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季,合肥房地产市场交出了一份“冰与火”并存的成绩单。房企厮杀激烈,区域分化加剧,土地市场更是暗藏玄机!从商品住宅到土地成交,从市域到县域,数据背后折射出怎样的市场逻辑?哪些房企悄然崛起?哪些区域成为隐形王者?第一房智库独家解读,用数据揭开楼市真相!

NO.1|壹

合肥新房市场,包河一骑绝尘

TOP3区域:包河区(68.87亿)、经开区(22.22亿)、滨湖区(16.90亿)。

关键点

  1. 包河区断层领先:成交金额是第二名经开区的3倍,产业、教育、交通红利集中释放。
  2. 政务区“消失”:仅成交3套,金额0.15亿,土地稀缺导致供应断档。
  3. 新站区刚需失守:均价16320元/㎡合肥市区最低,但成交金额仅排第5,购买力明显外溢。

城市发展“多中心化”趋势下,包河区已成新核,远郊刚需板块需警惕库存风险。



NO.2|贰

本土龙头VS外来巨头,谁主沉浮?


TOP3房企:安徽置地(19.35亿)、合肥城建(17.18亿)、四川邦泰(13.14亿)。

关键点

  1. 本土房企强势霸榜:安徽置地、合肥城建包揽冠亚军,本土企业凭借深耕优势,精准把控市场需求。
  2. 外来房企分化明显:四川邦泰(第3)、招商蛇口(第5)、中海等表现亮眼。
  3. 黑马突围:皖投置业(第4)以477套高去化量逆袭,皖投目前在售主要以刚需或刚改产品为主,成其制胜关键。

本土房企凭借地缘优势与灵活策略占得先机,但外来头部房企若调整产品结构,仍有翻盘机会。



NO.3|叁

包河区成“宇宙中心”,高价盘逆势热销

TOP3项目:中海悦府二期(10.63亿)、置地松谷鸣翠(9.50亿)、意禾澄庐(8.75亿)。

关键点:包河区垄断榜单:前20名中10个项目位于包河区,成交金额占比超40%,区域价值持续爆发。

高价≠滞销:招商玺(滨湖区)均价49321元/㎡仍售出24套,高端改善需求坚挺。

新房改善为主:从前TOP20项目来看,新房主要以改善为主,新房刚需看重性价比较高楼盘。

合肥楼市进入“改善为王”时代,核心区高价项目反而成资金避险首选。



NO.4|肆

合肥“一骑绝尘”,六安、阜阳成黑马

市域成交:合肥占比超60%,断层第一

根据2025年一季度安徽16城市域榜单,合肥以56.13亿元成交金额稳居榜首,占全省16城总成交额的67.3%,成交面积达51.98万㎡,相当于第二名六安的1.3倍。

亮点:六安以10.4亿元位列第二,阜阳(6.96亿)、亳州(5.86亿)分列三四名,皖北城市土地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



市区成交:合肥市区独揽半壁江山

聚焦安徽16城市区榜单,合肥市区成交金额47.3亿元,占全省市区总成交的82%,远超第二名安庆(2.06亿元)。芜湖、亳州市区虽上榜,但金额均未突破2亿元,区域分化明显。

冷思考:淮南、淮北、池州等9城一季度市区土地“零成交”,市场热度亟待激活。



NO.5|伍

舒城、庐江领跑,皖北县域强势突围


1. 头部县域表现亮眼

舒城县以8.62亿元登顶县域榜单,成交面积达26万㎡;庐江县(5.97亿)、蒙城县(3.96亿)分列二三名。

趋势解读:皖北县域表现抢眼,颍上、临泉、固镇等县跻身TOP10,城镇化进程加速推动土地需求。

2. 零成交县域占比超大半

榜单中,怀远、凤台等37个县市土地成交挂零,部分县域土地市场仍面临去库存压力。



NO.6|陆

国资平台横扫榜单,民企仅存火种

1. 拿地金额TOP5均为国资背景

合肥轨道交通集团以151.57亿元强势登顶,合肥城投(111.45亿)、合肥城建(59.56亿)包揽前三。滨湖集团、亭城文旅等地方国企加速布局基建与文旅地块。

2. 民企亮点:绿城、伟星、四川邦泰逆势突围

绿城中国(17亿)、四川邦泰(16.1亿)、伟星集团(13.73亿)成为少数上榜的民企,聚焦合肥及环都市圈优质地块。

土地市场已演变为“国资游戏”,民企若无法绑定国资合作,恐彻底出局



第一房智库观点:

合肥虹吸全省,安徽楼市进入“大分化”时代

合肥强者恒强:商品住宅、土地成交均占全省60%以上,虹吸效应加剧地市空心化。

国资主导新周期:从拿地到开发,地方国企全面接管市场,民企生存空间压缩至极限。

结构性机会犹存:核心区改善盘、环合肥县域低价地,或是未来少数价值高地。

预言2025:若无重磅政策调整,安徽楼市分化将进一步加剧、边缘区域无房企关注的残酷格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