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刘杰)当晨曦染透秦岭的层峦叠嶂,牛背梁的山涧已泛起粼粼波光。4月17日,西安市五环中学高二年级的学子们携书卷,背行囊,循着溪流的清音,叩响了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大门。一场融合自然野趣、非遗匠心与古寨烟火的研学之旅,就此展开…


登高揽胜 步履丈量青峰,呼吸写意山河



木栈道如琴键般蜿蜒入云,少年的脚步声惊醒了沉睡的苔痕。山径逶迤,溪流淙淙如银链坠地,飞瀑溅玉似白练垂空。汗水浸湿衣襟,笑语却漫过林梢,山风裹挟着松香,将“坚持”二字悄然刻进少年心间。



登顶后,天高云淡。此刻的牛背梁,不仅是地理课本上的海拔数字,更是青春攀越的勋章。

植物拓印 以草木为墨,封存秦岭心跳

林荫深处,非遗传承人展开一方素布,木槌轻叩间,叶脉如经络般苏醒。“拓印不是复制自然,而是让草木的灵魂在布上重生。”导师话音未落,同学们迫不及待拾起槌柄开始体验。




槌声咚咚,绿汁晕染,有人将枫叶拓成蝴蝶振翅,有人借野花勾勒星图,更有调皮男生把沾满草汁的手掌印在同伴衣角——秦岭的草木气息,就这样与少年的嬉闹交织成诗。

终南山寨 石墙斑驳处,触摸时光掌纹


终南山寨藏在秦岭深处,在古代,这里曾是高人逸士隐居之所,但今天的终南山寨已经成了旅游胜地,曾经的山居别院,也成为了今天人们打卡取景处,虽然时光匆匆,但仍可在这里,一窥千年前的人文风貌。




夯土墙上的裂痕如老人皱纹,檐角风铃摇晃着旧日叮咛。向导指向寨门石臼:“百年前,这里的碾米声能从清晨响到日暮。”学生们抚摸石磨的沟壑,俯身细看窗棂雕花,手机镜头对准竹篓、蓑衣、熏黑的灶台,仿佛要将时光碎片悉数收藏。有学生轻声感慨:“原来真正的文化传承,是让老物件活在人间烟火里,而不是锁在玻璃柜中。”


暮春时节,以脚步为经纬,以匠心为笔墨,高二年级学子书写了一卷与秦岭对话的青春手札。研学的景色已成为记忆,留存在我们的人生记忆中,处处是风景,事事皆学问,只要善于发现,哪里都有美的存在。

愿这场研学之约,成为少年记忆里一枚会发芽的种子:当那一天他们立于人生高处回望,定会看见,十七岁那年的自己曾站在牛背梁上,与山河对答,同自然交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