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张大爷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抽烟,看着空荡荡的土路直摇头:"去年这时候,东头王婶早该端着热粥来唠嗑了,现在连狗叫都听不着几声。"
这话戳中了村里不少人的心窝子。过去热闹的农村,怎么突然变得冷锅冷灶了?我跟着村里人转悠了半个月,发现了三个扎心真相。
变化一:打工潮冲散了"互助队"
十年前李叔家盖新房,二十多个壮劳力免费帮忙三天,房梁上架时全村人围着喝彩。
现在村里要翻修祠堂,包工头开着挖掘机进场,村主任挨家挨户收钱,年轻人都在群里装没看见。"
现在找人干活得按小时算钱,比城里钟点工还贵!"负责收账的老会计直拍大腿。
最让老人们心寒的是红白事。以前谁家老人过世,全村妇女自带围裙来帮厨,男人们连夜挖坟坑。
现在连抬棺材都要花钱雇人,隔壁村专业殡葬队开价八千块。王奶奶抹着眼泪说:"上个月老伴走的时候,来帮忙的还没送葬车多。"
本图片由本人使用AI生成
变化二:手机成了"新邻居"
村西头小卖部门口,七十岁的赵婆婆和二十岁的孙子各捧手机。老人刷着"广场舞教学",孙子忙着给游戏充值。
"奶,帮我充50块话费呗?""充啥充!上个月刚给你转了两百!"这样的对话天天上演,可祖孙俩真正聊天的时间,加起来还没手机亮屏时间长。
连串门都变味了。以前端着饭碗能串三家,现在家家院门紧锁。刘婶有次去借醋,撞见邻居家儿媳妇正对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就是俺们村留守妇女的苦日子!"
吓得刘婶再不敢随便敲门,生怕自己被拍进手机里。
本图片由本人使用AI生成
变化三:空心村成了"老人国"
村小学撤并那天,二十多个留守娃被接去镇上。李校长收拾教室时发现,有个孩子在黑板角落歪歪扭扭写着:"爷爷奶奶不会视频,我想妈妈。"
现在村里常住的268人里,60岁以上的占190个。卫生所的大夫说,每周最忙是帮老人连微信视频,有次连着帮三个老人调手机,结果全是孩子没接电话。
最让老人们心酸的是过年。以前除夕夜家家户户放鞭炮,现在年夜饭桌上摆着手机支架。
老孙头去年给孙子发了两百红包,孩子收了钱说了声"谢谢爷爷",转头就开游戏语音:"兄弟们冲啊!"老孙头盯着手机屏,直到春晚结束也没等到第二句话。
本图片由本人使用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