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正在休息的叶剑英突然打响了一个电话,他面色沉重,似乎有什么大事。

电话那头的人应了之后,叶剑英严肃地说着:交代你个事,这个事只有你能干得了。

原以为那头的人会爽快答应,可没想到等来的却是一阵支支吾吾的声音。

为何电话那头会如此勉强,叶剑英究竟交代了什么事?



宋时轮是最合适的人选

1981年,中共中央决定为各个元帅写传记,记录他们的峥嵘岁月。此事一经宣布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中央也很快成立了专门的编写组,开始传记的编写工作。

叶剑英的编写工作是由军事科学院负责的,从建国之后他就在此处任职,因此此事交给他们也合乎情理。

宋时轮作为军事科学院的院长也参与了编传的工作,他从战争年间与叶剑英相识,而且又在工作中多次受到叶帅的照顾,作为编传参与者相当合适。



编传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可叶帅此时又犯了难,序言究竟找谁呢?

编传的负责同志们思考再三后询问叶剑英,想看看他有哪些推荐的人选。对于此事,叶剑英没有过多考虑,他心中早已有了最佳人选。

叶剑英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与自己交好的宋时轮,宋时轮战争时期就与自己相识,对自己的了解也足够,文采也相当可以,而且两人感情深厚,可以说宋时轮具备这个为自己写序的所有硬性条件。



叶剑英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一旁的警卫员,警卫员听后大吃一惊,他认为比起宋时轮有太多人可以为叶帅写序了,宋时轮绝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原来警卫员认为一般传记中的序需要非常有名望的人书写,叶帅作为开国元帅,有大把人愿意为他写序,而宋时轮与他身份相差太多,作为写序的人选着实不太合适。

其实警卫员的想法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想法,一般大家也都会选择更加有威望的人,可叶剑英偏不这样想,他将警卫员斥责一顿,说着:只有宋时轮能写得了,他才是最佳人选。

宋时轮拒绝叶帅请求

宋时轮可能很少人听过这个名字,可要是了解历史的一定知道他,这个人可不简单,当年抗美援朝时期他带领一个兵团,直接干掉了美军的一个建制团。



1950年11月,宋时轮接到上级命令,率领新成立的志愿军第九兵团赶赴抗美援朝战场,按理说上级命令必须遵守,可彼时第九兵团根本没有准备充足,先不说为期三个月的入朝工作还没结束,再者就是第九兵团将近15万人的棉服也没有准备好。如此着急的调遣一定会损伤这支刚组建起来的队伍。

宋时轮了解这些,可即便这样他也没有多说什么,他知道组织的安排都是有道理的,这说明前方战事非常凶险,作为后备补充力量的他们需要赶紧补上。

之后,在宋时轮的指挥下,这支部队出发了,将近15万人浩浩荡荡地前往了长津湖一带参与战斗。



宋时轮的指挥非常巧妙,他带领部队从密林深处中穿过,愣是没有被美军发现,15万人的到来补充了前方的战事损失,这也被美国专家称为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彼时的朝鲜正是最冷的时候,当地气温零下40度左右,可宋时轮依旧带着众多战士克服严寒英勇作战,之后第九兵团的第二十七军更是骁勇善战,全数消灭了美军加强团第三十团,这也成为了我军有史以来第一次消灭美军建制团的历史奇迹。

宋时轮的功绩不止如此,他从二十多岁参军以来就屡立战功,之后更是跟随大部队身经百战,有了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

不仅如此此人军事素养极高,经常带领部队突出重围,深受叶剑英等一众领导人的赏识,因此这次的写序任务叶帅才第一个想到了他。

很快,叶剑英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宋时轮,原以为宋时轮会欣然接受,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常有。

可同警卫员的反应一样,宋时轮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直接大惊失色,拒绝了叶帅的要求,他称自己难以担当这样的重任,还请叶帅去另找高明。



宋时轮极力了拒绝了叶剑英的要求,这放我们常人来说完全不可能,叶帅如此赏脸,当然应该接受。

但宋时轮不这样想,因为身份和地位的问题,他觉得自己不够格来写叶帅的序言,与警卫员的担心一样,宋时轮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之后宋时轮干脆躲着叶帅,叶帅找他他就称自己有事,甚至直接闭门不见。

