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蕾虎先锋时装艺术节的第五与第六天,weiræn、swaying/knit、AO YES凹是与 SHUSHU/TONG 四个品牌各自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展开一场关于身体、情绪与视觉叙事的探讨。它们共同指向中国独立设计当下的新趋势:不再急于建立外在“风格”,而是以内敛、诗意、甚至隐秘的方式,重构时装的表达路径。
weiræn 构建出一个潮湿、异化、生长的幻想空间。模特仿佛游走在进化边缘的生命体,服饰成为非人世界的外壳,呈现出一场身体与技术、美与危险共生的视觉寓言。swaying/knit则以“山间织女”为主题,将编织还原为一种有温度、有节奏的手工劳动。在静默的炉边场景中,织物包裹身体,也包裹记忆与情感,针线之间藏着女性温柔而坚定的力量。AO YES 延续其独有的东方情绪笔触,以“未读脚本”为题,借制服、盘扣、折痕等符号隐喻青春中那些未说出口的感情。红色不再热烈,而成为被压抑与含蓄的象征,仿佛封存在书页中的告白。SHUSHU/TONG 则以“双生”为叙事线,描绘女孩在身份之间的自我寻找。叠穿、错位与重复勾勒出成长的迷宫,配饰中的花束、手工绣片与生活物件,共同书写一个更复杂、更真实的“她”。
四场秀在风格、气质与构建方式上各自独立,却又在对身体、材料与情绪的敏锐感知中达成共振。它们用各自的语言为当代表达留出缝隙,让时装真正成为情绪的容器、记忆的转译器,以及自我叙事的场域。
在 2025 秋冬系列中,weiræn 继续推进其一贯的幻想叙事风格,却将视觉与概念推至更为繁复的边界。本季灵感源自早期尼德兰画家 Hieronymus Bosch 的旷世之作《人间乐园》三联画——这幅充满异象与道德暗喻的中世纪图像,被品牌转译为一组游离于现实与幻想、自然与异化之间的视觉寓言。weiræn 将其解构为一种“非人世界”的镜像:既不是人类所构建的社会秩序,也不是自然本身的原始逻辑,而是一种处于“演化边缘”的存在状态。服饰仿若画布上的裂缝,透出隐秘而妖异的生命体质,一个异质的“人间”在此悄然生长。
服饰整体轮廓如生物学中的“异化结构”,将身体包裹、切割、重塑,模特的步伐像是某种仪式般的进化瞬间。黑色皮革勾勒出一袭极简而锋利的长裙,透明装置结构从肩部高高扬起,蜿蜒遮蔽面部,仿佛是一片即将展开的昆虫翅膜,又像从身体生长出的有机硬壳。材质光泽带有压抑的未来感,暗示着个体在技术、肉体与精神三重维度上的进化焦虑。随后造型以扭曲的金属丝结构与肌肤近乎零距离的接触,塑造出流体感极强的视觉体验,服装与身体之间不再是包裹与被包裹的关系,而是某种交融、共生甚至寄生的状态。
系列中大量使用多层织物与不规则剪裁,不再强调廓形的逻辑性,而是仿效自然中不对称、偶然生成的生物形态——如藤蔓、鳞片、浮游生物的触须。银色金属丝线贯穿全场,有时游走于肌理之上,有时像血管一样潜入皮肤质地的半透明面料之中,模拟仿生脉络的同时,也暗示服装自身的“生命性”。而那些半透明螺旋状管体如触角般缠绕模特身体,泛着冷调虹彩,像某种尚未命名的深海生物,刚刚浮出水面。那是一种“轻”的防御,一种美学上的拟态生长。
weiræn 一直尤为擅长营造出一种湿润、微温却令人不安的视觉氛围。系列中运用了大量褶皱薄纱、珍珠珊色、近乎腐朽的黑褐色织物,营造出潮湿却非女性化的“朦胧质感”。这种质感在某一造型中被推向极致:透明的水晶状裙身自肩颈滑落而下,如珊瑚般缠绕全身,又似人鱼尸身被海水吞没后遗落在礁岩上的藻屑。模特仿佛正从 Bosch 笔下的乐园边缘滑向深渊,既未彻底堕落,也未真正逃逸,而是悬置于某种失衡的美学裂隙之中。
