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创客公社 吴昊钰
据新华日报,3月29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在南京会见国际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
丘成桐,一个扬名数学界的名字。他证明了著名的卡拉比猜想与爱因斯坦方程中的正质量猜想,并对微分几何和微分方程进行重要融合,解决问题,影响直至今天,并荣获国际数学界最高荣誉的菲尔兹奖,即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因为“希望为中国做一些事情”,他设立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担任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中心主任,且不拿薪酬。
通过梳理丘成桐先生与江苏的渊源,我们发现,早在2009年,丘成桐就第一次到东南大学访问,此后在2016年被聘为东大名誉教授,并在2017年揭牌成立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
此次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一同会见丘成桐,具体聊了什么,释放了哪些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到访江苏,丘成桐还来到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第一中学、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与师生互动交流,并寄语江苏学子:“希望江苏的孩子,志向要更崇高一点,为人类、为国家把基础学问做好,贡献更多力量。”
在谈及回答学生问题时,他也特别提到:“人工智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在概念创造、人类情感上,它始终无法超越,它也代替不了我们人类的思维,我们一定要思考、思考、再思考!”
江苏与丘成桐“牵手”已久
丘成桐,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
初中二年级,他第一次接触几何定理,便赞叹几何的美丽,“数学的文采,表现于简洁。寥寥数语,便能道出不同现象的法则甚至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
大学时期,丘成桐在读到用戴德金分割(Dedekind cut)构造实数的方法后茅塞顿开:连最基本的实数系统都可以严格地建立起来,这令他兴奋万分。
在他看来,“数学可以用很少的语言来描述你周围的世界,它的描述可以是精确的。”至此,丘成桐也立下了一辈子做学问的志愿。
因为兴趣和热爱,丘成桐在27岁证明了困扰数学界22年之久的0“卡拉比猜想”,33岁成为第一位获得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
1979年,丘成桐应华罗庚邀请回国访问,此后他便开始为中国数学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2021年,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在丘成桐的推动下成立,致力于培养中国科学界的“将才”,引领和带动中国乃至世界数学、理论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的发展。
目前,江苏有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市第一中学、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省苏州中学校、江苏省天一中学5所学校被授权开设了“丘成桐少年班”。据了解,南京外国语学校即将毕业的第一届丘成桐数理贯通班同学中,已有7名通过数学和信息学竞赛被清华和北大录取,20名同学被国内一流高校录取,11名同学被斯坦福大学等国外名校录取。
而若溯及丘成桐与江苏的渊源,其实还可追溯至2009年,他第一次到东南大学访问。
此后,丘成桐在2016年被聘为东大名誉教授,并在2017年揭牌成立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当时,他曾说,东南大学是江苏的智力优势资源。“无论是江苏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是经济发展水平,我都一直很关注,希望江苏发展得更快一些。”
丘成桐曾建议,江苏对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的视野应该更放宽一些,要学习、吸收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些务实高效的举措,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发挥一流人才的作用,真正依托科技取得发展。
同时,他也关注到,“一些民营企业致力于公益事业,关注基础理论研究,有的还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和捐赠,这说明江苏企业家有眼光、有情怀。如果地方政府能调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的交叉融合,一定可以取得更快、更高效的发展。”
江苏省委书记和省长为什么要
一同会见丘成桐?
那么,回到最新发生的消息,江苏省委书记和省长为什么要一同会见丘成桐?
笔者认为,这场高规格会晤,折射出了江苏以基础学科为支点撬动全局创新的战略意图。
具体体现在3大方面:
一是,对自然学科的重视。
近年来,江苏在应用技术领域表现亮眼,但例如工业机器人导航依赖的几何算法、智能电网优化的数学模型,均需数学理论的支撑。在会谈中,信书记强调,“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
因此,通过与丘成桐教授的合作,江苏也可补强基础研究短板,将数学从“幕后工具”升级为“创新引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苏州量子中心等一众大院大所在江苏相继落地,我们也能看到基础研究与江苏的双向赋能。
二是,为江苏的“人才棋局”关键落子。
开年以来,DeepSeek、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城市对人才的关切和渴望。
此次会见,信书记特别提到,“希望丘成桐先生发挥专业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助力江苏打造高能级的数学领域科研平台,帮助江苏引进更多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选拔培养更多有潜质的优秀学生。我们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各类人才在江苏潜心研究、各展其才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
因此,丘成桐与江苏的联动,不仅是学术资源的引入,更是国际创新网络的接入,这可形成“以才引才”的链式反应。这些年来,无论是成立“东南大学丘成桐中心”,还是在5大中学开设“丘成桐少年班”,都彰显了江苏与丘成桐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端研究人才完整链条”的决心。
三是,形成江苏“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作为教育大省,江苏高校林立,拥有雄厚的学术资源。目前,江苏高校的科技成果也正在积极推动集聚落地,加速释放创新转化势能。
例如,2024年底,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行,活动促成签约超350项,意向成交金额近40亿元。此外,就在上月10日,江苏首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完成工商注册,总规模5亿元,将聚焦未来网络通信、第三代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等领域开展直接投资,同时重点支持生物医药与信息通信领域项目,旨在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
此次会见中,丘成桐也提到,“江苏人杰地灵,创新氛围浓厚”,并承诺“将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在平台搭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由此,江苏亦可借鉴丘成桐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的“领军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轨制,让科研与市场需求更早对接,让科技成果更快福泽社会。
如此,一个重视创新、珍重人才的江苏便更值得期待了!
文章素材来源:
新华日报:《著名数学家丘成桐寄语江苏学子—— “为人类、为国家把基础学问做好”》
交汇点:《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期待江苏发展得更快一些》
欢|迎|联|系
文稿相关问题反馈,请联系: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读者群,请联系:chuangke-jun
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或联系:chuangke-jun
重丨磅丨报丨告
江丨苏丨创丨投丨圈丨年丨度丨活丨动
丨 丨 丨 | | |
江丨苏丨高丨校丨创丨业丨图丨谱 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