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雪岩正处于人生巅峰、洋洋自得之际,却未曾察觉危机已然悄然降临。



当时,中国与法国因越南问题剑拔弩张。左宗棠毫不畏惧法国人,坚决主张开战,他认为中国开战乃是正义之举,还为刘永福的黑旗军提供军火,助力越南抵抗法国。随着局势愈发紧张,朝廷派遣李鸿章前往广东督办越南事宜。李鸿章则主张和平解决越南问题,坚决反对动用武力,他觉得大清难以战胜法国,一旦督战开战,自己必将身败名裂。



此外,还有让李鸿章感到棘手的事情,左宗棠对鸦片深恶痛绝,他认为既然无法禁止鸦片进口,那就增加鸦片加征通行税以限制其在国内的流通。朝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让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进行交涉。威妥玛以增加鸦片进口税作为妥协,要求清廷不要加征鸦片通行税。然而,双方在进口税的数额上存在巨大分歧,中国要求每箱150两银子,英国却只愿交80两银子。李鸿章主张让步,给威妥玛个人情,可左宗棠坚决不肯妥协,致使事情陷入僵局。



吸食鸦片的人

1881年3月初,慈安太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暴病而亡。外界普遍怀疑是慈禧所为,不过并无证据。左宗棠听到消息后,一时心直口快,说道:“昨天看到她还好好的,今天就死了,我不信是病死的。”这话传到了慈禧耳中,慈禧十分不悦。左宗棠为求自保,事后主动请求出任两江总督,离开了权力中枢。自此,朝局逐渐由李鸿章说了算。



慈安太后

左宗棠担任两江总督后,开始插手海防事宜。他请来水师名将彭玉麟,一同商量制造新式兵舰。左宗棠曾主持过福建船政,在这方面颇为内行。将来创办新式海军,左宗棠绝不容许李鸿章的北洋一家独大。但左宗棠的这番作为,也是李鸿章绝对不能容忍的。在这种白热化的政治斗争局势下,李鸿章决定对左宗棠下手。他认为要推倒左宗棠,首先就得切断他的资金来源,而第一个目标应该是胡雪岩。李鸿章手下的谋士盛宣怀、上海道邵友濂等人秘密商定了打击胡雪岩的办法。



李鸿章

此时的胡雪岩正在与洋人进行生丝商战。洋人较为团结,而中国生丝商人却如一盘散沙,致使生丝价格被压得很低。胡雪岩不愿看到洋商长期霸占中国生丝出口市场,于是动员国内丝商团结起来,要求洋商提高收购价格。1882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他以自己的资金为后盾,连续两年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囤积生丝。胡雪岩的打算十分明确,只要垄断了生丝供给端,洋人最终只能找他,价格自然也就由他说了算。胡雪岩投入多达2000万两白银,囤积了占上海交易额三分之二的生丝,还囤了大量茧,企图垄断丝茧贸易,控制西式丝厂的原材料,却引起外商联合抵制。



胡雪岩和丝商

这是百年企业史上第一场中外大商战,洋人的丝厂原材料时断时续,机器经常停工,慢慢就开不下去了。洋人买不到生丝,只能找胡雪岩。洋人找胡雪岩买丝,胡雪岩开价至少3000万两。开始胡雪岩占据了上风,双方都已到忍耐极限,眼见胜负当判。胡雪岩根本没想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被李鸿章的电报局掌控得死死的。在1877年的时候,李鸿章让自己的幕僚盛宣怀在大沽炮台和天津之间架起了第一条电报线路,由此拉开了清代电报事业的序幕。盛宣怀被朝廷任命为电报局的总负责人。偏偏胡雪岩在和洋人进行生丝大战的时候,和各地的商业伙伴经常发电报沟通,李鸿章就对胡雪岩了如指掌。他还跟那些洋商们挨个打了招呼,让他们别找胡雪岩买生丝。



盛宣怀

在胡雪岩全神贯注地与洋人较量之时,一场悄无声息的金融危机正逐步逼近。1876年,河南和陕西首先出现大旱灾情,降水急剧减少,农作物收成欠佳。随后,旱情如同凶猛的野兽一般向整个华北地区疯狂蔓延,黄河、汾河等重要河流纷纷出现大面积断流的状况。这场旱情一直持续到1881年,其中最为严重的是1876年至1879年这几年间,降水量比以往竟然减少了七成以上。这场可怕的旱灾造成了大约2000万人失去生命,受灾人口更是超过了2亿,堪称近30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旱灾。史称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

这场灾害使得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作为金融中心的上海,与其他地区的贸易持续萎缩,大家都预感到一场金融危机即将来临,纷纷把在上海的资本抽回去,为即将到来的艰难时期做准备。从1883年中旬开始,上海的股市直线下跌,几乎没有人能够幸免于难。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剧变,股市进一步下跌。无数股民瞬间破产,借出去的钱根本就收不回来。金融危机突然爆发对于胡雪岩来说,无疑是暴击。不仅让阜康钱庄亏损严重,还导致生丝价格一落千丈。1883年夏,胡雪岩被迫贱卖生丝,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虽然他还不至于破产,但流动资金已经极为紧张了。



晚清的上海

胡雪岩曾代表左宗棠向洋人借款,其中有一笔80万两银子的款项应在十月底归还。通常情况下,还款流程是各省督府收税后,将款项汇集到上海道,再由上海道交给胡雪岩去还款。胡雪岩打听到各省的协饷都已汇到上海,按理说十月底还款没问题。可上海道邵友濂是李鸿章的人,到了十月底,邵友濂找各种理由推脱不付款,还不肯见胡雪岩。前有巨额亏损,后有洋人催逼,海关的钱又不到账,无奈之下,胡雪岩挪用了阜康钱庄的流动资金给洋人还债。这正中盛宣怀和李鸿章的下怀。



盛宣怀安排人四处散播谣言,说胡雪岩生丝生意亏损严重,无力偿还洋人的钱,只能挪用钱庄资金,市面上各种传闻四起。盛宣怀还故意安排一批大户到阜康钱庄提取大量现银。各地储户看到后,再也坐不住了,纷纷去钱庄拿回自己的钱。阜康钱庄上海分号面对无数前来挤兑的人,毫无办法,负责人刘庆春紧急发电报询问胡雪岩,却被盛宣怀拦截,胡雪岩根本收不到电报。得不到指示的刘庆春只能眼睁睁看着挤兑的人来来往往。仅仅一天,上海分号就倒闭了。第二天,北京分号和杭州大本营也出现大量挤兑,阜康钱庄压力越来越大,流动资金枯竭的胡雪岩陷入绝境,很快就撑不住了,经营了三十多年的阜康钱庄,仅仅三天就被挤垮了。



这时的李鸿章还不打算放过胡雪岩。他把胡雪岩在过去向英国汇丰银行贷款时,从利率中拿回扣的事抖了出来,被李鸿章说成是发国难财。国库本就空虚,慈禧太后知道后特别生气,她下了一道密旨,要查抄胡雪岩的资产。从大清首富到破产且负债累累,仅仅不到三天时间,胡雪岩感觉就像做了一场梦。汇丰银行的贷款周转不过来,囤积的生丝又压了大量资金,阜康钱庄在全国都遭到挤兑,再加上触怒了朝廷,这几件事情同时发生,胡雪岩终于扛不住了,彻底一败涂地。这一年胡雪岩59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