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不健康食品”似乎成了大众谈之色变的标签,短视频里到处是各种“致癌”食品的警告,只要家长不想让孩子吃的东西,好像都有问题。
其实呢,很多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的食物,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糟糕。近年来,随着权威机构深入研究以及国家标准不断更新,许多被误解的食品终于洗清了冤屈,连央视都发文为它们正名。
特别是以下几种常被认为是“垃圾食品”的东西,早就被证明无害啦!
方便面
自从方便面问世以来,它就一直争议不断。上世纪90年代,一则传言说“吃一包方便面需要32小时才能解毒”,还有人声称它的包装内壁有一层蜡,会致癌。
这些说法让方便面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逐年下滑,但与此同时,全球方便面消费量却持续攀升。比如,韩国人每年平均要吃72包方便面,而中国人仅为25包。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钟凯明确表示,方便面的面饼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因为经过高温油炸后,面饼中的水分极低,微生物很难生存,所以防腐剂完全是多余的。
至于包装内壁的那层膜,其实是食品级聚乙烯材质,不仅耐高温而且无毒,跟“致癌蜡”完全没关系。方便面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这和家里做的面条营养成分差不多。
不过,传统配方里的油盐含量确实偏高。但现在,企业通过技术改进降低了钠含量,还添加了膳食纤维,有些产品甚至推出了非油炸面饼。其实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搭配。如果能配上蔬菜、鸡蛋之类的食材,方便面完全可以成为一顿快捷又健康的餐食。
炸鸡
炸鸡备受质疑的原因在于高温油炸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不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表明,只要合理控制油温(低于180℃)并使用高烟点油(如棕榈油),就能大幅减少有害物的生成。
现代空气炸锅利用热风循环技术,大大减少了油脂的使用量,让炸鸡变得更加健康。炸鸡的主要成分——鸡肉,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B6和多种矿物质。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指出,去皮鸡胸肉的脂肪含量仅有3%,是一种典型的高蛋白低脂食材。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食材本身,而是过度依赖油炸和重口味调味。专家建议选择非油炸或者搭配适量蔬菜,这样可以更好地平衡营养。
速冻食品
速冻技术通过-18℃的急速冷冻,使食材细胞形成细小冰晶,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营养成分。研究表明,速冻蔬菜的维生素C留存率可以达到90%,比那些经过常温运输的“新鲜”蔬菜还要高。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提到,速冻食品的营养流失远小于传统冷藏方式,很多人以为速冻食品靠防腐剂来保鲜。
实际上,它的保质期主要依赖低温环境抑制微生物繁殖,而不是化学添加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抽检结果显示,正规品牌的速冻食品合格率连续五年超过98%,安全性甚至高于部分餐饮店现制食品。
味精
上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医生说自己在中餐馆用餐后出现了头痛、麻木等症状,并把罪魁祸首归结为味精,于是“中餐馆综合征”这个说法开始流传。
然而,经过美国FDA和世卫组织多次审查,味精(谷氨酸钠)被确认为安全添加剂,日常摄入量无需限制。研究表明,人体能够自然代谢谷氨酸钠,它与“脱发”“致癌”并没有关联。
味精的鲜味强度是食盐的十倍,使用时可以减少盐的用量,这对高血压人群特别有益。中国营养学会指出,味精的钠含量仅为食盐的三分之一,合理使用有助于实现“减盐行动”。
“不存在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吃法”。任何食物如果过量食用或搭配不合理,都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比如,长期单一食用燕麦可能导致膳食纤维摄入过多,而适量吃炸鸡再搭配些蔬菜,则完全没有问题。
结语
饮食健康的精髓在于均衡与适度,而不是盲目排斥某类食物。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应该基于科学证据,而不是恐惧心理。让食物回归它本来的意义,为我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和快乐,而不是带来焦虑和对立。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北京青年报---2016.09.10:《专家辟谣:方便面不是“垃圾食品”》原文刊登于科技日报---2020.12.31:《头条辟谣2020年十大谣言榜单》原文刊登于央视新闻---2025.02.05:《这些所谓的“垃圾食品”,吃对了也能很健康!》