本季的“异化”主题不仅体现在材质与结构的选择上,更深入到对身体本身的解构与重组。模特身着一袭由乳白色外壳状片片构成的巨型裙装,整个身体被笼罩在一个蛋状茧体之中,仿佛回归胎壳,或是即将孵化的异种。在色彩上,weiræn 维持了其标志性的冷调美学。银色、黑色与象牙白构成主轴,营造出高感官的科技冰冷感,而樱桃红、蜜粉、米金等点缀色则被谨慎安排于关键造型中,作为视觉“脉搏”,打破整体冷峻氛围。比如在透明裙装中,通体由粉晶与红紫交织的纤维构成,裸肤在其中若隐若现,如同融化的果肉悬浮在无菌胶囊中——美得诱人,却又隐含危险。
本季最具标志性的动作之一,是对“保护性外壳”与“结构异化”的持续探索。3D 打印技术被用于制造部分透明或金属质感装饰组件,使得传统纺织语汇与机械逻辑发生碰撞——服装不再只是身体的外延,而成为身体的变异延伸。模特仿佛披挂轻量化战甲,形如液态装置,带有鲜明的科技感,却不失生物柔韧性。这些造型宛如介于机体与个体之间的“中间种”:非人,也非物。
从品牌创立之初,weiræn 始终热衷在浪漫与惊悚、诗意与扭曲之间游走。本季的服装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系列”,而是由一个个画面、一个个变形的身体片段组成的“生物叙事单元”。它们仿佛从 Bosch 画布中挣脱而出,化身为一种视觉碎片式语言,在现实中留下一个或许存在于过去,或许来自未来的幻影。
当现实被层层薄纱与金属包裹,当人类的肌理向非人演化,当自然开始呈现出欲望的形状——weiræn 用这一季继续拓展时装的边界,将幻想、异化、危险与优雅编织成一出属于自己的视觉寓言。它提醒我们:身体不是终点,而是时尚所能言说的起点——不再是关于美的标准,而是变异、隐喻、欲望、以及永不停歇的生长。
在 2025 秋冬系列中,swaying/knit 将“编织”这一古老且富有女性气质的创作方式重新唤醒,并赋予其当代温柔而坚定的能量。以“山间织女”为主题,本季聚焦女性与自然、手工劳动与情感记忆之间的深层联结,描绘出一个脱离现代喧嚣、却愈发有力的女性群体想象。
系列的灵感来自一种几乎被遗忘的场景:偏远村庄中,女性围坐在炉火旁,手持纱线的“坐会”。她们一边忙碌地织着,一边交谈、分享日常,纱线牵连着亲密的关系,也织出一张张交错的人际与情感网络。在 swaying/knit 的视角下,编织不再仅仅是一种手艺或工序,更是一种身体与精神共同参与的、温柔而坚定的表达方式。
而这一主题在秀场中被温柔地具象化——灯光温暖如暮色,一方开阔的中央空间被留作“炉边”,几位穿着质朴、头发花白的织女工阿姨静静地坐着,手里翻飞着毛线与棒针。她们不言不语,动作沉稳,一如记忆中母辈的背影。没有语言,却有一种跨越时间的沉静力量。她们仿佛不是表演的一部分,而是从山间小屋中被“搬来”的真实生活切片,使得整个秀场在一片针线声中慢下来、静下来,也将编织真正变成了贯穿全场的精神核心。
从面料的选择到整体造型,swaying/knit 以极为细腻的方式构筑了一个围绕“编织”展开的当代表述——不仅是物理层面的纱线交缠,更是情感、记忆与身体经验的缠绕。设计上大量采用取材自自然的植物纤维,并强调从原始采摘、揉捻、染色到纱线制作的完整手工链条。自然的色调贯穿始终——苔藓绿、山石灰、树皮棕与乳白色相互交融,如山林间的光影变化,既温润,又富有层次。
