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洲周刊》2017年2月19日报道,美国在1988年强行拆卸台湾核武设施,使台湾长达19年的核武发展告终,关键人物是替美国中情局当卧底的时任“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长张宪义。他的行动改变了两岸军力均势,引发历史巨大争议。有人认为他是叛徒,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前“国安会秘书长”康宁祥在其回忆录《台湾,打拼》一书中,对台湾发展核武的过程有很深入的叙述。“不要小看台湾,台湾确实有能力发展核武,当年有能力,现在也有能力。”康宁祥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
1988年1月18日,台湾"国防部". 这里正在召开一次非同寻常紧急的秘密会议,因为据中山科学研究院报告,有着上校军衔,身负重大机密项目的核能研究所副所长张宪义失踪了. 从1月11日起,军方召开了每年例行一次的,为期五天的"自强会谈",张宪义因为是核能所的上校副所长,因此向核能所请假,回到军方参加会议.但只参加了11日当天的会议,会议结束后就不知去向.第二天起,张宪义就连续缺席会议.军方以为他可能返回。
张宪义(资料图)
1945 年生于海南的张宪义,幼年随父母迁居台湾。他凭借惊人的数理天赋考入台北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1965 年毕业后,他被直接调入中山科学院筹备处,参与台湾早期核武研发的 “新竹计划”。此时的台湾,在美国核保护伞下蠢蠢欲动,蒋经国主导的 “国防自主” 战略正迫切需要核技术人才。1968 年,张宪义成为 “桃园计划” 核心成员,负责通过重水反应堆提炼武器级铀 235。这个 23 岁的年轻人,每天穿梭于戒备森严的核设施,逐渐掌握了台湾核武计划的命脉。
蒋介石大规模的派人去美国留学的时候,美国就已经注意到他们的动向,张宪义也成为美国研究的主要目标。由于张宪义只是一个学生,美国并没有太关注他。直到张宪义进入核武器研究小组后,美国才找上张宪义。张宪义在研究小组内职位也得到晋升,而蒋介石他们也信誓旦旦的认为,核武器很快就能研究出来。这个时候美国又一次联系上了张宪义,这一次张宪义并没有摇摆不定,而是选择了出卖台湾。当时台湾并没有放弃内陆,蒋介石还特意让战斗机带着小型的原子弹飞往内陆。
张宪义(资料图)
他坦言两岸之间确实存在政治纷争,但是“我认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使用任何致命化学武器或核武都不合理”。1986年,俄罗斯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灾,数十万人遭受辐射污染,这项意外再度强化张宪义的信念,“必须停止台湾核武计划”。张氏夫妇与子女1988年1月在中情局安排下秘密离台、前往美国。美国政府利用蒋经国去世后的变局,施压李登辉终止核计划。数月后,美方派员拆除台湾的钚分离厂,并移除重水及使用后燃料,确保台湾无法继续推动核武器研发。
1988年1月18日,美方和国际原子能总署突击检查台湾的“中科院核研所”,将核研究仪器设备一件不留,全部装上飞机,台湾的核武研发计划随之彻底泡汤。可以设想,如果不是张宪义告密,台湾研制原子弹的步伐很可能便会加速。一旦如此,两岸和平与祖国统一大业肯定会遇到极大阻力。晚年的张宪义一直在替自己辩解,他之所以不想让台湾研发出原子弹,是因为不想做中华民族的罪人。
张宪义(资料图)
1990年,张宪义全家扎根美国爱达荷州。张宪义在美国过得蛮平淡的,他对核武器相关的争议,总是心里有个疙瘩,始终放不下。在2016年,这位古稀老人终于开口聊起往事。张宪义轻声感慨:“热爱台湾,不一定非得拘泥于待在这块土地。我,正宗的台湾人,同时也是名正言顺的中国人。真心不愿看到海峡两岸的同胞自己互相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