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谋发展,学科融合启新篇。2025年4月3日,一场聚焦变态反应学科前沿、以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为引擎、推动变态反应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学术盛会“京蒙携手——推动京津冀蒙疆辽晋变态反应学科高质量发展”第六届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2025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学术会议,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盛大启幕。
本次会议由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办,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及“京津冀蒙疆辽晋”各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协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共同承办。会议汇聚七省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打破时空界限,创新性地采用“云端+实地”的融合模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满洲里市、通辽市、包头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张北县、黄骅开发区,辽宁省沈阳市、辽阳市以及山西省太原市,精心设置了12个分会场,构建起一个纵横万里、互联互通的学术交流矩阵。
本次会议以开拓创新之势,紧扣过敏领域前沿动态,开创性地构建了“气象-环境-医疗”多学科融合新范式。通过深度整合气象监测数据与医疗信息,搭建起连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实现了气象学、园林绿化、植被生态等多领域的智慧碰撞与协同创新。会议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提升变态反应学科整体水平为宗旨,推动学科在全国范围内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与会专家围绕着当前变态反应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致力于进一步深化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体系的推广应用,全面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过敏性疾病的综合诊治服务能力,持续完善变态反应领域的诊疗规范。
在热烈而庄重的氛围中,北京世纪坛医院常务副院长姚琦担任大会主持,宣告会议正式启幕。姚琦副院长特别指出,自2005年起,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王学艳主任开创的过敏性疾病“五位一体”精准防控工作,历经近20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探索,目前已在全国8个省市、28个市县的180家医院成功推广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兼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吉训明、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陈航、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主任刘勇、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任委员张罗、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周建新亲临现场,并发表开幕致辞。
学术交流环节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带来题为《整合医学,推动变态反应学科高质量发展》的精彩讲座,并播放了原创辞赋制作的视听盛宴——《合之汇》,从宏观视角深入剖析整合医学在变态反应学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为与会者开拓了全新的学术视野与思维路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兆彬分享的《花粉浓度及健康影响格点化预报系统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该系统在精准预测花粉浓度及其对公众健康潜在影响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为变态反应疾病的科学预防与有效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中心主任王学艳发表的《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变态反应学科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则立足医疗服务一线,围绕创新服务模式展开深入探讨,为提升诊疗效率与服务质量、推动学科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思路。
在随后举行的“变态反应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呼和浩特市焦鸿副市长、辽阳市卫健委王雅杰主任、河北省卫健委基层处鞠重理处长、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卫健局戴志宏局长、内蒙古通辽市卫健委陈静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罗勇副处长等各地政府及卫健委领导亲临现场,充分彰显了各地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在“学科融合与创新发展研讨会”中,专家学者们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智慧对话。线下会场高朋满座:北京世纪坛医院李天佐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白永飞教授、北京儿童医院马琳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尹金淑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孙兆彬研究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姜英淑处长、北京世纪坛医院王洪田教授、北京世纪坛医院田宗梅主任等妙语连珠,各抒己见。与此同时,云端之上亦是星光璀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程雷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魏庆宇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关凯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钦泰教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张俊晶教授、山西白求恩医院张焕萍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蒋萍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任秀敏教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东霞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梁俊琴教授等众多全国知名教授倾情参与,分享真知灼见。据统计,本次会议线上参与人次突破11.7万。这场跨越地域、融通学科的智慧碰撞,犹如一场学术的“百家争鸣”,在思想交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变态反应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姚琦副院长在会上指出,本次变态反应高质量发展学术会议吸引了众多卫健委领导出席,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在两会民生主题会议中,雷海潮主任提出“强基层、固基础、保基本”的重要理念。当下,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强化基层变态反应诊疗能力,努力推动变态反应学科在基层落地生根、蓬勃发展,切实筑牢医疗卫生服务基础,保障基本医疗服务供给,为广大百姓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更开创了多学科协同创新的典范模式。正如《合之汇》中所寓意——百川归海,万流归宗。中国变态反应学科正汇聚各方智慧,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壮阔海洋奔涌前行。这场春天举办的学术盛会,必将成为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与全新活力。
来源:变态反应科
作者:高帆 马婷婷
荐稿:马婷婷
摄影:毛会彬 高璐
排版:李春慧
责编:曹翠峰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