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型基础规范
弓步:前腿屈膝,膝盖不超脚尖,后腿微屈前蹬,脚尖内扣45°。重心分配为前七后三,两脚横向间距约肩宽,避免膝内扣或外撇。例如“野马分鬃”动作中需保持立身中正,呼吸配合重心下沉。内劲传导时,腰胯右转,劲力经腿、膝至脚跟,形成钻地之力,稳固支撑腿后再迈步。
马步:双脚平行开立,间距约1.5-2倍肩宽,屈膝半蹲至大腿稍高于水平,重心居中。如“揽扎衣”动作中需沉胯敛臀,避免身体前倾。
虚步:后脚踏实承重,前脚脚尖虚点地(如“白鹤亮翅”),两脚跟纵向、横向间距约5厘米,重心分配前虚后实。练习时需松胯敛臀,保持脊柱直立。
二、步法核心要领
重心虚实转换:始终单脚承重,避免“双重”。根据动作需求调整重心比例(四六至二八开),如陈式太极拳发力时重心左移或右移。转换时需以腰胯带动,保持肩胯同步旋转。
行步轨迹与高度:进步时脚跟贴地铲出,脚高不超过踝关节;退步时脚尖先触地,脚高不过踝。侧移步以前脚掌内侧先着地,连续侧移需沿横线平移。
步幅与间距控制:步幅以个人腿长调整:弓步前后距约2-3脚长,虚步约20厘米,马步横向宽于肩。步幅过大易失稳,过小则劲力不达。
三、进阶协调技巧
上下相随下肢运劲时,上身同步调整。例如前脚进步,命门后贴,丹田前卷,形成“一动俱动”的整劲。
轻灵沉稳结合:提脚如“点起”(脚跟外侧先离地),落步如“生根”(全脚掌踏实)。转换时保持支撑腿稳定,重心在支撑面内移动,避免起伏。
内劲与呼吸配合:吸气时身体微提,呼气时松腰塌胯。例如“如封似闭”转“开合手”时,跟步半步需配合呼气下沉。
四、易犯错误与纠正
重心偏移失控:通过站桩强化腿力,重心转换时腰胯先动,保持肩胯对齐。
步法僵硬:练习“旋踝转腿”,提腿时支撑腿内旋,迈步时外旋,增强灵活性。
身形起伏:控制膝胯开合幅度,步法转换时屈膝与伸腿速度一致,保持高度恒定 。
通过规范步型、细化虚实转换,结合内劲与呼吸协调,可逐步实现“迈步如猫行”的太极境界。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