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喂,您瞧瞧这科技圈和艺术圈的大戏,可真是越来越有看头了。这年头,不整点“跨界打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科技的。这不,咱们大名鼎鼎的OpenAI,就是那个搞出ChatGPT,让无数人惊呼“要失业了”的公司,又带着他们闪亮登场的新玩具——GPT-4o来了。

啧啧,这免费的“午餐”,砸了谁的饭碗?

先给各位看官捋捋这事儿啊。OpenAI最近开了个发布会,春风得意马蹄疾,隆重推出了GPT-4o。这个“o”据说是“omni”的意思,大概就是“我全都要”的霸气侧漏吧。这新模型厉害在哪呢?不仅能听会说,反应快得像个人类(有时候比人还快,气不气?),关键是,它在图像生成方面的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尤其是模仿特定艺术风格,那叫一个惟妙惟肖。



发布会上,为了展示肌肉,OpenAI的人现场就用GPT-4o唰唰唰生成了一堆图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酷似日本动画巨匠宫崎骏老爷子和他吉卜力工作室风格的图片。龙猫看了都要愣三秒,波妞来了都得怀疑是不是走错了片场。更“贴心”的是,OpenAI还宣布,GPT-4o的很多功能,包括这个强大的图像生成,将会免费向用户开放!免费啊!家人们!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以前可能需要花钱、花时间学习、或者干脆得求着设计师才能搞到的“吉卜力风”插画,现在可能只需要动动嘴皮子(或者敲敲键盘),对着AI说一句“给我画个龙猫在赛博朋克东京街头吃拉面”,Duang!一张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的图就出来了。



这下可好,科技爱好者们欢呼雀跃,觉得“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代终于来了。但另一边,设计圈的朋友们可就炸了锅了,哀鸿遍野,直呼“天塌了”、“要集体改行送外卖了”。你想啊,人家设计师辛辛苦苦学画十几年,对着光影、色彩、构图钻研到头秃,好不容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或者掌握了某种流行风格,结果AI“咔嚓”一下,免费给你“复刻”出来了。这感觉,就像你苦练独孤九剑,刚有点成就感,结果发现满大街都在卖自带无冷却破剑式效果的“倚天剑”,还TM是免费领取的!能不崩溃吗?

奥特曼“低头求饶”?科技巨头的“凡尔赛”式担忧

更有意思的是后续。据说啊,OpenAI的CEO,那位大名鼎鼎的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不知道是在发布会上还是在哪,说了句类似希望吉卜力工作室别生我们气之类的话。这话传着传着,到了一些标题党手里,就变成了“奥特曼向吉卜力求饶”。

哎哟,这可真是太“谦卑”了。一个手握颠覆性技术、估值几百上千亿美刀的科技巨头掌门人,对着一个靠手工绘画感动世界的艺术工作室“求饶”?这画面,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子……嗯,凡尔赛文学的味儿。就好比一个开着坦克进瓷器店的人,一边履带嘎吱作响,一边小心翼翼地说:“哎呀,您这儿的宝贝可真漂亮,我尽量不碰坏哈,碰坏了您多担待。”

他这是真怕吉卜力生气吗?还是说,这是一种更高级的“炫耀”?“你看,我的AI太牛了,连吉卜力的风格都能模仿,我都担心他们会找我麻烦呢!” 顺便还制造了话题,你看这不就上了新闻头条了吗?高,实在是高。这波操作,既秀了肌肉,又显得自己“懂礼貌”、“有反思”,还顺带收割了一波流量。至于那些被“误伤”的设计师们?嗯……时代的浪潮嘛,总得有人被拍在沙滩上,对吧?(此处应有狗头保命)

争议来了:这“艺术民主化”是福是祸?

好了,讽刺归讽刺,这事儿确实抛出了几个值得咱们掰扯掰扯的问题:

  1. 1.AI模仿艺术风格,算不算“偷”?吉卜力的风格是几代动画人心血的结晶,有着独特的审美和精神内核。AI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模仿出来,这在法律上怎么界定?在道德上又该如何评价?以后会不会出现“风格版权”这种东西?
  2. 2.“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美梦,会不会变成“人人都是廉价复制品生产者”的噩梦?当获取某种风格的图像变得如此轻易且免费,会不会导致这种风格的“通货膨胀”,最终让原创的价值被稀释?长此以往,还有人愿意花十年磨一剑去创造真正独特的东西吗?
  3. 3.设计师的“天塌了”,是真的塌了,还是杞人忧天?技术进步淘汰旧职业是常态。设计师们是真的要被AI取代,还是说他们的工作内容会发生变化,比如从“画画的”变成“指挥AI画画的”——也就是所谓的“AI沟通师”或“提示工程师”?但这种转变,门槛又在哪里?价值又在哪里?



“活下去”的方法论?给设计师们(以及我们所有人)的几条“毒鸡汤”

面对这种“科技霸凌”,咱们也不能光顾着哀嚎或者阴阳怪气,总得想想辙吧?虽然我这儿给不出什么灵丹妙药,但可以提供几条不保证管用但绝对政治不正确的“方法论”,供各位参考:

  1. 1.打不过就加入(然后卷死他们):赶紧的,别抱怨了,学AI去!学怎么写提示词(Prompt),学怎么用AI辅助创作。争取比AI更懂AI,用AI武装自己,去抢那些还不会用AI的人的饭碗。卷起来!
  2. 2.寻找AI的“阿喀琉斯之踵”:AI现在强的是模仿和缝合,但它真的懂“人味儿”吗?它能理解甲方那些“五彩斑斓的黑”吗?它能跟你唠嗑唠到深夜,然后在微醺中迸发出绝妙的创意吗?(好像……也不是没可能?)总之,找到那些AI暂时还无法染指的、高度依赖人类情感、沟通、独特体验和深度思考的领域,深耕下去。
  3. 3.拥抱“小而美”和“手作的温度”:当工业复制品泛滥的时候,手工艺品反而可能更有价值。强调你作品的“人情味”、“独一无二”、“手工绘制的笔触感”。当然,前提是你的“手作”真的有那个水平和特色,而不是单纯因为“慢”。
  4. 4.从“画图匠”到“视觉策略师”:如果纯粹的绘画技能容易被替代,那就往上游走。去做品牌视觉顾问、创意指导、艺术总监,去提供策略、想法和审美判断。让AI成为你执行想法的工具,而不是你的竞争对手。
  5. 5.躺平,或者转行:嗯,实在不行,就像大家调侃的,学学挖掘机、学学修家电,或者干脆……研究一下怎么给AI当“保姆”?毕竟,未来社会总需要人来维护这些越来越聪明的“主子”吧?

说到底,这GPT-4o免费生图也好,奥特曼的“凡尔赛求饶”也罢,不过是科技发展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只是这浪花打在不同人身上,滋味那是天差地别。有人觉得是甘霖,有人觉得是冰雹。至于未来艺术和设计的路怎么走?谁知道呢。没准儿过两年,AI自己都开始抱怨“哎呀,这些人类太卷了,净让我干些没创意的活儿”呢!

那么问题来了,各位看官,您觉得,当AI能免费“画”出一切时,我们还需要人类艺术家吗?或者说,到那时,“艺术家”的定义又会是什么呢?评论区聊聊呗?(手动滑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