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迎来历史性一刻——全球首款“每月仅需注射一次”的创新药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张处方,5名患者成为首批受益者。这一突破不仅为近千万中国患者点燃希望,更意味着“清除脑内毒素、延缓遗忘”的精准治疗时代正式开启!
一、一针“靶向”毒素,让大脑“大扫除”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的残酷在于,它像一块橡皮擦,一点点抹去患者的记忆与认知能力。过去,药物仅能短暂缓解症状,无法阻止病情恶化。而此次获批的多奈单抗,直击疾病核心——β淀粉样蛋白斑块。这种异常沉积的“脑内垃圾”,被证实是导致记忆衰退的元凶。
多奈单抗如同一把“智能扫帚”,能精准锁定斑块,激活人体自身清理机制。研究显示,66%的患者用药1年内成功清除淀粉样蛋白,达到停药标准。更振奋的是,早期患者坚持治疗18个月,疾病进展风险最高降低39%,认知衰退速度减缓35%。这意味着,患者有望从“被动延缓”转向“主动阻击”病情!
二、每月一针,告别“住院输液噩梦”
过去,类似药物需频繁输液(如每两周一次),患者常因奔波医院而身心俱疲。多奈单抗的“四周一针”设计,大幅降低治疗负担。宣武医院神经疾病专家贾建平教授直言:“便捷性提升后,患者依从性翻倍,疗效自然更有保障。”
首批接受治疗的张阿姨(化名)家属感慨:“母亲确诊三年,跑医院像上班一样。现在每月一次治疗,她终于能在家多陪孙子了。”这种“减负”不仅关乎时间成本,更让患者重拾生活尊严。
三、早期干预成关键!专家呼吁:别等“忘了家”才就医
“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永远不嫌早!”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唐毅强调,新药疗效在疾病早期阶段尤为显著。然而,我国近半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错过最佳干预窗口。为此,医院同步推动早期精准诊断体系,通过淀粉样蛋白PET影像、基因检测等技术锁定高风险人群,让治疗“关口前移”。
值得关注的是,多奈单抗的说明书明确标注“斑块清除后可停药”,打破传统终身用药模式。这种“阶段性治疗”理念,既降低长期用药副作用风险,也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压力。
四、中国创新力量崛起,老年健康防线再升级
从2024年仑卡奈单抗首方,到如今多奈单抗落地,宣武医院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始终引领国内AD治疗前沿。院长赵国光表示,医院将整合神经科学与老年医学资源,构建全国认知障碍诊疗网,让创新疗法惠及更多患者。
与此同时,上海华山医院也于同日完成多奈单抗首针注射,12名经严格筛查的早期患者加入治疗队列。南北两大医疗高地的联动,标志着我国AD治疗正式与国际接轨。
结语
阿尔茨海默病曾是医学界“最难攻克的堡垒”,如今,每月一针的“中国处方”让遗忘的时钟开始减速。未来,随着早期筛查普及与创新药可及性提升,“老去”未必等于“失去”——这场对抗遗忘的战役,我们正迎来转机。
#阿尔兹海默病新药开出全国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