深度讨论,每一步都让我体会到“制度不繁琐却环环相扣”的智慧,也让我明白,这里将是成长的沃土。
师者:灯塔与引路人
在浙四麻醉科,每一位老师都如明灯般照亮我的成长之路。
徐建红主任的雷厉风行与“温度”并存。她常说:“麻醉无大小,医疗行为没有‘差不多’。”无论是术前评估的严苛要求,还是术中管理的精准把控,她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领悟到“生命相托,必以敬畏待之”的职业内核。
马冬梅老师的细腻与坚毅形成鲜明对比。面对危重患者时,她眼神如炬,总能以沉稳的决策化解危机;而日常教学中,她像家人般关注学员的生活需求,动态调整学习计划,力求“让每一份求知欲都有落脚处”。
张操老师的奇思妙想为规培生活注入活力。他总能用创新的视角优化流程,比如改良器械摆放逻辑,让紧急抢救更高效。
郭剑老师的小儿麻醉专长令我叹服。他顶着“缺觉脸”,却思维敏捷,从气道管理到药物剂量调整,手把手教我掌握“小患者大责任”的精髓。
还有“纤支镜绝活哥”石勤业老师、“胆大心细”的周凤老师、幽默风趣的“帝哥”……他们的专业与热忱,让我明白:麻醉医生不仅是技术工,更是生命的守护者。
成长:理论与实践的淬炼
科室为规培生量身打造了“阶梯式成长体系”,助力我们稳步前行。
双导师护航:主带教(高年资主治医师)与小带教(住院医师)的“双轨制”,让我在临床实践中快速上手。从动脉穿刺到困难气道处理,每一步操作都有老师“放手不放眼”的指导,确保我们在安全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多维学习场景:
每周晨课聚焦临床热点,如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解剖要点;
周末线上研讨针对复杂病例展开跨学科讨论,例如合并心衰患者的麻醉策略;
月度教学查房以学员为主导,从术前访谈到术后随访,串联起全流程的医学人文关怀。
考试赋能:科室对执医与结业考核的重视超乎想象。技能室内,我们反复演练纤支镜插管、超声定位;理论辅导中,老师根据个人短板定制复习计划,甚至牺牲休息时间组织模拟考核。正是这种“全员护航”的底气,让我从“考场萌新”蜕变为“从容应战者”。
温度:严谨之外的柔软
浙四麻醉科不仅授业,更重育人。
生活关怀:科室额外发放的生活补贴,让异乡求学的日子少了后顾之忧;年度优秀学员表彰会上,徐主任亲手递上的证书,是对努力最温暖的肯定。
团队凝聚力:从春节值班的暖心饺子到深夜手术后的咖啡投喂,从病例讨论时的激烈争辩到团建活动的欢声笑语,这里让我感受到“战友”般的情谊。
离别:满载星辉,扬帆起航
2024年9月,当我收拾行囊离开时,已不再是那个面对监护仪数据手忙脚乱的新人。浙四麻醉科赋予我的,不仅是超声引导穿刺的娴熟、危重患者管理的缜密,更是对医学的敬畏之心与终身学习的信念。正如徐主任所言:“你若无名,专心练剑。”这段规培岁月,终将化作未来临床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以专业与温度,守护每一台手术的“生命律动”。
规培赋能:从浙四经验到临床实践的知行合一
回到原单位工作后,我深刻体会到浙四麻醉科规培赋予我的不仅是技术沉淀,更是一套完整的临床思维体系。那些曾经在模拟手术室反复演练的场景,如今已成为日常工作的底色:
1. 术前访视的系统化重构
规培期间养成的“全维度术前评估”习惯,让我在现单位实现了从“流程性问诊”到“风险预判闭环”的跨越。通过整合患者基础疾病、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凝血功能及心理状态等要素,形成了动态风险评估模型。
2. 区域麻醉的精准化革命
在浙四习得的超声引导技术,如今已成为我的“第二双眼睛”。上肢手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下肢手术的收肌管阻滞,通过高频探头识别神经血管束与筋膜层次,精准用量局部麻醉药,既保证了阻滞效果,又显著降低了药物毒性风险。更令人振奋的是,这种可视化技术让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镇痛从“被动忍耐”转变为“主动干预”。
3. 气道管理的创造性突破
纤支镜引导插管技术从规培时的“跟台观摩”到如今的“教学示范”,见证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面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困难气道,通过预充氧联合清醒镇静下的纤支镜插管,将插管时间从传统方法的15分钟缩短至6分钟,血氧饱和度始终维持在95%以上。目前,我在自己医院的麻醉科,已将这项技术推广至全科,成为颈椎外伤患者气道管理的“秘密”武器。
4. 围术期管理的生态化升级
浙四强调的“全程温度守护”理念,在我院催生了新型保温方案:从入室前的预暖毯到术中的加温输液,配合气道湿热交换器(HME),使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核心体温稳定在36.5℃上下,术后寒战发生率下降72%。而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实施,通过神经阻滞联合帕瑞昔布钠的“靶向镇痛”,让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6小时即实现辅助行走。
这些技术迁移的背后,是规培塑造的“三维认知框架”:看见解剖结构的空间维度(超声影像解读)、把握病理生理的时间维度(动态监测思维)、平衡医疗资源的价值维度(成本效益分析)。正如徐建红主任曾教导的“麻醉是门时空艺术”,如今在每一台麻醉机的波形起伏中,在每一次超声探头的滑移轨迹里,都能看见那段规培岁月投射的专业光芒。
史晶在自己单位的工作日常
后记
谨以此文献给浙大四院麻醉科全体师长。若您也渴望在麻醉领域精进技艺、锤炼心性,不妨关注医院官网的进修招生信息——这里,终将让你“快速进步提升武力”。
来自2022级规培生:史晶
麻醉科神经阻滞比赛
麻醉科病例汇报比赛
2022级规培学员张雪鸥获浙四病例汇报一等奖
周凤老师获医院第七届青教赛第一名
周凤老师获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麻醉专业质控中心青年教师临床小讲课“说课比赛” 二等奖
住培学员介绍自己家乡美食、兴趣爱好
一年一度的入培仪式
丰富的业余生活--爬山、徒步、漂流等
招生简章
1. 招聘条件
社会规培生要求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应届及往届本科及以上学历;
单位委培生(限浙江省)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在职人员。
2. 培训内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全面培养临床专业能力、外语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培训证书发放
经培训考核合格发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4.报名方式
即日起有意报名者请将个人简历发送至联系人邮箱,邮箱标题请注明:姓名+住培报名,邮件中应包含所有资质(已毕业学生请提供学位学历证书、医师资格证书等)证明、本科成绩单(学校学科绩点)和研究生初试成绩单(如有)。有意者请尽快投递简历,拟5月初进行线上考核和面试,具体时间待通知。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4月30日
联系方式:
周老师:电话18758871526;
邮箱8014026@zju.edu.cn;
浙江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