造型轮廓延续了品牌一贯的松弛姿态,却在针织语言中挖掘出更丰富的包裹力与保护性。罩衫、斗篷、毛衣裙、围裹式下装成为主角,它们以不拘一格的松量层层包覆身体,模糊了传统意义上“修身”或“结构”的存在感,使服装更像是一种身体与情绪之间的温柔包膜。服装不再试图塑形,而是在轻柔的垂坠与自然的延展中,为身体制造喘息空间。许多造型通过不同肌理针织面料的叠穿实现层次递进:薄纱感的针织打底衫与粗棒针毛衣交叠,再缠绕以长围巾或腰带,宛如山中女子为抵御山岚而随手抓起的日常装束——真实、灵动、具有即兴式的美感。
搭配细节上,本季设计充满诗意与巧思。例如,粗细不同的纱线被并置使用,钩针与棒针、平针与搓衣板纹等不同针法并置,形成微妙的结构感;重复图案中融入了微妙的不对称编排,如同织女情绪起伏的投射;某些衣物则故意保留未收尾的线头,像是仍在进行中的作品,昭示着一种未完待续、仍在成长的状态。
更值得一提的是对“图像”的运用。多套造型在裙摆或围巾、裤脚等处运用了摄影提花图案,描绘山间树林、晨雾、黄昏、河岸等自然意象。这些图像仿佛是织女内心风景的投影,也像是行走之间悄然展开的编织日记。它们打破了针织固有的图腾式装饰语言,将平面的“画”与立体的“衣”进行融合,令人印象深刻。
配饰与鞋履同样延续了手工与自然的母题:毛线编织的背包、钩针制作的坠饰项链、仿羊毛质感的手套与护腕,甚至连鞋履也大量使用针织袜套搭配厚底布鞋,整场造型宛如一组山林生活的风景切片,柔软、素朴却极具力量。
整场秀摒弃了任何刻意为之的繁复或炫技,而是在一种近乎沉默的氛围中缓缓铺展,像一场低声细语的对话。模特的妆容被刻意弱化,几乎素面朝天,发丝自然披落,步伐亦不急不缓,仿佛并非走在伸展台上,而是正沿着林间小路缓慢穿行。她们身上的衣物随步伐轻轻晃动,像风吹起树梢时的微响,传达出一种来自土地与身体深处的宁静能量。
在这个物质极度饱和、信息密度爆炸的时代,swaying/knit 却选择了另一种节奏——缓慢、温柔,却绝不退让。它用一根根线缠绕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那些被遗忘的连接,让身体重新成为情感与记忆的容器。如系列文本所言:“那些情绪性设计的几何图案和繁复的线条被织入衣服之中,在身体上延展、流动,像是饱含温暖爱意的书信。”
swaying/knit 25 秋冬系列,是一封写给编织者的情书,也是一封来自山间织女群体的信件。它温暖、坚定、不张扬,却拥有将人心轻轻包裹的力量。通过针与线的交织,品牌为我们重新描绘了女性柔软力量的当代表达:不是对抗的刚性,而是拥抱与修复的能量。
AO YES 2025秋冬系列以“未读脚本”为题,像一场温柔而克制的青春倒叙,将东方文化中隐秘的情感细流与现代生活的节奏冲突,娓娓展开成一本厚重的情感札记。这不是一场强调视觉冲击力的高调演绎,而是一场属于情绪与时间的微光叙事:那些未寄出的信、未说出口的喜欢、被压在书页里的纸条、操场边回眸一望的羞涩,最终都成为这一季服装的隐形线索与结构密码。
军绿塔夫绸面料套装,以宽松但挺括的廓形勾勒出制服感中的情绪张力。宽大的口袋与系扣细节让人想起中学时期的风纪外套,而裙摆的圆润褶皱与红色围巾上的“倒写”Logo则巧妙地融入了“情书”与“倒置的心意”这一隐喻——这一造型既是对校园情感的回望,也是整季氛围的心理铺垫。
AO YES 在此系列中对材质的选择与处理格外讲究。例如对黑色皮革处理所呈现的“皱纸感”,不仅打破了传统皮质面料的硬挺印象,也唤起某种 “写了又揉、揉了又展开” 的书信质感,仿佛情绪在被压抑后仍努力求得表达。灰色无袖连衣裙搭配洁白衬领,线条如信封折痕般利落,强调着情绪背后的冷静与矜持;人字纹中山装廓形外套配以棕色麂皮中裙,巧妙搭配印花链条小包与黑色高筒袜,勾勒出制服美学的冷峻线条,理性沉静之下,却涌动着难以掩饰的个人情绪。蓝白格纹套装延续了校园感叙事,但细节却体现出“制服”与“告白”的复杂关系。
