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国,日本经济发展曾一度陷入低迷,在美国的帮助下才实现腾飞。

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一度达到顶峰,甚至有这样一种说法:

东京一块地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没过几年经济陡转直下,房地产泡沫经济破碎,直接撕裂整个社会的发展。



曾经代表着财富的房产,压垮无数劳动者,投资商业债台高筑,几乎是全民负债。

资不抵债、前途昏暗,成千上万人在无穷无尽的压力下选择自杀,悲剧接连不断地发生。

危机过后,日本痛定思痛总结出一个道理,多年来一直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总结的道理又是什么?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火导致无数人无家可归、一片焦土。

日本作为战败国更是如此,大批老百姓失去家园,工业基础全部瘫痪,民生经济崩溃、生产陷入停滞。

全国弥漫一种压抑的气氛,看不到未来发展的希望......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国出于国际利益考虑决定出手相助。



提供大量经济援助,推动日本社会重建,恢复各个产业的生产活动。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美国都是直接参与国,日本虽未涉足其中,但却是最大的受益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日本摇身一变成为美国的后勤基地,大量订单接踵而来。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所带来的利润何止千万,日本农业、工业得以逐步恢复。

美国还为日本带来先进的发展经营、管理经验,日本政府也大力促进工业发展,制定许多刺激经济的政策。

一时之间,造船、汽车、钢铁等工业产值逐年增长,新兴经济体也得到发展。

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期,成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工业发展带动社会就业,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工厂,靠着劳动赚取生活报酬,逐渐从二战的颓废中走出来。



工业繁荣的同时,又开始反哺农业,政府制定各种惠民措施,推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有数据显示,那段时间里日本经济常年维持在10%的增长速度,这个成绩十分耀眼。

很快日本工业产品开始走出国门,瓜分国际贸易这块蛋糕。

日本的家电、数码和汽车,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商品出口进一步拉动经济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府手里有钱便开始搞建设,尤其是基础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

日本列岛改造计划,是70年代最有名的国家政策之一,即大规模发展基础设施,以摆脱城乡落后的局面。

各种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信息通讯网络等,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又给日本经济添了一把火。

国家发展前景好,商人手里有钱、老百姓手里有钱,投资、消费都很有自信。



商人进入城市带动房地产行业发展,老百姓不断买买买,国内消费得到极大刺激。

截止到这个时候,日本经济都处于良性发展阶段,每年都较高的速度增长。

然而,1985年之后开始下滑、恶化,而这一切还要从“广场协议”说起。

02

什么是广场协议?当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曾在纽约的广场酒店签署过一份协议。

主要就是针对美元对于日元等货币升值过快的问题,美国政府希望和与会的几个工业国家达成协议,合力贬低美元的币值。

广场协议签署后,美元兑日元、德国马克、英镑、法郎等迅速下降,比如兑日元贬值幅度超过50%。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自己国家的钱值钱不好吗?为什么要贬值。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国际贸易上A国对B国的货币升值,A国就会去B国买买买,自然有利于B国出口贸易。



B国出口贸易顺差,又会促进国内农业、工业生产,进一步劳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回过头来再看这个协议,美国要求对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货币贬值,也就是说有利于美国出口,而不利于四国出口。

日本经济能迎来快速复兴并腾飞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不断卖给美国东西,这条路如今被腰斩,所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生产的东西卖不出去,工厂必然大量停工,商人手里的钱出现闲置。

为了刺激生产发展,日本央行不断降低利率,让百姓把钱取出来消费。

实体经济发展前景不好,老百姓对未来的期望不看好,又怎会买买买,手里存有大量的闲钱。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人、个人纷纷瞄准股票市场,想通过金融投机赚取利润。

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也会降低,为房地产发展提供“温床”。



80年代中后期日本什么最繁荣?一个是股票金融,还有一个就是房地产经济,繁荣到什么程度呢?

咱们以房地产举例,许多企业、民众都想搭上这一趟赚钱的列车,哪怕去银行借钱也要买房、买地。

日本政府还出台一系列政策,放宽土地使用限制,延长住房贷款时间,给房地产再添一把火。

当时,东京皇宫的土地,一平米就要1亿日元,普通人一辈子也买不了一平。

这是正常的经济发展吗?自然不是。

大量的钱都进入虚假繁荣的经济中,工业发展呈直线下滑,商品出口额大幅度下滑,老百姓失业率居高不下。

但,这一切都被股票市场的繁荣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所掩盖,人们沉浸在危机来临之前的疯狂中。

问题能被掩盖,却不能一直被掩盖,总有一天会爆发,压制的时间越久,反弹时造成的影响就越大。



从1989年开始,日本经济危机拉开帷幕,首先崩盘的就是股票。

日本政府意识到危机,开始给房地产经济降温,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提高贷款门槛。

此前商人囤积土地,开发住宅区和商业区,都是从银行贷的钱。

如今银行突然不给钱了,资金链直接断裂,大量投资者开始抛售手里的土地、房产。

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一个,就会带来连锁反应,以东京为例,土地价格直接暴跌一半以上。

企业、个人开始恐慌,也纷纷开始抛售房产,奈何却为时晚矣。

人口就那么多,市场资金体量就那么大,大家一块抛售谁来接盘呢?

价格贵,自然是有价无市,无奈只能降价出售,甚至价格腰斩,情况好的资产缩水,坏的则负债累累。

银行的钱收不回来,开始出现大量坏债;企业的钱收不回来,纷纷破产清算;个人亏得一塌糊涂,几乎全民负债......



1990年-2003年,据统计日本将近倒闭18万家企业,曾经轰动世界的经济奇迹轰然倒塌,倒塌时同样也让世界震惊。

03

经济危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有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价值观问题。

企业资金陷入困境,生产发展必然受到限制,银行坏账率居高不下,自然不可能借钱给它,如此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企业无法进行正常生产,老百姓就找不到工作,社会出现大量失业人员。

据统计,1991年至2002年日本失业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中年男性。

失业人员无所事事,整天在社会上游荡,经济犯罪频频发生,犯罪率比战后那段时间还要高。

看看家里背负的债务,再看看找不到工作的自己,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成千上万人走上自杀道路。



经济泡沫破裂后,日本国内的经济增长率十分低迷,全社会陷入一种压抑的气氛中。

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自身遭受摧残的同时,与之有贸易往来的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便是泡沫经济所带来的危害,整整30年,日本都没能彻底走出来,这30年也被称为“失去的30年”。

经过这次“经济灾难”后,日本社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并从中总结教训。

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繁荣是虚无的,看上去虽然绚烂、诱人,但却不会长久,背后还隐藏各种危机。

经济发展的本质应该是生产、是创造,而不是所谓的价值“升值”,实体经济、商品经济才是基础,金融只是平衡手段。

实业是本,金融是末,振兴制造业、推动技术发展才是经济领域的重中之重,不能本末倒置。

回首日本近30年来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在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领域很下功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全球市场上,保持比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汽车和电子产业。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是个教训,不仅是日本的教训,对其它人也是个教训。

我们更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扎根实业、立足创造,才会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