看着宋时轮如此拒绝自己,叶剑英按理说不该那样坚持,可叶帅却不同常人,与之前想的一样,他觉得只有此人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叶剑英趁着休息的时间给宋时轮去电话,电话接通后他说:这个事情只有你能做,你必须要接受。

叶帅语气严厉,不容得拒绝。

叶剑英极力地坚持,宋时轮也不好再拒绝了,他支支吾吾地回答,点头将此事应了下来。



两人的缘分由来

宋时轮对于叶帅的感恩无以言表,他很感激这个从抗战年间就一直帮助自己的老前辈,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叶剑英的扶持,他也很难有今天。

宋时轮与叶剑英的相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叶剑英的名号宋时轮早有耳闻,作为全党打仗能手的存在,宋时轮对他钦佩不已,甚至将他作为了自己学习的目标。

1946年,宋时轮偶然间来到了北平,在叶剑英的手底下工作。彼时组织安排宋时轮协助叶剑英同国民党谈判,一同为解放全中国努力。

来到了榜样身边,宋时轮的心情激动万分,不过他可没有因此出现差错,他能力也是相当出众,期间为叶剑英解决了不少麻烦事,其中整理资料、寻找漏洞都处理的相当得当。

据记载,谈判期间,宋时轮还顺利拆穿了国民党的阴谋,指出了他们假和平真独裁的目的,因此受到了死亡威胁。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叶剑英对这个年轻人十分满意,他认为此人有担当,而且非常勇敢,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在1957年,两人的缘分再次续写。

11月,叶剑英接到党委的任务,建立一所军事科学院,培养下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叶剑英虽说感觉压力山大,可奈何组织的安排,还是接下了这个任务。很快,他开始了学院的工作建设。

在党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军事科学院开设起来,可是在选择副院长等一系列领导时,他们犯了难,军事科学院作为秘密机关单位,必须要选择一个可以信赖而且能力极高的人。

叶剑英在左思右想后,选择了宋时轮,他认为这个年轻人英勇无畏,且军事素养极高,绝对是个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在叶帅的举荐下,宋时轮担任了军事科学院的副院长。

宋时轮一生中受到了叶剑英多次的照顾,对叶帅的恩情可谓是无以言表,他认为叶帅就是自己的贵人,若不是因为他,自己可能到不了今天这个地位。



《叶剑英传》

感恩之情没齿难忘,宋时轮也知道叶帅要求自己做什么都应该心甘情愿的去做,可偏偏写序他不能答应,身份差距太大,即使叶帅不介意,自己也不能这样做。

可是叶剑英对此事太过坚持,甚至不惜打电话让自己同意,没办法宋时轮必须答应。

叶剑英对自己写序的坚持让宋时轮意想不到,原以为这只是叶帅对自己的简单寒暄,没想到他对自己如此认定。

再推辞下去就不礼貌了,宋时轮终于接受了这个建议,不过他提议自己可以写后记,这样也不会有身份地位的烦恼。

叶剑英看拗不过此人,于是只好答应下来。

接下任务之后,宋时轮紧锣密地忙活起来,他承诺自己要认真书写绝不敷衍,就一定会做到,而且就凭借多年以来叶剑英对自己的照顾与帮助,这次的任务也必须好好完成。

写序时期,宋时轮认真回忆之前与叶剑英相识的点点滴滴,回忆他在抗战时期中的突出表现,对共产事业的无畏奉献,以及多年革命中不可磨灭的功绩。



在叶剑英身边呆的时间非常长,宋时轮对叶剑英的事迹非常清楚,但即便这样他也不敢马虎,他将自己对叶剑英的感情以及所有时间都融入到了这篇稿子中,他四处奔走带向人调查叶帅多年前的功绩,将此一一不落的写到序言之中。

宋时轮的任务完成底的非常好,他将自己的感情以及叶帅做出的功绩全都书写在《叶剑英传》中,之后更是成为了开国元帅传记的代表作。

可惜唯一遗憾的是,等到传记发表以后,叶剑英已经去世,他没能等到这本传记,更没看到宋时轮为自己写的后记。

不过,《叶剑英传》在我们后辈之中流传下来,叶帅的一生都被记录在册,他的英勇无畏被更多的人熟知,即使历经数年也不会被人忘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