视觉情绪的高潮出现在一袭灰呢长大衣上绣着一只藏身于草丛中的猫,低调却颇具戏剧张力。猫的眼神安静地与观众对望,而它身旁的粉紫色花朵则像是未说出口的秘密在悄然绽放。整件大衣仿佛是青春回忆中的插图,也暗合“未读脚本”这一主题——有些画面只存在记忆中,却依旧鲜活。
“红色”作为整季情绪的点睛之笔在整个系列中迎来爆发。正红色无袖连衣裙上密布大小不一的蝴蝶结,像是少女日记中一页又一页被悄悄折起的角落,既浪漫,又带着一丝对爱的执念。红色本是情感最直接的表达,在这一造型中却被赋予了层层缠绕的复杂语义,不再只是热烈,而是藏匿与勇敢并存的视觉诗句。
除了情绪表达上的细腻铺陈,AO YES 本季在东方剪裁与材质语言上也有着稳定发挥。灰调毛呢分别通过偏工装风格和偏文人气质的对襟设计体现出东方“制服”的含义延伸。它们不再是某种被强制套上的身份符号,而是“情绪的栖息地”,是表达含蓄美学的“表层语言”。
此外,秀场中出现多次的盘扣结构亦为视觉亮点之一。盘扣设计被置于对襟夹克上,不仅强化了“书写东方情感”的语境,也从形式上拉近了服装与书信文化的距离。AO YES 本季还频繁在造型中加入“半身式叙述”——即上身结构严谨,下身结构开放自由,体现情感状态的变化。例如,oversize白衬衫下露出的黑色打底裤边缘,在慵懒与节制之间摇摆;或针织上衣搭配粗花呢半裙,将柔软与重量感并置,表达情绪沉淀与青春轻盈的并存状态。
眼镜作为本季最具辨识度的配件之一,也强化了“未读脚本”中关于“凝视”与“距离”的视觉逻辑。透明镜框或红蓝色镜架不仅是风格点缀,也带来某种“遮蔽”感,它们为模特与观众之间制造了一层心理滤镜,提醒我们:有些爱,不是用来看穿,而是用来静静感受的。值得一提的是配饰的参与方式。多套造型中出现了绣有小草图案的香囊式吊坠,它们在模特行走间随身摇曳,仿佛情绪的边角余韵,强化了服装“写情书”的叙述身份。
围绕“未读”这一核心意象,AO YES 构筑了一方静谧的时装语境。它不喧哗、不表白,只以东方文化中极富象征意味的情绪碎片与视觉隐喻,编织出一场关于私语、暗恋与克制之美的温柔叙事。每一件衣物仿佛都是一则“留白”的诗句,不急于传达立场,而是静静等待,成为穿着者与旁观者情绪投射的容器。
整季系列的设计语言内敛而丰盈:刺绣如心事低语,打褶似层层回响,线迹流淌着克制的节奏,材质的肌理与配饰的排布则细腻入微,既保有书卷气的学院感,也承载着含蓄深情的东方叙事。AO YES 以独有的方式将青春的复杂情绪转译为当代时装语言,使“情绪”本身成为可穿着的文本,折射出一代人的内心光影。2025 秋冬系列,宛如一封写给所有曾在情绪中踌躇、在爱意中克制,却始终深情以待的人的信笺。
在这个所有情绪都渴望被即时回应的时代,AO YES 选择以“未读”与“未寄”回应万语千言。那些不曾出口的情感,被缝进衣襟,被藏在褶皱之间,成为我们与内心、与过往时光对话的隐秘媒介。时装,在此不仅是外在的样貌,更是自我情绪最深处的回音。
在 SHUSHU/TONG 的世界里,女孩从不是一个被定义的静态身份,而是一个流动的叙事体。她们既非某种理想女性形象的代言,也不再只是“甜美”与“叛逆”的叠加,而是一种更复杂、更真实的生命状态。本季2025秋冬系列以“Mutual Reference(互为参照)”为题,从美国摄影师 Diane Arbus 标志性的影像《Identical Twins》中汲取灵感,讲述两个既为镜像又为个体的女孩,在命运交错的现实中挣扎、生长、共振。俨然,这对“双生”的隐喻,不只是生理意义上的姐妹设定,更是一种关于自我认知、身份互照与情感投射的叙事框架。
