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票”登场:拆迁安置的新剧本

3月26日,西安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实施回迁居民房票选房,回迁居民凭安置房票现场选择星皓仕嘉楼盘商品房,共分配住房460余套,涉及900余名被拆迁群众的安置。



这是西咸新区“房票安置”政策落地后的首次实施

3月26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关于规范城市更新实施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宣布自2025年4月9日起施行。其中,“房票安置”进入公众视野。这张小小的“票”,背后藏着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房地产市场的库存焦虑,以及拆迁户的安居梦。

“房票”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房票”就是拆迁补偿款的“代金券”。政府把你的房屋征收补偿款货币化,再发你一张“房票”,凭票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区域内购买政府指定的商品房。

目前,房票安置的操作方式是政府按照每平米价格对拆迁群众予以补贴,且按照户口在册人数每人一定平米数量进行补贴,拆迁群众需要补足剩余差价款。



谁在玩“房票”?

别以为深圳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其实,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试水房票安置。广州早在2023年就推出了“房票安置房源超市”,郑州、西安、漳州等城市也相继启动相关试点。

但在过去房地产市场去化好的时候,房票安置无法大面积推行开,在当下市场环境下,房票安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一场“印钱”游戏吗?

严格来说,房票安置是一种地方政府“化债”的手段。房地产市场好的时候,政府直接拿钱补偿,拆迁户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但如今市场承压,政府现金流紧张,房企库存高企,于是“房票”应运而生:

对政府而言,减少现金支出,减轻财政压力,一张票相当于一次“财政印钞”。

对房企而言,加速库存去化,把“卖不掉的房”变成“拆迁安置房”。

对拆迁户而言,获得的是可上市交易的商品房,但也面临可选房源有限、区域性限制、房票套现政策性限制等问题。



“房票”是个双刃剑?

从市场角度看,房票安置的确能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对新房市场,房票加速库存消化(尤其是拆迁范围附近价格较低的新建商品住房),让开发商手里的“烫手山芋”找到归宿。

对二手房市场,若政策进一步放宽,允许房票购买二手房,那对“冷冻”的二手房交易无疑是场及时雨。

对拆迁户,意味着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等待回迁房的建设,现在可以直接入住,在拿到房产证后上市交易。

但问题也不少:

拆迁户是否真能选到合适的房? 有些年长者信息渠道有限,对政策理解不透,可能面临“选房难”的问题。

如果新建商品住房被纳入可选范围,目标客群的突变,房票带来的集中去化可能导致部分楼盘入住人群结构突变,后期物业管理、社区环境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房票有政策优惠时效性限制的问题。



未来的“房票”还能怎么玩?

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下,房票安置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如果西安等城市能进一步开放“房票购二手房”,或许能给二手房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促成更良性的市场循环。归根结底,房票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真正保障了拆迁户的权益,同时在地方财政困难的当下能否成为推动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房票安置早已提出,在当下开始全国范围推行,是解决目前房地产市场困境的较优方案,至于落地结果如何,还有待市场的检验。至少在西安新房与二手房快速“极冻”的局面之下,让人看到了一丝破局的希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