色彩是本季构建心理空间的第一语言。棕色与绿色贯穿始终——橄榄绿的理性、墨绿的神秘、大地棕的沉稳,层层交织出女性成长过程中的内在地层,像情绪的底色一般,在视觉上铺陈出一种既厚重又暧昧的氛围。绿色格纹在多个Look中反复出现,如命运编织的网格,将两个看似平行的女孩悄然缠绕进同一条叙事轨迹。而跳脱其间的亮黄、红棕与湖蓝,则如情感瞬间喷薄而出的火花,照亮少女内心隐约的躁动与不安。对 SHUSHU/TONG 而言,色彩并非装饰,而是一张心理地图,是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波动的可视化投影。
本季尤为出彩的,是对材质的深度书写。粗毛线与毛毡的肌理语言,不仅构建出秋冬应有的温度感,更像是对生命纹理的再现。它们斑驳粗粝,如同成长中结痂未愈的旧伤,又如岁月浸泡后的记忆碎片。一些造型中出现的十字绣、墨绿提花,甚至像手工钩织的童年记忆,被一层层叠加在身体表面,仿佛女孩在用织物讲述过去,也借由穿戴重新定义自己。品牌标志性的花卉元素在本季被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不再只是象征浪漫的装饰,而更像是一种有生命的存在:它们被抱在怀中,藏在裙摆、包袋和手套之间,仿佛那些还未说出口的情感、那些她们始终小心呵护的脆弱与信念。
服装结构上,两位设计师引入了制服与工装语言,让少女的身体不再只是“柔软的容器”,而成为一个“进行中的个体”。西装袖、绒感裙装、立体剪裁的开衩裙、挺括的连身裙、以及多次出现的六分裤,都将“叛逆”与“服从”这对成长中的经典命题具象化。某种程度上,它们构成了身体与世界之间的协商结构:女孩穿上这些衣服时,既是在保护自己,也是对抗社会规范所设下的温柔陷阱。更特别的是,许多造型通过叠搭的方式强化“身份重叠”感:开衫、衬领、背心裙等元素在同一身体上相互挤压,象征着不同阶段、不同性格、不同选择之间的摩擦与融合。
配饰层面,品牌与YVMIN尤目的合作构建了一个令人动容的细节世界。用橡皮筋编织出的蝴蝶结和女孩形象,如同童年课桌角落随手画下的小画,既轻巧又饱含深意。它们是“被记住的自我”与“被遗忘的影子”之间的连结,是那种“不够完美但真实存在”的存在感。而模特怀中抱着的花束、草本植物,甚至面包与干枝,更像是“生活负重”的视觉化隐喻。那些植物被从身体里带出,像是内心世界的自然生长,也像是女孩们在穿越世界时,必须随身携带的证物。
秀场本身也参与了叙事。复古做旧的墙纸与略显歪斜的门洞仿佛一道记忆与现实之间的界线。模特们陆续从这个“不规整的出口”中走出,像是穿越回忆深处,又像是刚刚挣脱某种隐形桎梏。她们身上没有过度的情绪表演,却步步传递出一种“我还在走、我还在成为”的微妙状态。在这场秀里,走路成为了“走出自我”的过程,衣服成为“记录成长”的语法,而镜头之外的观者,也被悄然拉进了这场集体叙事中。
SHUSHU/TONG 的这一季,并不试图为“女孩”下定义,反而在不断地撕裂与重构中,让“成为女性”这件事呈现出更多维的可能。她们不再只是穿蓬蓬裙的叛逆少女,而是开始学会怀抱不确定性,接受情绪的反复,去拥抱那个既非理想也非失败的真实自己。最终,“互为参照”不仅发生在模特之间,更是一种观者与自己之间的情感对视。在那些重复、共振与轻微偏离的造型背后,是对“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的追问——而 SHUSHU/TONG 所创造的时装语境,正为这些提问留出了足够温柔也足够锋利的空间。
撰文:makoto
设计: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